张东荪相关论文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哲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1929年8月,张东荪在《新哲学论丛》中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完整、系统的公布了自己......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关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路问题,以张东荪为代表的研究系分子从“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否实现、发展实业是否为中国的......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民主人士费孝通与雷洁琼、严景耀、张东荪从北平西郊八大处出发,前往西柏坡拜会中共中央领导人。“卡车在不平的......
[关键词]张东荪,文化主义决定论,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7—0102—03 張东荪......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 of all Values),在1919年被胡适用以概括"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口号。该口......
五四时期(1915年9月——1923年年底),在思想文化领域,新旧、古今、中西之争如风雷激荡,精彩纷呈。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大批文化巨子,......
这是一个矛盾的人。但他想为国家做一点事的热忱,还是令人可敬的。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们,能够稳坐书斋,不参政言政的实属凤毛麟角......
张东荪(1886—1973),本名万田,字圣心,浙江省钱塘县人,民国时期著名政论家,曾任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府秘书。抗战期间他以燕......
研究系由民初的进步党演化而来,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东荪、张君劢、蒋百里和蓝公武等。五四时期他们致力于对社会改造理论的阐......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是,在思想文化上仍然表现为古今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汇与争鸣,互为生存与发展。文化的多样性......
张东荪是民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是为数不多的最早开始关注并谈论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学者。自幼受到传统儒家思想......
张东荪是中国20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作为近代中国建立完整的新哲学体系的最早尝试者,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在20世纪后半世......
张东荪在《知识与文化》中从语言的角度来比较了中西哲学形态的差异,结论是中国哲学只有宇宙论,而无本体论(substance philosophy)......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
近年来学界对于张东荪有着丰富的成果,但大都是从政治、哲学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很少涉及文化领域。张东荪是《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近读张东荪(1886—1973)先生的《西洋哲学》,觉张东荪实有过人处,此书作为1949年以前的旧著之不同于某些后来哲学史旧著的地方在于......
根据档案馆所藏李约瑟与张宗炳、张宗燧的通信以及李约瑟日记、卡片等文献,梳理了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与张东荪及其两个儿子张宗炳......
张东荪是20世纪上半叶了解西方哲学最深、最广的学者之一.他的西方哲学的背景,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特征和缺陷.汉......
1920年,张东荪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唯一病症是贫乏,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是依靠绅商阶级发展实业而不要空谈社会主义云云.以陈独......
张东荪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五四时期的张东荪曾以“著名的社会主义者”面目出现于思想舆论界,他......
受西方反形而上学思潮的影响,张东荪对形而上学的整体特征、应用方法、理论目的、价值意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论证了“形而上学知识”......
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张东荪对社会主义进行了集中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由于受时代......
张东荪和张君劢在少年时代接受了严格的儒学教育.及至青年时代,他们又几乎同时留学日本,在那里他们较为系统地研习了西方自由主义......
张东荪试图突破丁文江唯觉主义的局限 ,一方面用先验论补充经验论 ,一方面用经验论限制先验论 ,建立了多元认识论学说。这种学说虽......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初中国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当时流行的"科学已蚕食了哲学"、"科学最终将取代哲学"等观点,......
张东荪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自己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注重知识所受的社会文化影响.他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知识之真是一种文化满足......
从民国初年的自由主义者到五四后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张东荪经历了一段彷徨闷索期。以1920年的罗素来华访问为分界点,在此前,张东荪只......
梁漱溟曾自称是很有骨气的人,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报纸也曾说梁漱溟先生是大陆上"最有骨气的人"。他与韩复榘、张东荪、陈立夫、张群......
张东荪认为,哲学关注价值既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时代赋予哲学的神圣使命;道德哲学本质上是一门价值科学;道德是文化价值......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张东荪和张君劢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政权。南京政权解体后,张东荪重新转入报业评说时政,张君劢则继续蹉跎于......
张君劢和张东荪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二张志同道合最后却因是否参加国民党制宪国大而至绝交。其绝交原因耐人寻味,通过对二张关于对......
张东荪有关“逻辑与文化”的思想不乏合理之处,对逻辑学、逻辑史、中国逻辑以及逻辑比较的研究多有启迪,应当继承和发展。张东荪关于......
张东荪认为逻辑的多元性是由文化的多元性决定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引发不同的逻辑。张东荪坚持非普遍性和非惟一性......
张东荪在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宣传民主社会主义,提倡中间路线,成为"第三条道路"的积极鼓吹者和代表性人物之一。实质上,张东荪的民主......
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各种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现代大哲张东荪与张岱牟受西方现代哲学及自然科学的启发,先后建立了以层次论为核心的宇......
一九一八年张东荪的《创化论》翻译,显示梁启超结合子弟兵在人生观论述上跨文化连结的整体性策略。虽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一九二三......
由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和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所创立的新生机主义文化史观认为,文化史的发展就是自由生长,其动因在于事物内在的“本能”;文......
社会主义论战中的张东荪区分了学说上的社会主义与信仰上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看待社会主义论战的又一视角。以张东荪为首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