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概念知识正如树木之根、活水之源.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要“关注数学概念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谈点体会.
  一、在生活融合中引入概念教学
  概念性知识虽然属于一种理性认知范畴,然而它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多是依赖于人的感性思维认识.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认知逐步过渡的实际状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坚持以“观察、分析、体悟”为有效抓手,帮助他们在循序渐进和化难为易中揭示概念知识的本质特性.例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入梯子、堤坝横截面等一些比较常见的梯形物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确认“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基本特征,再通过多媒体,从中抽象出标准实在的数学“梯形”图形.理论和实践表明,有了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实际形成中开展概念教学
  任何科学知识的形成都离不开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进渐强过程,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理解、把握和运用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引入、认知、分析、抽象、概括”中再现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①引导学生联想圆形跑道、五环旗、年轮和太阳等一些物体形状,开展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②让学生各自用圆规在纸上随意地画出一些圆形图;③激励学生小组开展各类“造圆”活动,有的小组合作“用一端固定线绳,让其带有铅笔的另端旋转一周,呈现出圆的形成过程”,而有的小组直接用一元硬币等制作圆形;④让学生从集体交流中共同触摸“圆”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在本质解析中开展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知识多是以正面且直接性语言描述呈现出来的.它的描述通俗易懂,使许多学生自以为仅从文字表面就能理解和掌握.然而当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他们却不能正确运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归根到底,就是由于学生“知其表象,而不知其实质”.例如,在讲“分解因式”的概念时,学生从语言定义中往往是注意了“积”,而忽略了“整式”这一关键性词语.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概念知识的字义、句意以及符号,尤其对于其中的一些关键性东西,更要逐步深入地剖解和透析它们的内涵与实质,帮助学生既从“质”又“量”上去全面解析和掌握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四、在变式比较中开展概念教学
  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巩固与应用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必要程序和后续环节.任何概念在获取后如果缺乏消化巩固,久而久之,势必被人们所逐步淡化甚至遗忘殆尽.因此,在数学概念性知识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和“反例剖析”等继续性学习形式,有效地凸显本质性要素,深入弄清其丰富内涵和无限外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再深入理解”和“发散思维”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例如,在讲“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π与3.14159”开展变式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排除“外来干扰”下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概念知识.此外,在巩固一些数学概念知识时,有必要把它们与相类似或者相关的概念知识开展比较性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相互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明确有效适用范围,并且分析隐匿其中的“陷阱”因素,进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五、在解题运用中开展概念教学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强化运用.这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就初中数学而言,无论基础教材还是课外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知识解题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几何图形运动中的“旋转”变换,无论对于填空与选择,还是综合与推理之类的数学题,特别是没有出现“旋转”字类的题目,让学生在具体解题和运用中难以寻找合适有效的抓手.鉴于此,教师要激励并引导学生根据特征予以观察并通过适当地“旋转”,使原本比较困难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总之,概念知识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首要内容和第一环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融合”“实际形成”“本质解析”“变式比较”“解题运用”中开展概念教学,从而让数学教学活动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道.
其他文献
苏霍梅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从而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疲劳,使教学和谐融洽,互相促进.如何营造学生的积极心理氛围?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应该做到以下方面几点.  一、讲
期刊
我们选择了做班主任,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一种终身为学生服务的使命,而其内核则是勤奋。在清晨的丝丝霞光中,有我们匆忙的身影;在夜晚的点点繁星下,有我们疲惫的步伐。我们早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绝不会早出晚归、不问产出地一味投入,我们更应赋予“勤”字以新颖的时代内涵。  勤观察。班主任应该独具慧眼,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要从对学生迟到、睡觉的粗放式观察,升华到对学生状态、心理的集
四望镇地处武穴西部,山地丘陵多,留守儿童多,贫困人口多,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十三五”时期,四望镇处在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建设强镇、商贸活镇的多个战略机遇叠加期。建设生态四望、美丽乡村,必将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农村基层校长,更要勇于担当、善谋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常态,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保持好心态,呵护原生态,树立新姿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尽心竭力办好乡村教育。
初中是为学生打下化学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化学教学不能够一味地注重各种化学习题的练习,而是要注重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为此,教师要从概念教学出发,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等各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利用好实验和课外活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谈点体会.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
期刊
心理疲劳,是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人主观体验上的一种疲倦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常表现出一些学习中的苦恼,出现心理疲劳现象。如:上课时越想听懂的却越听不懂,越想记住的却忘得越快;看到课本就腻烦;上课时即使强迫自己认真听讲,可还是“眼望黑板,心在窗外”,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我曾做过初步统计,具有明显心理疲劳症状的学生约占16%左右,一般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不强,
营造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知识教学的实效得到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智慧课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智慧课堂有各种不同的体现形式,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一些相应的原则,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丰富知识教学的有效形式.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营造智慧课堂的基石  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营造智慧课堂的基石.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遇到
期刊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通过原理验证、掌握方法、实验操作、观察规律和数据分析这些实验环节所得出的,对课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活力,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研究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拥有创新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才的竞争
摘要:解题能力作为初中生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影响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既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又是人类思维的主要表达形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且解题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状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解题
一、课前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物理课堂有自己的特点,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物理课堂教学同其他课程一样,是在不断地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设疑,巧妙解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以先做三个兴趣实验:将木块浸入水中木块漂浮;将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石腊悬浮;将铁块浸没水中铁块沉底.然后提出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掌握一些灵活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说至关重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众多解题方法中,“转化”思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能化繁为简,还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转化思想解题思路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数学成绩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关键,甚至成为跻身重点高中的瓶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