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相关论文
作为李健吾戏剧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三幕喜剧《新学究》曾因以师长吴宓为原型而引发争议,但在争议之外,关于剧作本身的研究尚......
近代中国可谓文化冲突中的中国。值此中西碰撞、新旧交替之际,留学生是最先走出国门、直接沐浴欧风美雨洗礼、接受世界文化与域外......
就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而言,从晚清到五四,有两条知识人的脉络,一条是从戊戌的康梁到五四"新青年"的浪漫派文人,另一条是从曾国藩、......
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试图全盘西化,传扬各种主义和现代精神,并将之奉为创造新道德、新文化的利器时,早在19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欧文......
闲居无事,翻阅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竟然从中发现了朱自清的三篇集外侠文,令人欣喜。 20世纪20......
徐志摩差不多被说烂了,关于他的文章很难引起我的阅读兴趣;然而接到赠阅的《扬子江》诗刊(2010年3期),一首《徐志摩》我竟例外地浏览......
我一向关注吴宓,但对于吴宓的认识,尚有概念化之倾向,这与之前读过鲁迅、温源宁以及时下多人谈论吴宓的文章有关。《吴宓书信集》由吴......
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收了“骉”字,甚让我高兴。 骉(biao):许多马奔跑的样子。......
一九三七年,汤用彤写成《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胡适在一月十七日读到稿本第一册,翌日,即兴冲冲来到北大与汤畅谈。胡适一直倡导“......
近代中国可谓文化冲突中的中国。值此中西碰撞、新旧交替之际,留学生是最先走出国门、直接沐浴欧风美雨洗礼、接受世界文化与域外......
陈寅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平日,陈寅恪给人的深刻印象是为人狷介、孤傲,其实他对朋友、门生却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长者。......
一九六九年年底,吴宓在写给南京大学教授郭斌龢而被工宣队由邮局截留的长信中,分阶段地讲述了自己自“文革”爆发至此的经历,可读作一......
<正>1前言山城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而建、临水而居,整个城市高低错落,富有动感。8年抗战中,重庆......
陈寅恪1931年发表的《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责任》一文,尽管常被学界引用,但此文言简意赅,实值得仔细研究。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
没有人怀疑过,一百年来的清华园群星璀璨。人们在仰望百年群星的时候,常常只注意他们的光芒,而忽略他们的轨迹。其实光芒总会起自东方......
对于《学衡》,对于吴宓先生,我所知不多,且未见过吴宓先生,没有专门研究,也不可能再来补课。不过,最近读了刘克敌同志的新著《花落......
过去,我并不了解常乃悳,读了吴宓日记,才引起我的注意。 《吴宓日记第六册》1937年4月29日,记有常乃悳与吴宓诗歌赠答之事。编者注......
二零一四年十月八日,三联书店吴彬电邮致赵一凡: 一凡:读到你在《读书》今年九期刊出的《西师往事 北碚夜读》,文中提到,你无法核查......
新华网消息,线装、海蓝封皮,繁体竖排,版式疏朗,插图精美,全套17本,净重9斤,这是重新修复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影印自1912年......
编辑同志: 《文史月刊》2004年第12期《武汉会战之际,宋美龄的几次遇险》一文,末段说:“她的秘书张紫葛女士”云云,有误。实际张紫葛......
吴宓之名是他在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时自己所取。当时他随手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在某册某页,闭目确指,得一“宓”字,意为安静。......
96岁高龄的刘绪贻先生,最近完成了他的口述自传。这本口述自传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讲述了刘先生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而且勾画出了......
1925年初,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创办,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聘为四大导师。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研究院给每位导师请了一位助......
每每看到老师们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向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时,我就想起一些大师们在讲台上的趣闻。 鲁迅博学多能,课堂上不管是引证或......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
1949年之后的吴宓,从新人文主义的单纯的义理说教转变到化为血肉之躯的殉道理想,实现了生命的圆融无间、羽化为一。同时他又是一个......
王国维说他来日正长 1925年的夏天,上海报纸上登载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招生消息,吸引了20岁的蔡尚思的注意。那时候,他还是福建德......
张奚若(1889—1973),出生于陕西朝邑的一个中医家庭,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与另一位著名学者吴宓有同学之谊。辛亥革命前夕,他到上海求......
读吴学昭女士所著的《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此书的排版方式,是通行的横排简体字,然而,读到本书的第5页时,读到了陈寅......
吴宓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学识极为渊博精深。1933年他为《吴宓诗集》作的自序里,谈到平生著述计划说:“我今生只作三部书:(1)诗集......
胡适:“我没见过他” 1958年9月,钱锺书《宋诗选注》出版。书出版不到半年,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一本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来编选的......
罗伯特·温德(Robert Winter),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他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克罗弗城的一个农场小镇,在瓦巴士学院获学士学位,曾留学法......
辜鸿铭(1857~1928)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尝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
1955年12月29日,吴宓(1894—1978)主动作函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院长张永青,请西南......
读全套10册《吴宓日记续编》1965年以后各册(三联书店2006年4月第1版),会看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字:唐昌敏。 不过,这个“唐昌敏......
一九五一年二月三日,蒙文通致函吴宓,劝吴宓应华西大学聘,《吴宓日记续编》中说“得蒙文通劝宓赴华西函”。五天后,吴宓复函蒙文通、缪......
顾颉刚不像吴宓那样“一肚皮的不合时宜”。顾颉刚对所处时代、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基本认同,并勉力追随,有“思想改造”的愿望。甚至......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