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sam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焦点。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小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能力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首要目标。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兴趣在他们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他们很难对一件事情保持长期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从小学生特点出发,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导课,在课堂一开始就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进而使他们在整节课堂中都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例如,教学《风筝》这一课时,我就拿了一个蜻蜓风筝到教室,学生看到风筝都变得十分积极兴奋,纷纷交流自己放风筝的经验。然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放风筝时有趣的事情,说一说放风筝时自己的心情与想法。学生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的体验,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然后我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课堂教学进展得十分顺利。
  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
  合理有效的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恰当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放飞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投入到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参与课堂活动,收获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情境,挖掘出学生的情感与内心感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主要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例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鸟儿在树林中飞翔、觅食、叽叽喳喳的场景,学生看到这些可爱的鸟儿十分兴奋,然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更多关于鸟儿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鸟的天堂,看看那里都有什么样的鸟儿,这些鸟儿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技巧拓展教材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对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学生仅学习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与眼界,提高综合能力,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学《长城》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体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并为学生介绍与长城有关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等,让学生对长城不仅有客观认识,还有感性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更多周恩来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语文课本中丰富的素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无尽的乐趣,教师教学时要巧妙地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听说读写全面提升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让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很多教师认为语文学习过程主要就是“读”与“写”,而忽视对小学生的“听”与“说”能力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同时发展小学生这四项基本技能。
  例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讲出一个个小故事,锻炼学生听与说的技能。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并将课文故事复述下来,在组织语言中培养说与读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人物形象写作文,将所学的描写手法应用到写作中,从而实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五、总结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方式,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切实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改善教学、促进学习为目标,是教学过程运作及教学目标实现的保障。课堂教学评价指向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教学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内容选择 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指向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教学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 要: 网络技术进入中学语文课堂,既为中学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技术支持,又对当前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探讨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大语文教育观支持下的语文,逐渐进入信息化的网络环境时代。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给传统中学语文课
2013年秋季学期伊始,我校实施“学、教、练”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胆启动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课堂建设工作。转瞬两年半过去了,各年级组、各学科备课组、各位教师在有效课堂建设道路上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稳步推进。行走在有效课堂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我们,取得了喜人的一些成果。我校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搞好有效
摘 要: 语文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阅读是语文中不可缺少的一角。初中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时间。虽然近些年来大家越来越重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初中语文阅读的兴趣却是一直以来的难题。在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兴趣 现代教学 
“学起于思,思见于疑”。要使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产生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核心和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的有效尝试。只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出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是学生获取、理解知识的途径。课堂问题设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问题设置不仅直接关系课
摘 要: 运用课堂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轻松自在的气氛下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游戏化 教学实践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主动灌输,学生
著名的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的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和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在注重学生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问题特有的“路标”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课堂在一定
摘 要: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文明影响下,人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随着持续进行的小学语文新课改,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为此,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当前,教育教学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在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下,越来越注重在小学语
摘 要: 小学六年级学生活泼外向且好动,对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做到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事务上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缺乏吸引力或者是乏味枯燥的事物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都对授课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怎么做才能在完成教学指标的同时,主动积极地挖掘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创新教学方法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
摘 要: 课外阅读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拓展文化学习知识内容,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文化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将从阅读氛围的构建、阅读时间的设置、课外读物的推荐和教师指导四方面出发,探讨小学文化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式。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在小学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能有效打破文化教材的局限性,拓宽小学生的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