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重事实轻想象的现象。学生狭窄的思路、拘谨的思维以及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怕作文、烦作文,使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呢?
  一.依托图像想象
  低年级经常使用看图写话,如《搬南瓜》;中年级看图作文,如《心意》;高年级漫画作文如《假文盲》等。这类训练不论是单幅还是多幅,有序的还是无序混乱的,或根据线条和图形创造性地组合画面,训练重点都是要推前测后,大胆想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小音乐家扬科》等插图,也是先观察图画,再根据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去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依托文本想象
  1、展开想象,以童话再造课文,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最初阶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环保意识,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海王星、冥王星、月球、地球、太阳、宇宙、银河”等词中任意选择一部分写一篇关于地球环保的童话。以童话引路,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仿佛杜甫《春夜喜雨》里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拓展想象,扩写、续写、改写课文。例如《赤壁之战》一课根据第四自然段进行合理的想象扩写成“火攻四步”的课本剧片段;将精练的古诗如《别董大》《游子吟》等创设情景,根据想象改写成白话记叙文。续写课文也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好办法。续写课文可以是延伸文尾式的,如《跳水》《凡卡》《穷人》,这些课文言虽尽而意未完,余味浓,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可以让学生写《桑娜抱养孤儿以后》《凡卡的信发出之后》;也可以是探究式的,将深奥的哲理通过想象作文具体化,如《南国先生新传》《田忌三次赛马》;还可以变换时空编写《新武松打虎传》《我的新邻居扬科》等。
  3、深化想象,编写文章。我们教材中许多文章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老师妙手点拨,不仅会激起学生兴趣更能激活学生想象力。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让学生写《那天我也为总理送灵》;学完《闰土》我让学生想象作文《我与闰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观跳鱼等);学习了《冀中的地道战》,我便出示一题《新世纪的地道战》让学生发挥想象用高科技再进行一场地道战;“六一”参观汉代兵马俑,学生专注地听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他们渴求的目光我联想到本单元所学的《黄河象》《琥珀》等科学假想文,认为这是一次很好地依托课本进行再造想象的机会,我便要求学生根据讲解员的讲解加入自己的大胆、合理的想象,编写一篇汉代兵马俑来历的假想文,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古诗学习中受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中国历经几千年岁月积淀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而且里面大量奇特、大胆、令人拍案叫绝的想象实在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从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到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无不充溢着世人奇情壮采的想象。我几年来一直坚持开设古诗赏析课和每日一诗,引导学生们漫步经典诗歌的长廊,在前人那奇丽惊人的想象中遨游,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为学生们走近仿写和创作童诗童谣大观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赏析古诗文,对丰厚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孩子们想象的天性和创作潜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们及早对学生们实施诗教,将使学生受益无穷。
  四.抒写童诗童谣,激扬个性,放飞想象
  得益于古诗词的熏陶,学生的诗情已经行至“愤”、“悱”状态,教师就要为学生搭设一个让学生自由放飞想象、激扬个性的平台,这就是学写童诗童谣。它切合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束缚,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浓厚的学诗、写诗氛围中,学生们纷纷捧出了自己虽稚拙却极富童趣的诗作。一时间,我惊喜万分,在学校和班级板报中专门辟出几期“童诗童谣大观园”让学生们自己耕耘想象的苗圃,收获想象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最大发挥想像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如飞翔的翅膀,在习作天地中自由翱翔!
  
  徐梅花,教师,现居甘肃武威。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学习,在初中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可见,当今初中生对作文可谓一个“怕”字了得。然而,作文教学又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我们不能因为“难”,就迂回曲折,退避三舍,而应该学愚公“聚室而谋,毕力平险”。方法何在,措施何为?我认为依照学生作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客观过程,开展阶梯层次训练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办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学会作文,因此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比例始终是最大的。随之,作文教学也便成了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田”,为此,许多语文教师想出许多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有“替换法”——仿写,在原文的基础上,把相关的内容替换一下;有“移花接木法”,将几篇作文中的优秀语段组合成一篇“新”作文;“真事真情再现法”等等。前不久,本人听了一节“真事真情再现法”写作课,颇有些感受,想与大家交流一下,先请看课堂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而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笔者认为,备课的转换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换。    一、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制定全面的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及研究精神。电影教学无疑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契机。既然电影对语文学习有莫大裨益,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每年深秋,西风飒飒,百花凋零,草衰烟寒,露凝霜重,惟有菊形态各异,色彩纷呈,“不求他日登高堂,只愿今秋散尽香”。它的天然澄淡,风韵神智,让人觉得菊是秋之物化,秋之精华。因此,每年秋节既至,秋菊怒放,有心之人,爱花之士,便纷至沓来,对它傍加欣赏,如醉如痴,像宋代诗人林和靖爱梅那样“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菊“有幸识得陶五柳,惹得诗人说到今”。宋
一、知人论世法    “知人论世”,诗评术语;就是说学习前人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对一些作品,不知其人其世,就不能够理解,就看不出其佳致。“知其时事,知其境遇,而后知其诗命意之所在。如子美《丽人行》,岂可不知五杨事乎’试看《本事诗》,则知篇篇有意,非漫然为之者也。”解读一些隐晦蕴藉的典故,更应该注重对典故原意的追寻和诗人择典使用时当下语境的重建。  杜甫在《兵车行》中借典
唐诗中,笛声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的笛声,悠扬婉转,随风飘散,勾起了游子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对笛声情有独钟,描写得出神入化的,当推中唐诗人李益。  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调郑县尉。同辈行稍进达,益久不升,郁郁去游燕、赵间,幽州节度刘济辟为从事,未几,又佐□宁幕府。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
从事初三快速作文教学的教师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许多学生初一初二时作文写得情真意切,生活味很浓,上了初三作文不见进步,作文立意还是停留在原地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对作文立意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上新台阶的缘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体会,谈谈我在作文立意创新上的一点看法:    一、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以小见大    初一初二时,学生刚由童年时代向少年时代过渡,感性认知较强,所写作文内容形象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了,批阅了无数的学生作文,其中不乏上乘佳作,但多数都平淡无物,要么就千篇一律。如写“母爱”,学生是千人一腔:月黑风高之夜,大雨瓢泼(或漫天飞雪),瘦弱的母亲背着突发高烧的自己,跌跌撞撞地跑往医院挂诊,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啊……写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失去个性的文章,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这灵魂来自于人,俗话说“文如其人”,即文章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在教学中,我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