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和绘画,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了难舍难分的关系,它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用目的不同,书法和绘画各自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在本质上仍具有共性,这便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基础,比如它们都强调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宇宙永恒运行的规律(道或气)。本文试从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方面,暨书法和绘画的用笔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历代研究该命题的相关文献,作相应论述,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用笔;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书法和绘画的关系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它们有着相同的哲学基础和审美意识,元代文人画家“以书入画”的提出,使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更加紧密,元代文人同时又是“以书入画”思想的实践者,比如赵孟頫的作品《秀石疏竹图》(图2-1)中处处体现着书写性的用笔,而作品中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更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达。“以书入画”思想的提出使元代绘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元代文人绘画取代院体和画工绘画成为画坛的主流,同时促进了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和作品笔墨线条的独立,它影响了元代乃至今后几百年中国绘画的走向,直至今天,“以书入画”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文中,张彦远将书画的关系,从开始的“象制犹略之初,书画同体而未分”到后来的“书画异名而同体”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与画相似,而引用颜光禄的话是为了说明“图载之意”的“图形”是为绘画,“六书”中的“象形”具有绘画的意义。在中国的造字方法中“象形”是最主要的,它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条主线,并且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会意”等其他的组合造字方法,我们今天可以从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中看到象形文字的发展,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思维能力和手工艺水平的提高,原始人在陶器上绘制出了精美的图案,其内容多反应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平时熟悉的动物如鱼、蛙等,比如鱼字的发展(图2-2):
  刚开始的彩陶图案是写实的、具象的,越往后面发展,图案变得越来越抽象,后面鱼的图案可以说同时具有了文字和图画的双重属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图画文字”,它是文字和图画产生的母体,“图画文字”再进一步发展就变成了“六书”中的象形文字,直至最后发展成为我们熟悉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甲骨文字很多都是象形的,仍具有很强的“绘画”性,以至于我们在辨认甲骨文字时往往可以从其形象上分析出它的意义。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中国文字成熟可分三期:一、纯图画期;二、图画佐文字期;三、纯文字期。”可以说书画共同孕育于具有图画和文字双重属性的母体中,但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分化,出于实用的目的,文字书写要求简单、快捷,因此变得越来越抽象,绘画为了描绘客观事物的需要,所以要具体、存形,但两者始终有着无法割断的血缘关系,汉字的“构字”和绘画所特有的“造型美”是相通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书画同源”是成立的。
  另外,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一节中,又从用笔的方法角度谈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伦。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
  张彦远在此提出了“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从陆探微作“一笔画”和王子敬的“一笔书”在用笔上,都具有气脉通畅、连绵不断的共性,因此书画用笔同法。张僧繇运笔点曳斫拂,是由于从卫夫人的《笔阵图》中悟得笔法,而“ 钩戟利剑森森然”,因此又知书画用笔相同了。吴道子由于得授笔法于张旭,作画用笔“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创出了具有“吴带当风”美感的兰叶描,这又是书画用笔同法的有力证据。所谓笔法就是运用毛笔的方法,即执笔的方法和指、腕、肘的运用,关键在于发挥好毛笔的属性,书法要求的“中锋用笔”和绘画要求的“骨法用笔”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传统的笔法被我们使用,有中锋、逆锋、侧锋、露锋、藏锋等,在这里书法和绘画运笔时毛笔的起承转和的变化也是相同的。当然,张彦远提出“书画同体”和“书画用笔同法”是欲借助书法文字来提高绘画的地位,因为自古以来绘画都作为一门技艺而得以流传,地位不高,而书法则受到上层人士的青睐,“书画同体”论可以很好地拉近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让绘画的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书法和绘画均为视觉的艺术形式,使用的工具相同,二者的形象表达方式都是线条,在审美品性上是相同的。刘曦林说:“中国书画均以真、善、美为审美理想。但“真”,是更主张情真、意真,并非强调形似之真。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发自真心或内心深处的创作冲动,掺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决定书画作品格调高下和感人力度的关键。所谓“善”,指书画作品的内容,就书法来讲,是包括文意和强化文意的书意在精神性上的共同表现,在文意与书意的统一中对人格的显示,所以,向来有人品与书品、人品与画品之统一观。所谓“美’,就是艺术规律,按美的规律来造型,如书画用笔,美的追求和标准几乎同趣,所忌、所病者亦极相近相通。”书法和绘画还具有相同的艺术境界,宗白华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书法与绘画都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审美意识。所以“书画同源”不仅仅指书法和绘画在产生之初所具有的相通性,还体现在笔法、审美、意境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规律性,这也为“以书入画”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运告主编.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
  [3]潘运告主编.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潘运告主编.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邱振中主编.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金石,男,江西修水人,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省绵阳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迄今已播出11部,历时14年,其生产和消费具有现象性价值。本文不拟评断该剧之优劣,而是要透过它分析文本意涵及其与时代的联系,从而指出《乡村爱情》是当代中国(东北)大众文化过渡性文本的活化石。“活化石”不代表完美和完成,而指示过程和状态。它显示着大众文化文本由树状图结构、块茎结构向资料库结构转变,显示着社会由“故事消费”向“数据库消费”的转变,显示着大众文化如何从现代性
【摘要】清初黄之隽的《虎媪传》曾作为中国民间童话故事广泛流传于我国江、浙、皖、赣等地,被誉为中国版《小红帽》,其与格林兄弟所著的《小红帽》无论在故事内容、故事情节还是叙事手法、叙事形态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通过对二者比较发现,在不同的语境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同一故事类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阅读情感体验,从而探讨中西民间童话的叙事差异,以加深对此类型童话故事深刻内涵的理解,发掘童话在儿童生活及个性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一些国家开始重视设计史的研究,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英国“设计史学会”,其对欧美设计史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但促进了欧美设计史研究的进步,还使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了设计史研究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设计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设计史研究不断的发展,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也开始学习英国的设计史研究方法,不断建立自己本土的设计史研究团体和网络。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设计
【摘要】青年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源泉,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活跃的舞台。本文通过探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合意义等,阐述青年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如何传承、发展、创新贵州省民族文化,同时分析在民族文化进校园举措中,如何实现青年大学生的活动育人实效。  【关键词】贵州省;校园文化活动;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
【摘要】我是1994年因工作调动而踏入图书馆管理工作行列的。经过20几年的摸爬滚打,我已从图书馆工作的“门外汉”,蜕变成为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我校图书馆经过同事们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也已成为一个有浓厚办馆特色、在泉州市区有较高知名度又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省级中学示范图书馆。在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交流会上,我曾多次代表我馆作了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介绍。天道酬勤,我们的付出赢得了同行及专家的肯定。在此,我想借机
【摘要】笔者以有500多年历史的傣族老寨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以传统工艺为视角,展现了傣族老寨丰富的传统工艺风貌,分析了传统工艺及其产品在现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也反映出傣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变迁过程。  【关键词】傣族;田野调查;传统工艺;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的城子自然村位于勐仑镇西南,距离乡镇2.4公里,处于州府景洪市与勐腊县城中
【摘要】博纳尔作为“纳比派”成员之一,是一位承上启下的绘画大师,为艺术史增添了单纯、高雅而不容忽视的一笔。博纳尔以其独特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方式为我们复现了一个特殊的绘画视角,他以高度讲究的色彩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观看的感性满足,以其单纯的绘画意味为我们提供一种审美的幸福感。博纳尔以抒情的笔调,融性情于画面,有着装饰绘画性的讲究。本文从其绘画形式的形成来源和色彩的秩序来分析其作品的形式,以微观的视角切入来
【摘要】《乐律全书》有载:“舞蹈和血脉,歌咏养性情。”意思是舞蹈与其相依附的音乐具有修身、健身的功能。基于舞蹈艺术这样的起源功能,要对舞蹈学专业学者实施舞蹈治疗法,则是指以舞蹈学专业学者为治疗对象,通过舞蹈这种艺术性运动形式,结合好音乐学、舞蹈学、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舞蹈学专业学者可以建立好生理与精神的平衡关系,调整好情绪,治疗好疾患。  【关键词】舞蹈疗法;精神解压;“主题”  【
【摘要】弗雷泽先生的《金枝》是人类学的经典名著,但因弗氏本人的“进化论思想”、材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本书表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偏见①。对于“东方”“美洲”“非洲”和“澳洲”的居民,甚至对欧洲的现代农民也怀有偏见。《金枝》中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有三重境界,这源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思想。这也同样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既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又能超越文化的偏见,平等看待异域文化。  【关键词】《金枝》
【摘要】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本文结合汶上县文物保护现状和部分文物工程开展情况,对目前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汶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上地下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汶上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