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自读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的教学历史源远流长。“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教《月光曲》中“皮鞋匠静静地听……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应让学生反复地去读,读出味来,悟出哪些语句要读得轻缓些,哪些语气要逐渐增强,哪些语句要读得高昂激越,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朗读体会音乐的变化,在脑中再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分辨事物与联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实在的事物中学会联想的方法,锻炼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朗读积累,增强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吸收积累,能促进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增强语感。比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作者在描述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时,都用了上三个并列分句组成的排比复句,它分别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独特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些节奏明快的排比句,情意深厚,学生反复朗读后,不但为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所吸引,而且被作者抒发的热爱桂林山水、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所感染。
三、尝试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创新能力。如教《捞铁牛》一课时,当时说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时,有的同学说:“怀丙和尚懂得用两只船并在一起捞铁牛,使船不至于翻倒。”有位学生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要用两船沙,捞八只铁牛要有十六船沙,这不是太浪费了吗?”同学们都惊讶地望着他,教师则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你能想出比怀丙和尚更好的办法吗?”经过教师的点拨,他说:“假如让我来指挥捞铁牛,我会准备四只一样大的船,两只装泥沙,划到铁牛下沉的地方,搭好架子,下水拴住铁牛,再让另外两只空船划到装满泥沙的船的旁边,让水手们把沙铲到空船上,原来装泥沙的船就会慢慢地浮起来,这样往返八次,不但可以把铁牛全部捞上来,而且可以节省泥沙,减少河道阻塞,而且能提高速度。”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其二,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荷花》一课中,有许多描写事物颜色、形状、动静姿态的词语,可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动词、形容词,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词及时内化应用。第一步进行单句练习:“用一句话说你站在荷花池边看见了什么?”(荷花、荷叶、花骨朵),用“……看见……又看见……”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步引导学生描摹荷叶、荷花的动态,指导学生适当地用上本课的一些句式表达。创设应用语言环境,使阅读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才能达到“不教”的理想境界。
一、自读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的教学历史源远流长。“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如教《月光曲》中“皮鞋匠静静地听……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应让学生反复地去读,读出味来,悟出哪些语句要读得轻缓些,哪些语气要逐渐增强,哪些语句要读得高昂激越,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朗读体会音乐的变化,在脑中再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分辨事物与联想,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实在的事物中学会联想的方法,锻炼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朗读积累,增强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吸收积累,能促进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增强语感。比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作者在描述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时,都用了上三个并列分句组成的排比复句,它分别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独特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些节奏明快的排比句,情意深厚,学生反复朗读后,不但为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所吸引,而且被作者抒发的热爱桂林山水、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所感染。
三、尝试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创新能力。如教《捞铁牛》一课时,当时说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时,有的同学说:“怀丙和尚懂得用两只船并在一起捞铁牛,使船不至于翻倒。”有位学生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要用两船沙,捞八只铁牛要有十六船沙,这不是太浪费了吗?”同学们都惊讶地望着他,教师则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你能想出比怀丙和尚更好的办法吗?”经过教师的点拨,他说:“假如让我来指挥捞铁牛,我会准备四只一样大的船,两只装泥沙,划到铁牛下沉的地方,搭好架子,下水拴住铁牛,再让另外两只空船划到装满泥沙的船的旁边,让水手们把沙铲到空船上,原来装泥沙的船就会慢慢地浮起来,这样往返八次,不但可以把铁牛全部捞上来,而且可以节省泥沙,减少河道阻塞,而且能提高速度。”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其二,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荷花》一课中,有许多描写事物颜色、形状、动静姿态的词语,可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动词、形容词,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词及时内化应用。第一步进行单句练习:“用一句话说你站在荷花池边看见了什么?”(荷花、荷叶、花骨朵),用“……看见……又看见……”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步引导学生描摹荷叶、荷花的动态,指导学生适当地用上本课的一些句式表达。创设应用语言环境,使阅读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才能达到“不教”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