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积极的肢体语言,消解“受教”钝感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说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工作无疑便是这工程师队伍中的“排头兵”;若说教师是一棵棵大树,班主任一定是其中绿荫最浓、其下幼苗最茁壮的一棵。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习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琐碎的工作。面对几十名学生,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有时为了解决学生思想和学习问题甚至磨破了嘴皮。如何利用无斥责教育,开拓非语音环境,使我们的工作摆脱困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艺术。对此,我多年来一直在尝试和摸索。
  一、用“沉默语言”强化批评的效度
  凡是批评,大多诉诸声音、语调。其实,在一定的场合,无声的批评也是一种有效而微妙的批评。批评者表情严肃、眼神专注,往往能得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次班会课上,我一宣布周五的秋游活动是野营,全班顿时沸腾了起来。为了说明活动的注意事项,我不得不制止这种喧哗。我沉默下来,仅仅几秒时间,全班就鸦雀无声,我顺利地布置完活动的安排和要求。这种情况在平时也常常出现。预备铃响了,当你走进教室,学生还未作好课前准备,这时,你不妨沉默片刻,它不仅能起到安定学生情绪、维持课堂纪律的作用,还能达到孩子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用 “眼神语言”擦拭心灵的窗户
  眼睛也会说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诲。苏格拉底说,眼睛能准确地表达人的各种思想感情。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说话,我们眼中的自信、真诚、期待和鼓励,会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亲切感、信赖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还应学会随时观察学生的眼睛,从学生的眼睛中发现问题,是渴求、期待,还是心绪不宁;是认同、理解,还是迷茫困惑……据此,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
  三、用“运动语言”传递榜样的力量
  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在班主任工作中,行动作为非语言环境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作用同样不可小看。当你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桌子摆得歪歪扭扭,这时,如果你心烦意乱地训斥一顿,也许会有一种发泄后的快感。但被批评的学生呢,他们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他们可能会木然地望着你,也可能会一笑了之,然而,如果你亲手捡起一张张碎纸屑,把桌子挪动整齐,马上会有学生起来排齐桌子,捡起身边的纸屑。一次上课,我看见讲台上有一层粉笔灰,就主动用抹布将讲台擦得干干净净。第二天上课时,就发现讲台已经被值日生擦得一尘不染。有时候,你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很巧妙地起到教育的作用。学习较差的同学进步了,你走到他身边,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考试中,学生的鼻涕流出来没法擦,你悄悄递过去一张纸巾;学生病了,你送他到校医室;下雨了,给学生披一件雨衣……这些,都是一种巧妙的情感教育。
  四、用“书写语言”架设沟通的桥梁
  日记、操行评语等,是一座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渠道。不要小看每次作业或者作文本子后面的“好”字,它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当学生在作文中发牢骚,对别人不满时,我的批语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是善良、宽容。”当学生为自己成绩不好而苦恼时,我的批语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学们喜欢我在作文后留评语。它不仅沟通了我们师生的感情,也是我教育学生的好办法。
  五、用“微笑语言”释放师爱的芬芳
  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的微笑可以让好孩子更加自信,学习困难的孩子受到鼓励,能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孩子眼里,教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
  记得那是一堂午习课,教室里大部分孩子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有的剪纸,有的画画,有的睡觉,还有的看书……教室里一片静悄悄。我也在这安静的环境中看着刚买的书,并沉醉其中。
  不久,教室里有了一阵骚动,那是坐不住的孩子发出的声音。我合起手中的书,静静地寻找着声音的来源。我发现还是那几个孩子,平时就静不下来,此刻也是如此。
  正在和汪陈扬说话的陈振屹一抬头看到我在凝视着他们,不爱看书的他马上低头伏了下去。汪陈扬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一转身看到了我,呆在了那里,不知所措。我不动声色地看着他,没有出声责备批评他,脸上反而渐渐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并用疑问的眼神看着他。聪明的汪陈扬在我的眼神和微笑中,一改往日的发呆,立刻从书包里拿出书,看了起来,并慢慢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再转身说话。
  接着,调皮可爱的陈典又偷偷和同桌说起了悄悄话。正说得起劲时,圆溜溜的大眼睛从浓密的长睫毛下瞥了我一眼,突然发现我正微笑地看着他,他不由得一愣,但是不再像平时一样为自己开导错误,而是连忙用手捂着嘴,一脸歉意的讪笑,好像在责怪自己的嘴巴又不听使唤了。
  而原本看书、画画、写字、剪纸很认真的孩子偶尔抬头看到我微笑的脸庞,仿佛是看到了对他们赏识、鼓励的目光,于是更好地表现自己了。
  就这样,在我的微笑中,教室里恢复了刚才的宁静,而且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和我的交流和默契。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这么一句话:微笑,哪怕在地狱里,也是盛开的花朵!
  是啊,在孩子们的心里,微笑一定胜过许多苍白无力的说教吧!聪明的他们一定可以看懂老师眼里的意思。
  总之,我觉得,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环境,能收到比直言不讳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非语言暗示”并不是说教,也不是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究其本质,“非语言暗示”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教育作用,关键是发挥了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体现了教师的爱与责任。
其他文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在朴实的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丰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依托文本,让课堂小练笔成为靓丽风景  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文本,努力
孩子们怀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好奇,迈着轻松的步子走进了向往的小学校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毫无顾忌,所做即所想;约束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40分钟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融入课堂,感受美妙的小学语文课堂魅力呢?  教师作为孩子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应抓住孩子的心理,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构造快乐轻松的语文课堂,让孩子喜欢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教学中,让语文回归于生活,是语文的教学之道。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探
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有着新授课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但可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而且能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复习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对于他们来说,复习就如同嚼冷饭,难以下咽。那么,如何“烹调”,才能使它焕然一新,“风味”俱佳呢?  烹调1:“盖浇饭”  把新鲜的菜浇在饭上,就如同把旧知识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呈现并巩固一样。《英语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十分重视倾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捕捉学生的点滴成功,察觉学生的烦恼和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帮助和引导。  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实现真评价的重要。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平均分成好多等份
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吸收其精华并发扬光大;剔除其糟粕并致力于高效课堂建设。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精讲多练这个话题问世多时,积累的经验琳琅满目,我对它也情有独钟。本文试从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出发,就建设高效课堂这个主题发表一孔之见。  一、抓住要领少废话,突出主题重启发  精讲不等于片面的少讲,而是说围绕中心突出主题的话要讲,要讲深讲透,甚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这样承载着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了解说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然而,这些说明文行文遣字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感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猜疑悬念。于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没有跌宕起伏情节的说明文,被我们的老师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本来就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的语言,被我们的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抽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一项阅读基本功。然而,无论是低段、中段还是高段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朗读都存在问题。于永正老师曾毫不客气地说:“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贾志敏老师也直言:“学了多年母语的学生,依然读起书来一字一顿,拿腔拖调。”针对此种现象,有人写过重视朗读指导的论文,有人发表过提高小学生朗读兴趣的论文,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有效的见解
在小学课堂的即时生成中,随时都有“意外”生成,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吸收出现偏差,难免会有理解或解题上的错误出现。作为教师,要珍惜这朵“意外之花”,因为学生的错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疑惑和误解,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思考,积极调动思维,备战错误,对概念进行正确理解并深化,从而将错误纠正过来,将它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在不断寻求新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攀登知
“土肥料”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针对性作用,将这个原理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其寓意同样令人深思。《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