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民宿发展现状调查及改造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建土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空间及文化内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引起多方关注。如今,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空间的不完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群及大量涌入的游客的使用需求,活化利用土楼现有资源,以保证福建土楼及客家文化的持续与传承已提上日程。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调研访谈分析当前民宿发展问题,应该在尊重土楼原有风格基础上加强文化传承,提出以将土楼建筑及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为目的的民宿改造的基本设计要求,以期能够对福建土楼的民宿改造设计有所助益。
  【关键词】福建土楼;民宿调查;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两山理论”“乡村振兴战略”,全国民宿发展百花齐放的态势,民宿经济在全国迅速走红。福建土楼中46座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是当地人民经历时间的考验传承下来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中国古建筑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全域旅游、全面发展”的深入推进,土楼景区民宿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笔者分别于2017年11月3-5日及2018年7月2-4日两次对南靖土楼游客及民宿业主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放游客问卷174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发放业主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
  (一)基本情況
  据不完全统计,南靖土楼景区目前有登记的民宿共270家(其中梅林镇203家,书洋镇67家)。民宿选址:85.14%位于景区内,14.86%在景区外。房屋来源:自有的占79.72%,租赁16.22%,购买2.7%,其余1.35%;客房数量:5-10间52.7%,10-20间31.08%,20-30间6.76%,50间以上4.05%。配套服务提供餐饮91.89%,书籍29.73%,音乐电影17.57%;洗衣服务:36.49%,其他服务10.81%;雇佣人员:其中亲人45.95%,当地人27.03%,无雇佣24.32%;异地人创业8.11%,当地人创业62.16%,返乡创业28.38%;无创业经历的31.08%,初中学历35.14%;资金来源:79.73%是自我积蓄;网络OTA平台进行营销77.03%,即时网络工具如微信、微博36.49%。
  (二)民宿产业发展情况
  民宿发展已是福建土楼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之一。大部分的现存土楼依旧保存状况较好,经过一定修缮和改造后依然能够使用。随着时代进步,此类土楼多随着居民的迁出成为空心楼,失去了原有的居住功能。与其闲置和荒废,在文化旅游业愈发热烈的浪潮下,不如将空置土楼作为民宿改造,进行修复、变动和再利用,在节约资源和资金的同时,也更替了土楼中过时的部分。这种相互受益的互利模式,能够使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对土楼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人文体验。笔者在2010年发表的《福建土楼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对策分析——以中国景观村落塔下村为例》一文中就曾经提到,当时登记的家庭旅馆共有47家[2],现今无论是规模或设施水平均已经远远超过。
  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除设计民宿业主及游客的问卷外,还由12位同学分4组进行游客、业主的访谈并记录。相比笔者之前的调研,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客栈数量大大增加,业主的文化素质也有所提升。
  (一)对民宿业主的访谈结果
  民宿业主多数利用自家闲置房屋,雇佣自家亲戚或邻居作为劳动力,员工不好管理,导致服务不够及时和专业。景区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路灯配备不足、卫生管理不到位等。营业执照的办理手续繁琐。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价格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部分民宿的恶性竞争。
  近期,旅游管理部门通过星级民宿的评选,在民宿行业中树立典型和标杆,能有效推动民宿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使景区民宿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二)对游客的问卷结果
  75%的土楼游客是以休闲度假为旅游目的的;在选择民宿的时候考虑的三大因素是交通是否便捷、价格是否合理以及环境卫生的问题。最能接受的价格是200-300元/天;更喜欢古风与现代相结合的民宿,而不是纯古风的;他们希望民宿应该提供餐饮服务、停车服务与娱乐活动;通过体验,他们认为土楼民宿在服务态度、住宿环境 、室内设计等方面应该进一步改进;由于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民宿室内装修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未来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民俗文化特色来发展打造民宿品牌。
  三、福建土楼民宿改造的基础条件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与艺术品相反,文物建筑保护的最好办法是继续使用他们[3]。其中,继续使用土楼的原有功能是最理想的利用方式,但是在某些现实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下,其原有功能的使用不得不中断。
  (一)客观条件
  民宿一般都会以所处地域的民族特色和人文风情为依托,吸引前来游玩的国内外游客。因此,具有特色的民宿一般会选址于当地的特色建筑中。建筑是一部大型直观、全面生动的史书,福建土楼其存在的主要意义也正是基于这本“史书”所体现出的“不可替代性”和“可利用性”。其作为延续了多个世纪的劳动人民的生存载体,集中展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创造能力;同时,它也是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失之不复得。为了使福建土楼不会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被抹杀,我们不仅应该找到一种保护方式从而延续福建土楼的历史认同感,也要窥得一个途经从而展望未来的永续性发展。[4]而这一诉求恰好与民宿改造选址的要求默契相合, 土楼自身就属于一种建筑奇观,本就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参观,这对民宿改造的后期运营有着极大的助益。
  福建土楼建筑材料来自于当地原生态的沙粒、石灰、红土壤、杉木等,取材方便又自然环保。对希望远离繁忙都市工作、在理想的情怀中亲近自然的游客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种中国传统居住性建筑改动程度较小、操作灵活,可以在最经济、可行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征。[5]   (二)主观条件
  2016年,国内旅游市场突破40亿人次,其中休闲度假更成为中高端客户的首选。调研中发现,游客的井喷现象急切需要土楼准备好更高层次的住宿、餐饮、体验等旅游环境。
  作为客家文化精神的体现,土楼建筑独特的空间布局是继承和发展客家文化的有效路径。当地居民(部分已是民宿业主)也期望能保留土楼原汁原味和传承其建筑文化。综合考虑地理条件、保存现状及所需资金投入等,以及最近的旅游产业趋势,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其功能重新定位为以民宿为主的开发利用。
  四、促进福建土楼民宿改造设计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不同形态的民宿正在各地乡村兴起,一系列呼应市场需求的政策也相继落地。2016年9月,《福建省旅游条例》实施,通过立法明确了民宿的法律地位。当前,《福建省民宿管理办法》也呼之欲出。作为招商重点,省旅游局还曾针对全省民宿资源,编制“乡约福建”民宿招商手册。这可以说明,当地政府对于民宿入驻有着积极的态度。民宿 旅游、民宿 养老、民宿 休闲等新业态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活力。这也要求了民宿与环境相融相生,加快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民宿设计改造主旨
  对福建土楼的民宿改造应该坚持以下两个主旨:一是保证延续、传承土楼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持续记录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二是要是建筑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保护欲更新同步,发展与传承并行。
  隨着时代进步,此类土楼多随着居民的迁出成为空心楼,失去了其原有的居住功能。与其闲置和荒废,在文化旅游业愈发热烈的浪潮下,将空置土楼作为民宿改造,进行修复、变动和再利用,节约资源和资金的同时,也更替了土楼中过时的部分。这种相互受益的互利模式,能够使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对土楼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人文体验。
  (二)建筑形式及空间布局
  民宿改造首先应该在土楼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布局上进行调整,以达到民宿投入运营的基本硬件要求,还要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融入原有的村落环境。
  当前民宿业虽然井喷,但实际也只处于初级阶段,民宿业内良莠不齐,不足以满足日益多元的市场需求。[6]福建省南靖塔下村与品牌民宿青普人文度假合作打造的土楼民宿,是一座由五栋百年土楼改建的文化行馆,分别为稻孙楼、文选楼、耀东楼、和源楼、会源楼,其中稻孙楼有180年的历史。青普在改造时力图保持原有村落场地及土楼建筑内部空间,在尊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重视客家人崇尚的人与人聚合的居住观,让现代人可以舒适地居住在几百年的建筑中。同时在场地设计中,尽量保留客家人的生活元素,保留大量的中心庭院为公共聚合场所;重视与村落自然环境的协调,保留客家人的生活元素,如天、山、田、水,尽可能保留周边道路、河流以及街巷空间格局不变。
  (三)营造理念与人文内涵
  随着土楼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行各业对土楼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土楼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为当地带来了旅游商机。民宿改造如何体现当地的人文情怀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传统、地方建筑的典型符号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是一种途经,土楼传统的堂号、楹联等具有深刻地方文化内涵的处理手法,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保留或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为民宿改造增添地方文化色彩[3]。调研中发现,青普推出特色服务体验,如听古稀之年的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讲述土楼建筑特点、手工制作酸柑茶、画境土楼、陶瓷彩绘艺文体验等体验活动,深得游客青睐。
  (四)民宿改造的运营方式
  土楼民宿业主的创业经验较为欠缺,若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仅仅依靠福建土楼改造而成的民宿自身是无法带动的,需要同样具有客家文化内涵及当地风俗习惯的其他服务设施的支持,才能够形成一条相对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从而带动民宿的良好发展。
  首先,可在各种经过功能置换的土楼建筑中设置专门的民宿文化展示区,以传统民俗文化为支撑点,以图片、文字、文物、餐饮、地方民俗表演、特色小商品等为推广媒介,物质化地展示土楼相关文化;其次,可以将当地流传的神话故事、土楼传说、人物传说、建筑风俗等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采用雕塑、彩绘、壁画等形式在土楼中展示出来,不仅丰富了景观,也使当地文化在通俗易懂的氛围下传承下来,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民宿是一个有情怀的行业,不完全遵循普通的经济逻辑,真正打动人心的民宿改造,一定是有个性、有文化和温度的设计。
  五、小结
  近几年,已有不同形态的土楼民宿落地。但它们离真正的民宿精神尚有距离。不少民宿局限于农家乐形态,仅提供流水住宿功能,无论是硬件配套还是民宿行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致服务、文化体验都不尽完善。在福建土楼的民宿改造设计中,要坚持本土化和人情化理念,根植于土楼所处的本土环境、文化环境,重视建筑的地域性与场所感,时刻考虑到以人为本。只有多方面协调和统一,才能够使民宿改造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民宿讲究个性化,管理却要标准化。从民宿改造设计来说,福建土楼民宿改造的前提是保存独具客家土楼建筑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将福建土楼原有居民性质的建筑形式改造为其他形式或植入更适合现代生活的文旅服务运营模式。福建土楼民宿改造不仅可以增加福建土楼村落中的经济来源,同时也能减少土楼村落里人群的外流。在这种可持续的循环下,独具福建客家土楼文化风格的建筑才能以现代、开放、多元的方式保留下去。
  参考文献:
  [1]魏冀明.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空间生产[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张清影.福建土楼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对策分析——以中国景观村落塔下村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3).
  [3]黄惠颖.福建土堡的动态保护与活化利用[D].泉州:华侨大学,2013.
  [4]牛燕燕.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再生性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5]刘嘉丽.地域性的运用福建土楼元素进行民宿改造设计[J].明日风尚,2017(19).
  [6]张辉.民宿新玩法人文唱主角[N].福建日报,2017-05-23.
  作者简介:张清影(1975-),女,福建南靖人,硕士,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学科教学及福建土楼旅游的相关科研。
其他文献
【摘要】《乐律全书》有载:“舞蹈和血脉,歌咏养性情。”意思是舞蹈与其相依附的音乐具有修身、健身的功能。基于舞蹈艺术这样的起源功能,要对舞蹈学专业学者实施舞蹈治疗法,则是指以舞蹈学专业学者为治疗对象,通过舞蹈这种艺术性运动形式,结合好音乐学、舞蹈学、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舞蹈学专业学者可以建立好生理与精神的平衡关系,调整好情绪,治疗好疾患。  【关键词】舞蹈疗法;精神解压;“主题”  【
【摘要】弗雷泽先生的《金枝》是人类学的经典名著,但因弗氏本人的“进化论思想”、材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本书表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偏见①。对于“东方”“美洲”“非洲”和“澳洲”的居民,甚至对欧洲的现代农民也怀有偏见。《金枝》中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有三重境界,这源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思想。这也同样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既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又能超越文化的偏见,平等看待异域文化。  【关键词】《金枝》
【摘要】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本文结合汶上县文物保护现状和部分文物工程开展情况,对目前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汶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上地下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汶上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和绘画,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了难舍难分的关系,它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用目的不同,书法和绘画各自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在本质上仍具有共性,这便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基础,比如它们都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宇宙永恒运行的规律(道或气)。本文试从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方面,暨书法和绘画的用笔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历代研究该命题的相关文献,作相应论述,并得出结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主要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与旅游景区融合发展。之后分析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未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民群众缺少旅游开发理念。最后探讨了促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摘要】米勒是19世纪法国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自然主义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田园生活为主。米勒的作品很有意境,而且给人真实的感觉。对米勒代表作《拾穗者》的艺术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分析出他的绘画作品的特性。由于米勒出生于农民家庭,他更熟悉和喜欢田园生活。米勒的家庭成员都是基督教徒,他的作品中也传达出了宗教的静穆之感。这些特性,使得米勒的绘画拥有一种独特的意韵,他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真
【摘要】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毕尔巴鄂、赫尔辛基、深圳三座城市形成的驱动因素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了武汉市创意城市建设的现状,构建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所具有的政府、文化空间、学术机构、人才资源等优势条件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根据创意管理和创意战略的理论,立足“复兴大武汉”的目标,从巧创新的五个维度为武汉的城市文化基因激活、创意空间营造、创意人才和机构集聚、创意生态构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切实可
【摘要】南岗古排是目前所存不多的较为古老原始的瑶族传统村落,反映了连南瑶族甚至中国瑶族古老悠久的瑶族传统文化,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建筑民居群落及寨门、寨墙、石板道,原始的竹笕供水系统等传统格局和自然人文景观。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南岗古排面临自建性破坏、自然性损毁、盲目性开发等问题,使原本所具有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形态面临濒危和破坏,因此,加强南岗古排的保护利用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
【摘要】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符号承载着苗族先民的智慧与光辉,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笔者主要对湘西苗族红色礼裙服饰款式、纹样主题、纹样造型、纹样色彩、纹样构成工艺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其折射的典型历史文化渊源。  【关键词】湘西苗族;纹样造型;制作工艺;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苗族服饰,除色彩绚丽、造型华美、结构复杂、
【摘要】在版权保护背景下,网络数字音乐传播进入正版化轨道。各音乐服务商增强了版权保护,但也突出了付费欣赏与受众免费获取心理的矛盾。本文基于于对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网络音乐的付费意愿进行的调查,总结出了大学生这一大消费群体对网络音乐付费意愿的特征,分析了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和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大学生网络音乐消费市场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音乐付费  【中图分类号】J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