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依仗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优势”和社会赋予“传道”的责任,在讲台上“尽情”发挥和灌输,而学生只能“正襟危坐”,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所具有的主动性、自觉性、探索发现的能动性,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积极探索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精心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思考,让学生体验到发现和创新的乐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演示、设疑激趣、标新立异的方法,让学生大胆想象、猜测、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达到寓教于趣的效果.
  一、直观演示,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充分发挥实物或直观教具的作用.实物或直观教具能为学生提供感知的事物,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观察探索这些事物,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我通过下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椭圆形实物(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2)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将一根无弹性绳子的两端固定,用粉笔套住绳子,在黑板上移动粉笔,画出一个封闭的几何曲线(学生小声道:椭圆).改变两个固定点的相对位置,再画出几个这样的封闭曲线.然后点题:这就是本节所要学习的新曲线—椭圆.(3)启发学生从直观演示中总结出椭圆的定义.师:在作同一曲线图的过程中,哪个点是定点?生:两固定点F1,F2为定点.师:在作图过程中绳子长度有没有变化?生:动点(粉笔)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和为定值.师:要使粉笔套上绳子能移动,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大小关系怎样?生:定值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师:绳子的长度和两点之间的距离还有哪些情况?点的轨迹是什么?生:还有等于或小于,等于时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小于时无轨迹.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椭圆的定义是什么?生: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为定值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逐步认识问题的本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把椭圆的定义概括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分层设疑,步步为营,鼓励学生探求新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在讲“两平面平行判定定理”时,我通过下面方法设疑激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师: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能作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生:一条.师:在空间,过平面外一点,能作多少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生:无数条.师:这无数条直线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生:共点且共面.师:这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位置关系? 生:平行.师:两条相交直线就可确定一个平面.上述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由两条相交直线确定,请思考怎样判定两平面平行.生恍然大悟,面露喜悦之色,争相答道: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这样对学生分层立疑,步步为营,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立体几何不是抽象的,消除了学习数学的枯燥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标新立异,高度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教师要予以肯定支持、高度评价,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例如,在练习“数列{an}为等比数列,a8=8,a10=16,求a20.”时,我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计算出结果.当大多数学生还在求a1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的解析过程是:q2=a10÷a8=2,a20=a10·q10=16·25=512.这种运算技巧在全班可算独树一帜,我对该生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和指导学生一题多解,敢于另辟蹊径.这样,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演示、设疑激趣、标新立异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1.优先安排法。  若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出现特殊元素,应将其优先安排,即“特殊元素”打头阵,称其为“优先安排法”。  例1某部队有10名优秀战士,从10名优秀战士中选择4人去四國参加救援活动,其中A不到甲国,B不到乙国,共有多少种派遣方法?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答”,而且要使学生学会“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就显得十分重要.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
期刊
柳絮已经飘起来了,  你如同柳絮般飘走  即使前面等着你的,  是狂风暴雨,是无垠漂泊,  你仍一如既往地向前。  远方的天更蓝,  远方的梦更甜,  你欢愉地笑着,  如同白云般。  柳絮已经飘起来了,  然而,你的笑容中,  多了点无奈,  为什么有人想把洁白染成五颜六色?  我分明看见  你眼中的那些惆怅,  不再为远方的天空所迷惑。  重新回来吧,  不再漂泊,  过去的是一个梦。  “墙
期刊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从根本上来讲其含义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知识.探究式教学主要以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够主观提出问题,然后通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探究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高中数学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对学生理解、接受知识形成较大阻碍.微课是探究教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将重点知识内容“突出化”,良好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条件,对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数学概念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数学课程忌讳死记硬背,学生
期刊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时,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所受洛倫兹力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垂直,所以洛伦兹力不对粒子做功。然而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洛伦兹力不做功,而安培力却可以做功呢?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假定一个情景来详细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了。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教师以新课程为标准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数学教学的效果以及目标.  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动因认识迷糊.目前,以新课程为标准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对改革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新课程改革,核心动因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主动
期刊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将适当的图象与题意中给出的公式有机结合的方法,便是所谓的数形结合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条件冗杂难解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形象易懂的图象,代表了诸多繁杂
期刊
摘要:随着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卫星系统服务于导航、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构成及基本原理,然后对实现位置服务功能的两种技术体制进行了分析说明,即GPS、GALILEO、GLONASS导航系统采用的自身定位和位置报告分步实现的“RNSS+通信”技术体制,北斗系统采用的自身定位和位置报告同步实现、一体化设计的“RDSS”技术体制,并对两种技术体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