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小学中段学生写字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规范、端正、整洁”地用硬笔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的有力证明。但学生进入中年级后,书写能力却“节节败退”。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中段学生的写字能力呢?
  关键词: 硬笔 汉字 写字
  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是学生的“第二张脸”,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各科作业,更是未来工作、生活的“出面宝”。如何在外部条件不断“跳级”而内部条件却“滞步不前”的“交织地带”寻找到一条捷径,引领学生有饱满的书写情趣,不仅把字写正确,而且把字写美观呢?
  一、抓日常,欣赏名家名帖,激发写字热情
  小学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缺乏写字信心和恒心。因此,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借助名家习字故事和连环画等动情讲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受到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和熏陶,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习字兴趣,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成功”的道理。
  二、抓课堂,教给读帖方法,掌握写字规律
  汉字是一个故事,也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故事性和直观性。教学过程中须紧抓每堂课10分钟的写字时间,运用新颖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欣赏汉字笔画的美感和结构的和谐,将低年级时习得的书写规律熟练运用。
  1.演示书写动态,放大笔画特点。
  写字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须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若教师能给学生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让学生静观默察字的每一笔是否到位,细细体味每一笔的运笔过程,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书写规律。因此,教师的书写示范是中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写字效果起着潜移默化、示范引导的作用。如何展示?在黑板上悬臂示范?学生看不清每一个笔画的运笔过程;走到学生身边逐个指导?费时且面窄。通过长期对比实践,笔者发现借助实物投影仪可以展示教师的范写过程,将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快为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受。而且,实物投影有一定的光感,图像非常清晰,颜色精彩纷呈,教师边当堂示范书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和规则,既可显示动态书写过程和细微的动笔变化,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此举“一箭双雕”,则为妙招。
  诸如“轻按起笔”、“快速运笔”、“稍顿收笔”等抽象的法则,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教师的范写过程,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在教钢笔书写“横”的笔画时,我利用实物投影将示范书写过程“全程直播”,突出一按一提、一顿一收的动作及提按的变化等重要环节,将运笔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如此反复几次,由实物投影清晰地显现在屏幕上,特别放大后的笔画有粗细变化和颜色深浅,学生都能看得清,自然悟得深、记得牢。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在本子上一气呵成,书写出潇洒的钢笔字。
  2.巧妙移动对比,领悟结构规律。
  如果说基本笔画是将字写美的基础,间架结构则是书写大气的保障。只有掌握恰当的间架结构的规律,汉字才能端正、匀称、美观。中年级学生往往缺少对结构的准确把握,导致字的书写呈现出“闲散”、“乱挤”的现象。课堂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把每一个笔画写好,更要引导学生充分领会每一个汉字在结构上的取势、位置、疏密、避让、向背、重心及主次笔的变化。因此,在学生临摹之前,必须先教会学生读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汉字的结构规律,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如教左右结构的字“奶”时,我分别用两张纸写上“女”和“乃”,再将纸在实物投影上移动重叠成“女乃”字,学生都认为这样的字结构松散无神,不自然。于是,我及时启发学生讨论,把“奶”字写得匀称美观,左边的“女”字旁要避让右边的“乃”,横画必须由长变短,写成右尖横,轻右重左,将撇写直一些,捺写短一些,字体拉长,把“乃”的撇写长,向中间靠拢,笔势要自然相向,这样整个字才会自然生动。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顺势又示范写了一个标准的“奶”字,再请学生当堂书写,反复比较,这样学生就会从中领会到间架结构的基本规律,终生难忘。
  通过反复比较,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照,较快找出字的结构、笔画等书写的优劣之处,以便写出比前一个更漂亮的字,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观察相同部件在字的不同位置的变化,引导学生明白汉字要想写好,虽然困难,但也是有章可循的,从而增强自信,提高书写水平。
  三、抓评价,展示同龄佳作,提高鉴赏能力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更大程度上有激励和引领作用。中年级学生的书写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使他们的书写能力得到提升,更能让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1.当堂反馈,及时纠偏。
  学生当堂书写的效果若能得到及时评价和修改,对学生课后纠正练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挤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这样,学生书写中普遍的、常见的毛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讲评。特别发现典型问题时,还可以请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当堂书写,使运笔过程“曝光”,供全班同学观察研究,指导他们将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形态与字帖进行比较分析,查找病因,对症下药,学生的印象自然深刻。
  2.课后“点赞”,发现亮点。
  如果说课堂的评价反馈更注重教师的权威点评,那么将对书写的评价延伸到课后,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苏教版教材有配套的《习字册》,书写后,我总让学生在组内、班内“晒一晒”,并请其他学生为自己“点赞”。若是笔画美观,一笔一赞;若是结构和谐,一字一赞;若是两者兼有,一字三赞。“晒”字的学生得到同伴的赞扬,得到鼓励;“点赞”的学生也通过欣赏品评,更充分了解书写规律,进一步提升鉴赏水平。
  不管哪个年级,都必须紧抓课堂,指导到位,教给规律,更应延伸课外,欣赏品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笔画特点,领悟结构规律,改变书写陋习,使学生有信心写好字、写美字,真正“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见于疑”。要使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产生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核心和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的有效尝试。只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出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是学生获取、理解知识的途径。课堂问题设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问题设置不仅直接关系课
摘 要: 运用课堂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轻松自在的气氛下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游戏化 教学实践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主动灌输,学生
著名的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的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和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在注重学生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问题特有的“路标”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课堂在一定
摘 要: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文明影响下,人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随着持续进行的小学语文新课改,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为此,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当前,教育教学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在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下,越来越注重在小学语
摘 要: 小学六年级学生活泼外向且好动,对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做到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事务上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缺乏吸引力或者是乏味枯燥的事物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都对授课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怎么做才能在完成教学指标的同时,主动积极地挖掘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创新教学方法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
摘 要: 课外阅读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拓展文化学习知识内容,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文化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将从阅读氛围的构建、阅读时间的设置、课外读物的推荐和教师指导四方面出发,探讨小学文化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式。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在小学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能有效打破文化教材的局限性,拓宽小学生的文化知识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焦点。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小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能力
摘 要: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开启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从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在学习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能力 提高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涵盖听说读写四大内容,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得
随着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深入,教学研究,让我们开始反思,让我们由侧重教师的讲授改变为关注学生的生成,并且让生成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丰润。学生常常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形成共鸣场,让思维轻盈曼舞。同时在反思中,教师自觉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进行持续的调整与改变,提高驾驭课堂能力,逐步生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生成也走向丰盈。由此,生成分为学生的生成和教师的生成两方面。  一、不断反思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