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和科学紧紧相拥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8211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文学和科学,人们就像面对世界地图上两块相隔万里的板块,总是强调彼此的差异,却忘记了它们至少面对同一片天空。事实上,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与科学并不一直像今天這样有着泾渭分明、不可逾越的界限。
  在古代,科学同哲学、文学、宗教等混杂在一起,世界以统一的方式呈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古希腊人关于宇宙本源、数学等知识大多包含在他们的哲学和历史著作中,《易经》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天文等知识,其“阴阳五行”学说已涉及万物构成理论。现代学科分类的细密化、专业化在加深人们认识世界某方面的同时,也使人们失去了对世界的整体观照。而中国过早的文理分科,更造成了理科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文科生科学基础的不足,从长远看,弊大于利。
  某种程度上,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整个创作、研究过程中,文学家和科学家都依靠观察和体验,需要具有对事物分析、对比、概括和抽象的能力。而文学家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成为科学家的必要潜质,甚至文学的想象力有时会成为启发和印证科学的先导,往日文学率先大胆描摹的奇妙虚幻之物,很多在科学发展中已成为现实或得以印证——“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在古今中外诸多神话和民间故事中均有反映,这种奥妙的时空观在现代物理中已获得精准验证。就终极目的而言,文学的使命是为人类寻找和提供精神家园与情感归宿,科学的未来是给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空间,而唯有精神和物质的完美结合,才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彼岸天堂。
  人们以为文学是温情脉脉,科学是冷若冰雪的,其实不然。文学同样可以冰冷如锋,如鲁迅先生拿起手术刀,亲手剖开自己和同胞的胸膛,刀刀见血。科学也不乏温婉多情,如刘慈欣所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浪漫和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又如毕飞宇在《我读〈时间简史〉》中提到:“正如我喜爱文学的语言一样,我也喜爱科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在我的眼里始终散发着鬼魅般的光芒,它的组合方式构成了我的巨大障碍,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的背后隐藏着求真的渴望,它的语法结构里有上帝模糊的背影。”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对科学的了解增加了,世界的边界也就拓宽了。本期“作家在线”栏目,我们特别选取了刘慈欣《壮丽的宇宙云图》一文。希望我们的读者能以开放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接纳与吸收不同特质,让横亘在文学和科学间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让绵延在感性和理性间的鸿沟不再深不可测。不必“文理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期待文学和科学共同带领我们深入幽微的人性,探知广阔的世界。
其他文献
紫外光探测和压电性能研究一直是ZnO一维纳米结构在光、电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以基于线状金属丝衬底的pn结为出发点,分别进行了基于线状Ni丝上的p-NiO/n-ZnO纳米线异质结
在我看来,再没有比春季更容易让人产生诗情的季节了。  想起前段时间校对《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看到吴方方老师的一个专题——《诗歌写作——用文字的化石来造诗》,深为震撼,于是很快,我和明灯就讨论出了本期互动的主题——写写创意诗吧。可是,创意诗的分类众多,心理诗、自传诗、概念诗、合作诗、剪裁诗等等,不一而足。先写什么?从认识自己开始吧。如果效果不错,可以来一个系列策划。没想到,一听说要写诗,众小
期刊
微米亚微米、纳米材料因其表面的原子数多,具有许多悬空键和不饱和键的性质,因而会表现出很好的化学、催化性能。低熔点金属若能制成催化剂,将大大降低目标物质生成温度和能耗。本文主要讲述,在垂直射频感应中用CVD方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二氧化硅包裹的镓球,和在透射电镜中用电子束辐照的方法制备纳米金属催化剂—镓。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CVD方法,在垂直射频感应炉中制备出了由二氧化硅包裹的微米亚微米级镓球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