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与电影商业化运作的契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电影主要分为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三类。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担当起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大任,《建国大业》作为一部获得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它很好地将意识形态表达与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营销模式。为以后我国主旋律电影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建国大业》 主流意识形态 商业化运作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15
  
  1、电影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
  1.1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一个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一般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变迁,经济基础的变化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2 电影中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今中国电影主要由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电影票房由商业大片独挑大梁支撑。主旋律电影完成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配合。艺术片的目标是国外获奖。三股电影生产势力形成中国电影业奇特的中国特色。而三股电影势力因方向的不同而没能汇聚成一股电影合力形成电影主流。
  “电影界对主流的意义和定义有两种,其一是主流价值观意义上的主流电影,另一种则是市场意义上的占据主流的电影”。
  当今,商业大片是中国电影的票房主流;艺术电影则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斩获荣誉。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在整体艺术形态表述上,缺失对于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道德价值观取向的宣扬,二者无法承担起表述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而无法成为大众电影,形成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主流。这也是中国政府提出“主旋律”概念的战略考量。
  1987年3月,国务院电影局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首次提出“主旋律”电影口号。主旋律电影即是在政府指导下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邓小平曾说过“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
  在展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定位下,主旋律电影拍摄了一系列重大革命战争史诗片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优秀共产党员的传记片,如《南昌起义》、《开国大典》、《太行山上》、《周恩来》、《毛泽东的故事》、《孔繁森》、《铁人》等。影片中,突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舍身忘死,奉献一切的共产主义信仰;突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平统一的价值理念追求。然而,由于这些影片主题先行和歌功颂德基调定位,这类影片虽带着明确的积极价值观传播信息,却因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化、说教化、狭隘化的表述而使其远离了大众对于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的基本诉求的满足,因而失去了大众对其的娱乐兴趣。
  之后,《离开雷锋的日子》,《黄河绝恋》,《云水瑶》等讲述普通主人公生活和革命者爱情故事的影片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为主旋律电影注入新的生机。而2009年的《建国大业》则创造了中国主旋律电影史上的奇迹,这部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体现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化运作的完美结合,为我国电影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虽然《建国大业》是关于中国共产党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主题,但其主流意识形态是符合全人类所共同认同的积极、健康、道德价值观取向,符合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人心所向的大众信念,因而,《建国大业》是超越种族、阶级、语言、性别、年龄的。
  电影具备商业性和艺术性两种本质。《建国大业》从运作初始,就摈弃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化运作绝缘的观念,从制作到营销无不渗透商业大片的商业属性,建立了新型主旋律电影营销模式。
  2 、《建国大业》商业化运作模式
  《建国大业》取得如此成就,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从影片本身看有明星效应和影片故事本身新颖的叙事风格,在商业运作上,有着巧妙的运营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2.1 明星效应
  到目前为止,没有哪部影片的演员阵容能够比得上《建国大业》。172位明星的倾情加盟,为这部影片赚足了眼球。许多80后,90后观众正是由于明星魅力的吸引开始关注这部献礼片,之后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增加了影片本身的观赏性,同时,演员本身的魅力和名气也充分调动了观众们的观影热情。“全明星效应”是该影片的一大亮点。
  2.2 影片不同的叙事风格
  《建国大业》赢得观众一致好评,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与以往主旋律影片不同的叙事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往主旋律电影中,把党和党员神化了,共产党员都是没有瑕疵的,这样让人们感觉不真实,无法从影片中获得共鸣。而《建国大业》则不同,这部影片换了个角度,加重了第三方—各民主进步人士的戏码。从他们对共产党不支持不了解,到慢慢接触再到全力支持,反映了我们党逐步壮大发展的过程。
  其次,在对人物的描述上风格也比较温婉。较之之前的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增加了温情戏得戏码。比如,当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消息传来,党内领导人欢欣不已。晚上,大家一起饮酒庆功,平时不拘言笑的国家领导人此时载歌载舞,场面一片喜庆热闹。此时,毛主席靠在墙边睡着了,梦中,他和和孩子们、战士们一起载歌载舞, 庆祝革命的胜利。这个情景让我们感觉到领导人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
  2.3 影片各类营销手段
  2.3.1 借祖国成立60周年之势宣传
  《建国大业》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是由政协委员提议,并经政协主席贾庆林表态中国政协全力支持的影片,《建国大业》也一直打着为国庆献礼的口号,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时代性高度,这样就有了其他影片所不具备的优势。其次,祖国60年华诞之际,主旋律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卖点,引起公众的关注。再者,《建国大业》依靠影片主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又是一个优势。
  2.3.2 映前借助媒体造势宣传
  明星效应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加盟《建国大业》的影星数量之多,不得不引起媒体的关注,各大媒体频频探班,使得该影片未映先热。而之后,在首映式上,更是做足了工作。中影集团掌门人韩三平导演带队在8个城市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在首映宣传中,全国各媒体和电视台也紧跟着宣传有关该影片各方面消息。媒体为《建国大业》提供版面,策划等,各电视台时不时地播放该影片的预告片。媒体和电视台因《建国大业》赚取了观众的眼球,《建国大业》也因媒体的宣传而更加为大众所知,更引起了大众观影的好奇心。
  2.3.3 提供优惠措施
  在常规商业片操作手法外,《建国大业》还细致地动用一起可能的手段。通常针对献礼片,大小城镇都有系列优惠补贴活动,诸如“向祖国汇报”、“红色电影月”等,包括相关部门出资派发优惠券、对组织团队观影采取团体优惠卡等方式,而《建国大业》无疑在献礼片之列,这又让该片在纯市场之外多了些便利。
  2.3.4 映后衍生品的开发
  衍生品的授权是指电影的版权方允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电影中的元素,制作玩具、游戏、光盘等相关产品进行商业活动,而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是支付一定的版权费。《建国大业》在发行后开发出一系列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衍生品。从“建国大业”月饼到刻有毛泽东主席头像的ZIPPO打火机,“建国大业”推出的13种电影衍生品让全国影迷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在我国也有电影衍生品成功的案例——《喜羊羊》,但《喜羊羊》只是个案,现在《建国大业》让《喜羊羊》不再是个案。《建国大业》和《喜羊羊》让我们看到了电影衍生品的商业价值,但是在中国电影衍生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电影衍生品的收益并不大。
  3、 结语
  《建国大业》作为一部获得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它很好地展现了商业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它将意识形态表达与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营销模式。为以后我国主旋律电影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卓. 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J]. 东南传播. 2010,9
  [2]刘颖慧,王芳. 《建国大业》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的完美结合[J]. 电影文学. 2010,15
  [3]张凌云. 类型化:在政治和商业之间—中国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J]. 当代电影. 2005,3
  [4]周留军, 王靖. 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兼谈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特点. 影视评价. 2008,7
  [5]尹鸿,唐建英.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J]. 当代电影. 2006,6
  
  作者简介
  邱文平,1989,女,汉,研究生在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当今香港经济高度发达、娱乐文化日渐盛行的背景下,关锦鹏电影中的悲剧意识显得弥足珍贵。他在对女性悲剧命运进行深刻表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即充满着生命质感和文艺气息,尤其是以《阮玲玉》最为突出,其中书写出的四重悲剧极具特色。而《胭脂扣》、《红玫瑰白玫瑰》等影片中对个体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关注;《女人心》、《地下情》等影片让观众深刻的体验了现代城市中女性的迷失与悲情。  [
[摘要] 有人预言:21世纪是“她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戴来凭借着其特有的艺术个性描绘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男主人公们的无奈而尴尬的生存情状,透出人文关怀和激荡的温情。  [关键词] 无奈 尴尬 简洁明快 男性视角 先行者    21世纪是“她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获得首届“春天文学奖”的戴来的小说中出现的大多是受挫的男性以及
[摘要]电影《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具有重要转型意义的负责任的主流大片,但由于放映前期突出渲染高科技在电影中的应用,营销重点转移至情感诉求过渡过迟,导致了观众观影出现心理落差,以及媒体某些负面观影惯性的培养使观众对电影中的植入广告等局部问题过分敏感。这种“神经质”观影现象反映了国内观影导向和观影环境营造畸形的问题,也提醒我们营造良好的观影导向和观影环境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广告植
若仙若灵 贾玉照 摄  四分之一秒的慢速度加恰当的手持相机摇动,把飞行中的天鹅,拍出虚实结合,虚实相宜的精美照片,从摄影理论上安全快门的角度似乎说不通。没有亲自实践过的摄影人认为不可能,但在拍天鹅的实践中,却不仅说得通,而且有可能。如何让梦境幻影变成眼前实景?本人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对此有了一些体会,加以整理和归纳,与大家分享如下。拍摄这种照片需要合适的客观条件、正确的相机设定和“稳”与“动”有机
摘要:《玛丽和马克思》,一部不经大肆广告宣传的黏土动画电影,却意外吸引了我眼球。它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偶像派级别的动漫角色,没有充满噱头的悬念,影片唯有的是一份淡淡的孤独,一份独特的幽默,一份纯真的友谊,一份意外的幸福,然后慢慢震撼你的心灵。  关键词:孤独 友谊 执着 幸福    2009年,当全世界的动漫迷们为3D动画巨片《飞屋环游记》津津乐道时,一部看似很“简陋”的黏土动画电
摘要 西方世界生产的恐怖影片,作为其霸权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影像娱乐。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它有着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它以影像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个想象的异邦,使得西方的普通民众得以经由这些想象的异邦,完成了对“东方”他者的意识形态重构,并经由这些异端的“他者”形象,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从而获得极大的文化自豪感和心理优越感。这是西方恐怖片能够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的原因。  关键词 西方
摘要 电影《马语者》意蕴丰富,既有感人至深的浪漫情调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内涵,可谓情理并重。导演罗伯特·雷德福营造了浪漫温馨的情调,并以缠绵悠长而不乏理性的电影语言讲述生活的诸种滋味。影片包含了最为普遍的家庭人伦关系,人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诸种关系,通过对这种种关系的探讨影片着重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多重悖谬,也由此对现代社会中人之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作出了形而上的思考。  关键词 《马语者》 罗伯特·雷
【摘要】影视景框是对影视造型元素的取舍和安排,是对现实时空的截取和艺术重构,对影视构图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心理上来说,景框本身是一扇联系现实空间与影视艺术空间的门,当观众进入景框的时候,相当于举行了一种空间转换的仪式。因此,影视景框本质上是联结现实空间和影视故事空间的一种仪式,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观众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影视鉴赏过程中去。  【关键词】影视景框 造型 现实空间 故事空间 仪式    在英
摘要:当年《焦点访谈》以新闻评论的形式成就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的收视神话,但是不知何时起,评论节目似乎也没能摆脱低谷的命运,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收视“热”线,评论节目已经越来越缺乏他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根植它的土壤也濒临枯竭,还有强势的“兄弟姐妹”与其争夺“阳光和空气”,内忧外患下,传统的新闻评论节目还能走多远,生存空间还有多大,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关键词:收视神话 低谷 传统说教 夹缝 生存 分
摘要:鲁迅,作为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既在辛亥革命期间坚定了部分民众的信心,又在五四运动前后做出了直接及间接性的推动维护的贡献,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保护了多位共产党战士,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帮助共产国际及中国分党邯的工作。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独醒于大圜,而冷观那炎世,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留下了浓重的印痕,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册里挥墨不少。他的许多创作,是在非为个人,而是对敌人斥责,为友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