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从根本上来讲其含义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知识.探究式教学主要以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够主观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身以多种形式与方式收集资料证明问题,最后通过学习探究为所提假设提供实际科学理论证实依据.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1.创新问题情境.
  高中生在课堂外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物理知识,并大致构建了物理学习结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到提问与回答的境地,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例如,在讲“伽利略落地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手中有两个铁球,大小不一样,在同一高度丢下去,哪个先落地?学生互相争论,把探究推向高潮.然后教师停止学生间的讨论,接着站在椅子上,把两个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丢下去,在学生惊讶的眼神中,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在学生好奇为何同时落地的疑问中引入当天的课程,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往往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掌握更多知识.例如,在讲“加速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个网球,然后做两个道,一个是直的,一个是弯的.上课时,教师提问:哪个球先落地?在学生的讨论声中,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他学生紧张又充满期盼的眼光中让这两个学生同时松手,在学生惊叹、奇怪和欢呼中发现弯道的小球先落地.然后教师停止学生的争论,把兴致高昂的学生引入到今天的课程中.这样,让学生时刻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与探究欲,使学生在动手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拥有一对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又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实验.两种仪器分别是用来测电压和电流的仪器,电流表常用的量程有0.6A和3A两个量程,而电压表的常用的量程有3V与15V.对量程的选择应是考虑安全性与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是量程越大越好.如果实验过程中指针所指的最大位置不足表盘的三分之一,说明选择的量程过大.也就是说,一个用电器得到的最大电压是4V,那么我们应选用档位量程为3V,这时也许有学生认为不安全,不科学,教师可以解释:所用的仪表中,电路里都有滑动变阻器的保护,不会对电表造成损伤.这样,对电压的测量就会非常准确.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使学生保持主动学习的心态,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设计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从实际的生活角度出发、从学生平时也许忽略掉的小处出发,使学生在了解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要注意,设计教学情境万万不可使学生不明所云,不知道教师的用意所在,提不起兴趣、提不起探究欲望.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注重团队合作
  新课程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思索与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或者是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实验目标.因此,探究式教学要结合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探究离不开实验,而小组之间的团队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合作探究、合作发现、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探究式教学中,团队协作有深刻含义.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时应该学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做到探究明确,思考方向合理,步骤清晰,结论准确.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引路人、合作人的角色出现,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学生思考的误区;观察每个小组的研究动态,倾听他们的讨论,观察他们的研究方法,并以客观中肯、充满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介入的时间,太早介入会阻碍学生的思考,太晚介入会使学生在思考误区中越陷越深,耽误时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领域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建立信心,遇到问题与挫折要迎难而上,使学生时刻保持求知欲与探知欲,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动手解决,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心理疲劳,是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人主观体验上的一种疲倦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常表现出一些学习中的苦恼,出现心理疲劳现象。如:上课时越想听懂的却越听不懂,越想记住的却忘得越快;看到课本就腻烦;上课时即使强迫自己认真听讲,可还是“眼望黑板,心在窗外”,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我曾做过初步统计,具有明显心理疲劳症状的学生约占16%左右,一般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不强,
营造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知识教学的实效得到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智慧课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智慧课堂有各种不同的体现形式,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一些相应的原则,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丰富知识教学的有效形式.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营造智慧课堂的基石  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营造智慧课堂的基石.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遇到
期刊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通过原理验证、掌握方法、实验操作、观察规律和数据分析这些实验环节所得出的,对课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活力,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研究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拥有创新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才的竞争
摘要:解题能力作为初中生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影响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既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又是人类思维的主要表达形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且解题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状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解题
一、课前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物理课堂有自己的特点,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物理课堂教学同其他课程一样,是在不断地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设疑,巧妙解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以先做三个兴趣实验:将木块浸入水中木块漂浮;将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石腊悬浮;将铁块浸没水中铁块沉底.然后提出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掌握一些灵活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说至关重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众多解题方法中,“转化”思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能化繁为简,还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转化思想解题思路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数学成绩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关键,甚至成为跻身重点高中的瓶颈.因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概念知识正如树木之根、活水之源.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要“关注数学概念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谈点体会.  一、在生活融合中引入概念教学  概念性知识虽然属于一种理性认知范畴,然而它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多是依赖于人的感性思维认识.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认知逐步过渡的实际状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
期刊
1.优先安排法。  若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出现特殊元素,应将其优先安排,即“特殊元素”打头阵,称其为“优先安排法”。  例1某部队有10名优秀战士,从10名优秀战士中选择4人去四國参加救援活动,其中A不到甲国,B不到乙国,共有多少种派遣方法?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答”,而且要使学生学会“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就显得十分重要.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
期刊
柳絮已经飘起来了,  你如同柳絮般飘走  即使前面等着你的,  是狂风暴雨,是无垠漂泊,  你仍一如既往地向前。  远方的天更蓝,  远方的梦更甜,  你欢愉地笑着,  如同白云般。  柳絮已经飘起来了,  然而,你的笑容中,  多了点无奈,  为什么有人想把洁白染成五颜六色?  我分明看见  你眼中的那些惆怅,  不再为远方的天空所迷惑。  重新回来吧,  不再漂泊,  过去的是一个梦。  “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