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投入与教学民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十分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情感化、民主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走向,情感、民主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师生的情感投入和教学民主,难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教师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劳动具有育人性,情感便是育人的主要工具,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从育人活动的本质看,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相互影响是通过思想、情感、知识、技能的交流和沟通实现的。没有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教育,是缺乏人性光辉的。教师劳动富有示范性,教师情感是教师育人、影响人、塑造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角色情感投入的具体表象。它既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保证。在和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朝夕相处中,教师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有巨大影响,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故而教师情感这种独特的工具价值是其它的劳动都不能相比拟的。
  研究教师的情感建构,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我们从理性上认识和把握教师情感,有助于实现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情感价值。
  情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它对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积极性、创造性和自尊心、自信心总是和教师的情感密切关联着的。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非单一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授教者自身的信念、气质、品德、风尚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实践反复证明没有良好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思想负担、一种精神压力,双方必然以消极态度相排斥、相抵触。缺乏情感就缺乏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情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一切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无论怎样改,都得从调节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着手。师生情感融洽,才可望调节教师自身行动,促使教师把奉献人民教育事业,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爱护青少年学生的真挚情感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样,教师热爱、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才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教师的这种情感是催化剂,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这样,教师提出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直接学习目标,进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动力。
  情感又是激励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外部力量。无可否认,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便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等经常接触学生,学生崇拜、敬畏他们,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效果良好的原因所在。而有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疏远或紧张,课堂纪律往往不好,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心态不佳,学生情绪低落,怎么能上好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创造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触发,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惟其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呵护学生,帮助他们成才,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好感,爱听他上的课,愿学好他教的学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争取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情感的内涵与外延
  
  爱是教师情感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切教育的出发点都源于对学生的爱。天无私盖,地无私载,师无私爱。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情爱,高于母爱,它不需要任何回报,是纯社会性的情感,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这种爱心,是指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尊重、理解、信任和严格的要求等心理意向,是教师全部情感内容的集中体现。
  要关心了解学生,就要主动、自觉、热心关注学生,接近并了解学生,平等相处,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熟知他们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情绪,时时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
  要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但凡发育健康的学生,都有成才的天赋,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差生,只应有差异。人皆可以为尧舜,差生也有成才的可能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是不尽相同的,但他们都有渴求知识,希望教师教他们取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只有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才有安全感和成熟感,才不会自暴自弃。唯其如此,教师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学生热爱的又一表现。这种爱主要体现在思想上、学习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极端负责。所谓严就是不迁就,不放松,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做到,有悖教学目的的偏颇务必矫正。严是爱,松是害。但严要有格,合于情理,有利于学生智能、道德及身心的发展,而不是压抑它们,这种严格是善意的,它出于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学生不会反感;它是可以理解的,学生会自觉接受,不是盲从的;它是现实的,学生经过努力是能做到的。如是严而有情有度,严爱相剂,师生情感乐乐相融,其可嘉也!
  良好的教课心境是教师情感的外延和表象。但凡教师上课都持有一种心态,即在向学生传道、授业,传递知识信息时总伴随着个人各种各样情感,纷纭繁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授课的心境。这种心境是教师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在良好的心态下上课,就会思想敏捷,左右逢源,应对自如;学生聆听教师解惑释疑兴味盎然,如坐春风。若教师情绪低落,带着闷闷不乐的心境上课,必然思路闭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学生身心受压抑,兴味索然。所以教师上课要调整好心态,排除一切烦恼和干扰,使之处于良好的授课心境之中。这样才可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民主,情感畅通
  
  教学民主化是教师情感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也是师生情感畅通的手段。教学民主,就是彻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实现师生情感沟通,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民主,是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在课堂上出现愉悦、理解、激励、微笑的教学境界,促使学生在欢乐中充满信心的学习。教学要做到创设教学民主的氛围,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关心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鼓励而不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真正做到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和教师对垒较劲,质疑问难。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起奋发向上的学习信心。
  教学民主,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缩短了师生角色的距离,有助于克服“师长心理”、“唯我独尊”的倾向;有利于消除“权威心理”、“晚辈差也”的劣根性。教师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生以敬畏的心理崇拜老师,心心相印,思想共鸣,建构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知识信息和思想情感的畅通无阻。
其他文献
唐诗中,笛声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的笛声,悠扬婉转,随风飘散,勾起了游子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对笛声情有独钟,描写得出神入化的,当推中唐诗人李益。  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调郑县尉。同辈行稍进达,益久不升,郁郁去游燕、赵间,幽州节度刘济辟为从事,未几,又佐□宁幕府。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
从事初三快速作文教学的教师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许多学生初一初二时作文写得情真意切,生活味很浓,上了初三作文不见进步,作文立意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对作文立意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上新台阶的缘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体会,谈谈我在作文立意创新上的一点看法:    一、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以小见大    初一初二时,学生刚由童年时代向少年时代过渡,感性认知较强,所写作文内容形象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了,批阅了无数的学生作文,其中不乏上乘佳作,但多数都平淡无物,要么就千篇一律。如写“母爱”,学生是千人一腔:月黑风高之夜,大雨瓢泼(或漫天飞雪),瘦弱的母亲背着突发高烧的自己,跌跌撞撞地跑往医院挂诊,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啊……写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失去个性的文章,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这灵魂来自于人,俗话说“文如其人”,即文章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在教学中,我不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重事实轻想象的现象。学生狭窄的思路、拘谨的思维以及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怕作文、烦作文,使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呢?  一.依托图像想象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他们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他们求学方便,环境优雅。实际上,这些孩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许多中学生歇斯底里地吼唱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说什么活得好苦,生活好无聊,有人甚至吸毒、自杀、抢劫杀人……面对这些,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怎会这样?可是,当你关注孩子的生活与学业时,可曾关注过他们的想法?当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你的人才观念改变了没有?你的
时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对话偏离或脱离文本,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披文悟情、因文析理的意识和策略无疑是主要的因素。把握语言永远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阅读的一切效用得以实现的基础。    一.因声求气感文韵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古诗文对话时更是不可或缺。文本的节拍和韵律,文本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项刺激反映,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只有学生自评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  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可分别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征求同学进行评价或者组评、征求教师评价,有时加上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因素。然后将这些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  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也许每个人都有过流泪的经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她伴着屈原的爱国赤诚;七夕之节,她又如期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现代化已经向我们悄然走来。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为向学生传承知识、启迪智能的主阵地、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全面冲击着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使课堂教学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教育领域了发生的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而首当其冲的是对教师角色的冲击和影响。  1、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