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光迪相关论文
就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而言,从晚清到五四,有两条知识人的脉络,一条是从戊戌的康梁到五四"新青年"的浪漫派文人,另一条是从曾国藩、......
新诗和旧诗一度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胡适初倡文学革命,先给旧文学安上“三大病”:无病呻吟、摹仿古人、言之无物。后来又加上五条:不讲......
在关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理论研究上,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眼光,这种诠释眼光是从另一种“现代性”立场上对新文化......
作为学衡派的核心人物,梅光迪的学术活动折射出学衡派中的个体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有独特贡献的事实,这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本文通过胡适与梅光迪交往的史料梳理,探讨与新文化阵营论争中“学衡”派产生的历史渊源。旨意是还原一些历史真相,并说明,这场论争在......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雨生,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吴宓生前在东北有一段特殊的经历,1924年东南大学发生学潮事件......
梅光迪是“学衡派”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典型的“学衡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汉语大师。梅光迪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育的......
梅光迪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张文学改良应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是必要的,但不可全盘替代本国文化。他......
梅光迪并不反对文学改革,只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式的文学革命,他认为新文化运动倡导“破旧立新”,大肆批判旧文学,却并未真正建立新的文学......
将英国学者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一书完整介绍到中国来的是梅光迪,他也是正式将这部著作内容引入中国现代高校文学教育的第......
梅光迪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他的研究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梅光迪相关的著作、思想、研究情况及新史料的呈......
1927年,东南大学改称中央大学,梅光迪被聘任为代理文学院院长,遂与时任广东中山师范校长的李今英在上海结为伉俪,此后梅、李两情相......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
民国时期以梅光迪为代表的“学衡派”知识分子群体,往往因为他们的“文化保守主义”主张而被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逆流”,受到......
梅光迪出生于南陵县奚滩镇西梅村一个书香人家.自小聪颖好学,6岁随父读书,12岁中秀才,时人目之为神童。1911年考取官费留学。人清华学......
胡适与梅光迪留美期间有关白话是否可以入诗的争论以及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如今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
新旧杂糅的学者伉俪 梅光迪1890年生于安徽宣城。1910年夏,与胡适同舟北上京城应考。胡适考中官费赴美留学,而梅光迪先是落榜,翌年......
胡适交游甚广,善与人周旋,尤喜题诗赠友,颇见情趣。赠梅光迪梅生梅生毋自鄙1915年9月,胡适从读了5年的美国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
<正>一份杂志开启一个时代,这一荣光只能属于《新青年》——题记只要提到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人们马上会想到鲁迅的《狂人日记》,至......
本文不同意过去长期将学衡派视为“复古派”的定论,认为学衡派主要成员是一批服膺新人文主义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道德救国论者。基于......
本文通过梅光迪和胡适的来往书函,论析梅光迪的古典诗学立场。以"诗文之辩"及"古典与浪漫之别"两大范畴,探讨其二者争论的主要问题,客......
一百年前在美国,留学生胡适、梅光迪面对勃兴的一种文学"新潮流",表现出了顺势接受与逆反抗拒的两种态势。当这股"新潮流"被胡适导......
本文首先阐明确立"学衡派"成员的依据,随之明晰《学衡》"弁言"与"宗旨"的内在关联,进而概括出《学衡》时期"学衡派"的精神特征:批......
<正>2012年,汤一介、乐黛云在为梅杰(笔名眉睫)的十年学术文集《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撰写推荐语说:"梅杰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发掘珍贵......
<正>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二),生于安徽宣城弋江西梅乡西梅村(按1952年,弋江西梅乡划归南陵县),字迪生,又字觐......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梅光迪的文化思想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从部分程度上对传统主流思想的批判,到背依原典思想对五四新文化的主要倾......
为了补正现代社团文学史研究主要以时间为维度而相对忽视空间问题的不足,本文认为应该在研究中引入"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空间......
<正>人们都知道吴宓是学衡派的中坚,但作为学衡派这一学术群体的发起人和精神支柱的梅光迪却较少为人谈起。学衡派的形成,不能不首......
胡适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从"逼上梁山"、"不用典"、"整理国故"到提倡颜李之学,其背后的动力,自觉或不自觉地来自......
<正>五四时期,“学衡派”是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张维护传统极有声势的文化保守主义群体。其中主将梅光迪锋芒最露,影响尤大,世称“梅......
近代留美学生对于中西文化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以梅光迪、吴宓为代表的哈佛留学生群体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中......
<正>一、语境的内在关联由"学衡社"及《学衡》衍生出的"学衡派",属于相对松散的"文化保守主义"或"新传统主义"文人群体。其社员的......
留学初期,梅光迪以创造中国新文化为己任,发掘儒学的现代价值,对其不适于现代的部分则加以批判,积极探索复兴儒学和融合中西文化的......
梅光迪是二十世纪著名学者、《学衡》杂志的最初发起者和学衡派的精神领袖,他的文学观与文化主张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