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的新天地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语文教学的追求。阅读北京市特级教师孔凡艳主编的《从“学案”走向个性化阅读》一书后,感触尤深。该书由理论篇、实践篇、反思篇组成:“理论篇”从缘起到成果,使笔者对“依托学案 实现个性化阅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基本环节有了系统认识,思维上更开阔;“实践篇”在不同类型的典型设计引路下,在突破重难点的特色经验分享中,对课堂整体驾驭和局部操作有了更恰切的策略,是方法上的指引;“反思篇”是孔凡艳的课例大家评以及学用孔凡艳《学案助力自能阅读》一书的相关思考,能让人温故而知新,站在前辈的肩上更好地实践,给人以经验上的借鉴。把这样一本专著拿在手里,它厚厚的,沉沉的,这是孔凡艳老师教研团队智慧的物化,也使我萌发了应用于实践的冲动。在一篇篇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在一个个学案的生成与使用中感悟,向着更有效、更美好的个性化阅读境界不断追寻。
  课堂中循路发现,从模仿到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我的教学之路亦是如此。从“循路”到“寻路”再到“行路”,一路走来,不断成长,是《从“学案”走向个性化阅读》为我指明了方向。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我想循着高淑会老师执教的表格(学习方案一)展开教学。文中提到:“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那么,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读课文,完成下表:
  可是,如何让学生能生成这样的表格呢?有问题自然要找方法,当我读到这本书实践篇中的“策略型”研究论文时,孔老师的文章让我找到了方向。“从何学起,经历怎样一个学习的路径,包含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这就是学路。”让学生经历“学路”的建构过程:实现整体感知——整合学习需求——形成探究思路。在“学路”的建构中,完成以学定教。顺着这样的思路,我首先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学生说说自己對珍珠鸟的印象,读懂的文章内容。接着整合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思考,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于是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师:读完课文后,你对哪些地方感受最深?或是在哪儿还有些疑问?
  生1:我对小鸟在书桌上喝茶的样子印象最深。
  生2:我记得小珍珠鸟在屋子飞来飞去的很调皮。
  生3:我对小鸟趴在作者肩头时印象最深。
  生4:我们生活中怎么做不到像作者那样,能让原本怕人的小鸟睡在自己肩头呢?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生5:亲密是作者和小珍珠鸟的关系,和大珍珠鸟没到亲密的程度,因为大珍珠鸟不是出生就在作者身边的。
  看得出,学生的问题和关注点在小鸟的地方更多。于是,我引导学生发现场景,他们很快找到了与小鸟有关的四个场景:笼子四周、屋子里、书桌上、肩头上。顺着这一思路,我把原本的学案做了调整:“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表格梳理“‘我’的做法”和“小鸟的表现”,在文中圈画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批注。我在循着前辈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疑问,寻找更合适的“学路”,在一步步“行路”实践中,完成了以学定教的过程。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但所有的学习绝不止于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之后继续思考,推陈出新。
  课外放手,从“授渔”到“捉鱼”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要“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作为“授渔者”,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要为学生开辟主动“捉鱼”的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表达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案的拓展延伸,就给学生创造了这样的学习空间和话语权。我在执教《用奇谋孔明借箭》一课时的第一个学案是这样的:默读课文,思考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什么?自己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地写写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统一意见,将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概括地写在纸条上,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将小组集体交流的方式引入课堂,打破师生互动的单一模式,辅之生生互动,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我们要立足课程教语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之后,进一步引发阅读期待,与学生共同生成如下拓展学案:《三国演义》中有那么多精彩的战争和智谋过人的人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参考表格来品读三国(也可以增加内容、调整表格)。本节课结束后,我号召班级同读三国并召开交流分享会,或对某个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分析同一个人物,或提出疑问相互解答。学生们在深入研读中收获了更深的领悟。在学案的拓展延伸中,学生有精神世界的建构,也有语文素养的提升,感受着阅读带来的心灵的宁静和快乐。我想,这也是我们研究个性化阅读的最美好的境界。
  结束语
  很庆幸读了这本《从“学案”走向个性化阅读》,文字有限,智慧无边,相信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继续成长,继续推动学生走向更美好、更广阔的个性化阅读的天地。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小学)
其他文献
家长说  日前,有媒体曾在网络上发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成家长不赞成雾霾天气孩子停课在家,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家没人带”。调查中也有家长表示,“停止户外活动就够了”。此外,在88名被访者中,有75人表示“不会因此为孩子请假”。  而有些家长还有其他方面的担忧。如北京一位妈妈介绍,在统计完不上学孩子名单后,语数外三科老师就在微信群里发了在家三天自主学习的详细清单,包括:雾霾相关主题的小报,语、数、外
2015年6月1日,长江沉船事件震惊全国。于是笔者带着孩子们了解了长江沉船事件的始末,然后开始投入到“设计一艘不会翻的船”的项目中。半个多月来,孩子们设计模型、验证、写实验报告、求助专家、反复试验……  这对笔者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段难得的经历。回顾这段经历,同时也想借此反思:什么才是一个好的项目课程呢?  一、构建课程的“第三类接触”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斯皮尔伯格的经典电影《第三类接触》。这部电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教师的“教”最后还是要落到学生的“学”上。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项目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真实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尽早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项目学习通过丰富的目标任务,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项目学习设计流程分为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设计,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
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都涉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但是探究的角度和方向又各有侧重。笔者尝试利用项目学习的方法对两部分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  一、案例概述  【项目名称】  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项目概要】  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了整体,当今世界是整体的、开放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城市身份认同需要引起关注,而他们的城市适应性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学校教育在促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适应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能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良好的社会融合。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
编者按:走进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你一定会被这里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与书墨芬芳所吸引、所震撼。这里的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育人于无形之中,无论是教学楼内展示的师生书法作品,还是一幅幅出自当今书画大家的墨宝,从仿古风格的案几到书法长廊,都展现出浓厚的书法氛围和纸墨韵味。在这所校园里,每位师生都研习书法,在书法之道里感悟、欣赏其价值,陶冶自身情操,提升文化素养。“翰墨修身、书道育人”,学校为师生提供了良
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联合发文,决定共同推进“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建设,运用市场手段把更多的优秀电影资源引进到校园。各高校要统筹建设和配置相关设施、设备,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校園院线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保障,并将组织学生观看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复习在初三化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综观目前初三复习课教学现状,基本呈“知识梳理 习题讲评”模式。在知识梳理时,通常借助学案等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具体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在习题讲评时,主要是针对具体习题的分析,有时教师会在习题分析的基础上提炼问题解决思路。因此,经历复习课学习后,学生常出现“熟记具体知识,但遇到陌生问题不知该应用哪些知识解决问题;熟悉的题目,即使难度较大,也能较好完成;陌生的题目,即
作者:李明高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课堂是教师重要的“生命场域”。对于教师来说,课大于天!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说课的能手、上课的好手、评课的高手、辩课的强手,这才是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出彩”教师。该书以提升教师的课堂能力为旨归,内容涉及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问课、辩课、磨课等八个方面,按照“理论点拨——操作点化——案例点评——资源点示”的思路进行编写,较好地体现了理论“顶天”、实践“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经验,获取知识,深化创新能力。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征,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航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分析和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严密知识体系,更多地是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