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uo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音乐之声》堪称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艺术与娱乐最成功的平衡之作,片中人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充分展示了影片的魅力所在,不愧为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关键词 真 善 美
  
  还记得《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1965)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天性自由、美丽善良的修女玛丽娅(Maria)和那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吗?虽然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已过去大半个世纪,但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不失为一部传世经典佳作。自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年,其间又无数次重温这部影片,但每一次重温都会令人激动不已。
  这部影片取材于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一部力作。影片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尤其是影片中体现出的“真、善、美”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无论是片中那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还是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都适合英语学习者模仿和借鉴,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能享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因此,很多英语教师都把它作为英语视听教学的典范之作。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认为: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因此说,美必须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如果离开了真与善也就失去了美。这几点在《音乐之声》这部影片中都能找到完美的答案。
  
  1、真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
  
  影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片中那个了不起的女性玛丽娅(Maria)不仅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也是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人物。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她的父亲卡尔·库特切拉则离家出走,漂泊于世界各地。从此,小玛丽娅开始与年迈的养母过着寂寞的生活。她的父亲库特切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音乐家,会说14种语言,虽然最终回到了奥地利,但和女儿也很少有感情上的交流,玛丽娅9岁时父亲去世了。
  尽管从小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玛丽娅仍然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由此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并找到了自认为是愉悦的家庭般生活。当修道院接到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师。巴隆(格奥格)冯,特拉普。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潜艇指挥官,一位退役的奥地利海军上校。他丧妻之后抚养着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13岁的女儿也叫玛丽娅,当时患了猩红热,需要找一位辅导教师。
  从最初的不太情愿做家庭教师,到后来与七个孩子的和睦相处,玛丽娅发现她已经爱上了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爱上了孩子们的父亲特拉普上校。后来,在孩子们的要求下,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玛丽娅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最后她嫁给了男爵,成了七个孩子的母亲。
  影片从修女玛丽娅离开修道院,作为家庭女教师来到上校家讲起,通过与上校和孩子们的接触,再现了主人公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片中玛丽娅的出色表演也正是生活中女主人公真情实感的流露。
  
  2、善
  善良的修女Maria,善良的家庭教师Maria,善良的妈妈Maria
  
  善,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含义:慈善,善良,善意善是一种心态,善即幸福,幸福即善。影片中,随着玛丽娅角色的转变,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了她善良的本性。
  影片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修道院里那个活泼好动,率直淳朴,又带着些许狂野和善良的修女玛丽娅。她热情奔放、开朗的性格和修道院肃穆的气氛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也引来了其他修女中对她褒贬不一的评价:“她做礼拜总迟到,不过她忏悔很虔诚。”“她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像羽毛一样飘忽不定。”“她温柔!她狂野!她是谜语!她是孩童!她是令人头痛!她是天使!她是个姑娘!”她常常不顾修道院的禁令,一个人跑出去享受自然美景。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骨子里流淌出一种压抑不住的青春活力。
  成为家庭教师后,善良的本性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玛丽亚是上校家的第十二任家庭教师,她到上校家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和前十一位教师相同的“待遇”——调皮的孩子们的恶作剧。尽管孩子们对她不以为然,尽管孩子们故意捉弄她。想给她一个下马威,玛丽娅却没有揭穿他们的把戏,而是用宽容和善良、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孩子们的缺点错误,化解了孩子们对她的不屑一顾,最终赢得了所有孩子的信任和喜爱,直至成为孩子们的妈妈。
  国际巨星成龙是这样评价《音乐之声》的:“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3、美
  自然之美,歌声之美,心灵之美
  
  影片自始至终,都折射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景色之美。从奥地利碧绿峻美的阿尔卑斯山,上校家雅致的别墅及屋外清澈的湖泊和环抱的绿树,到玛丽娅带孩子们郊游的绿地山野,景色美不胜收,令人过目难忘。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自然美景也衬托出人类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来衬托境气氛、描述剧情、刻画人物心理。所以,美妙的音乐对整部电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梦回《音乐之声》,看了这部电影的人无不被音乐纯洁的力量感动,那是尘世间最纯洁的音乐,因为儿童的天真烂漫的笑容,它更显得单纯、优美。片中的《Do Re Mi》,《A lonelygoat-herd》,《Edelweiss》等歌曲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早已家喻户晓,广为传唱,而且经久不衰。
  影评人Waddle称:“《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
  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位英语教师都应重温这部影片,去挖掘影片中蕴涵的深意。充分体会《音乐之声》留给人类最珍贵的永恒的真、善、美。
其他文献
[摘要] 有人预言:21世纪是“她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戴来凭借着其特有的艺术个性描绘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男主人公们的无奈而尴尬的生存情状,透出人文关怀和激荡的温情。  [关键词] 无奈 尴尬 简洁明快 男性视角 先行者    21世纪是“她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获得首届“春天文学奖”的戴来的小说中出现的大多是受挫的男性以及
[摘要]电影《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具有重要转型意义的负责任的主流大片,但由于放映前期突出渲染高科技在电影中的应用,营销重点转移至情感诉求过渡过迟,导致了观众观影出现心理落差,以及媒体某些负面观影惯性的培养使观众对电影中的植入广告等局部问题过分敏感。这种“神经质”观影现象反映了国内观影导向和观影环境营造畸形的问题,也提醒我们营造良好的观影导向和观影环境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广告植
若仙若灵 贾玉照 摄  四分之一秒的慢速度加恰当的手持相机摇动,把飞行中的天鹅,拍出虚实结合,虚实相宜的精美照片,从摄影理论上安全快门的角度似乎说不通。没有亲自实践过的摄影人认为不可能,但在拍天鹅的实践中,却不仅说得通,而且有可能。如何让梦境幻影变成眼前实景?本人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对此有了一些体会,加以整理和归纳,与大家分享如下。拍摄这种照片需要合适的客观条件、正确的相机设定和“稳”与“动”有机
摘要:《玛丽和马克思》,一部不经大肆广告宣传的黏土动画电影,却意外吸引了我眼球。它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偶像派级别的动漫角色,没有充满噱头的悬念,影片唯有的是一份淡淡的孤独,一份独特的幽默,一份纯真的友谊,一份意外的幸福,然后慢慢震撼你的心灵。  关键词:孤独 友谊 执着 幸福    2009年,当全世界的动漫迷们为3D动画巨片《飞屋环游记》津津乐道时,一部看似很“简陋”的黏土动画电
摘要 西方世界生产的恐怖影片,作为其霸权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影像娱乐。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它有着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它以影像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个想象的异邦,使得西方的普通民众得以经由这些想象的异邦,完成了对“东方”他者的意识形态重构,并经由这些异端的“他者”形象,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从而获得极大的文化自豪感和心理优越感。这是西方恐怖片能够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的原因。  关键词 西方
摘要 电影《马语者》意蕴丰富,既有感人至深的浪漫情调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内涵,可谓情理并重。导演罗伯特·雷德福营造了浪漫温馨的情调,并以缠绵悠长而不乏理性的电影语言讲述生活的诸种滋味。影片包含了最为普遍的家庭人伦关系,人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诸种关系,通过对这种种关系的探讨影片着重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多重悖谬,也由此对现代社会中人之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作出了形而上的思考。  关键词 《马语者》 罗伯特·雷
【摘要】影视景框是对影视造型元素的取舍和安排,是对现实时空的截取和艺术重构,对影视构图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心理上来说,景框本身是一扇联系现实空间与影视艺术空间的门,当观众进入景框的时候,相当于举行了一种空间转换的仪式。因此,影视景框本质上是联结现实空间和影视故事空间的一种仪式,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观众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影视鉴赏过程中去。  【关键词】影视景框 造型 现实空间 故事空间 仪式    在英
摘要:当年《焦点访谈》以新闻评论的形式成就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的收视神话,但是不知何时起,评论节目似乎也没能摆脱低谷的命运,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收视“热”线,评论节目已经越来越缺乏他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根植它的土壤也濒临枯竭,还有强势的“兄弟姐妹”与其争夺“阳光和空气”,内忧外患下,传统的新闻评论节目还能走多远,生存空间还有多大,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关键词:收视神话 低谷 传统说教 夹缝 生存 分
摘要:鲁迅,作为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既在辛亥革命期间坚定了部分民众的信心,又在五四运动前后做出了直接及间接性的推动维护的贡献,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保护了多位共产党战士,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帮助共产国际及中国分党邯的工作。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独醒于大圜,而冷观那炎世,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留下了浓重的印痕,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册里挥墨不少。他的许多创作,是在非为个人,而是对敌人斥责,为友人纪
[摘要] 我国电影主要分为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三类。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担当起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大任,《建国大业》作为一部获得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它很好地将意识形态表达与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营销模式。为以后我国主旋律电影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建国大业》 主流意识形态 商业化运作  doi:10.3969/j.issn.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