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微谐振器的高稳定性MEMS压控振荡器

来源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高品质因数及低相位噪声的压控振荡器,结合硅微谐振器的静电负刚度效应,利用基于锁相环的谐振器闭环驱动检测电路搭建了微机电系统压控振荡器(MEMS VCO).根据各模块传递函数建立了该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得到了系统稳态平衡点与稳定性判据,并通过理论推导与仿真实验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保持系统稳定的参数调整策略.同时利用开环及闭环实验方法对该MEMS VCO系统传递函数进行了测试与拟合,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最后实验表明,上述MEMS VCO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可以达到64.29 ppb.
其他文献
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动对列车气动阻力、车体结构疲劳强度和车内人员舒适性等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将更加突出和显著。本文采用一维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特征线方法,在数值模拟400 km/h动车组单列车通过隧道和隧道中央等速交会压力波形成机理和车外压力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动车组通过隧道时隧道长度和隧道净空面积对车外压力载荷的影响特性,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车外压力幅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估算公式的合理性。本文研究结果为确定400 km/h动车组车体压力载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石墨烯含量(1%,2%,3%和4%)(质量分数)的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UV-Vis、拉曼光谱和降解效率测试等,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活性、分子结构和催化降解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衍射峰均为标准的锐钛矿型TiO2衍射峰,整体峰值较为尖锐,结晶度较高,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衍射峰的强度降低,峰面积减小,且TiO2的晶相含量减少;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片层明显增多,附着在石墨烯表面上的TiO
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及基础设施健康状态作为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成为铁路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性地开展了400 km/h高速铁路地质灾害及基础设施监测的需求分析,结合国内外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我国智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充分依托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出了适用于400 km/h高速铁路地质灾害及基础设施监测的系统架构、系统组成及部署方案,研究了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加密、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为监测系统设计、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提高牵引网的供电能力,双边供电方式的牵引网成为选择。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双边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的电路模型,探讨了AT吸上电流比、横联线电流比、上下行电流比与距离的关系特性,分析了传统AT牵引网故障测距原理在双边供电方式下的适应性,提出了采用双端变电所测距装置协同的测距策略,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故障测距策略的合理性。
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接触网可信度的因素,构建了接触网可信度评价体系,并以我国某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为例,整理和归纳电气化铁路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接触网状态数据。通过AHP-熵权法求得接触网的线路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对电气化线路进行等级划定,得到接触网线路的可信度等级和排名。本文对影响接触网可信度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故障和接触网维修的建议,给出了提高接触网可信度的思路,对400 km/h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票价是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决定因素之一,合理定制高速铁路票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高速铁路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中考虑社会因素,把社会福利因素添加至上层规划模型中,将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上层规划的目标,将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低作为下层规划的目标,并采用灵敏度分析法求解,得到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票价。然后采用模型对成渝通道内成渝中线高速铁路二等座的社会定价水平进行分析,为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的票价定制提供参考。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项目如何筹集资金是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提出“政府引领、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多元共赢”投融资总体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成渝中线高速铁路项目的资本结构合理性、利益主体协作度、现金流弹性和资本进出时序。立足铁路与金融领域改革,从激发资本内生动力、加强政企金合作、完善铁路可持续投融资生态等角度出发,提出“本债有机、竞合有度、责任有力、进出有序”的投融资策略,以期
文章针对我国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重庆至成都段线路设计需求,建立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辆-线路动力学分析模型,对项目某平竖重合段线路方案采用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及分析,研究表明:(1)在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设置时,设计速度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在一般和困难条件下宜分别取9500 m和8000 m;(2)设计速度400 km/h、曲线半径为8200 m的平竖重合区段符合运行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控制标准;(3)各项动力学指标的频数统计可反映不同车速条件下轮轨作用的强弱程度;(4)基于动力学的PCT评价方法考虑
为有效降低低剂量CT图像的噪声,提出一种结合特征金字塔(FPN)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FGAN)。该模型利用多尺度并行方法从低剂量图像中提取图像细节,在不改变主干模型的前提下,融合不同尺度结构特征,采用批量归一化以及带泄露修正线性单元提高网络性能。通过与非局部均值滤波(NLM)、三维块匹配滤波(BM3D)、多层感知机(MLP)以及生成对抗网络(GAN)4种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降低了低剂量CT图像的噪
隧道洞口微气压波与列车速度呈3~8次方的正比关系,并产生了显著的环境噪声,但国内外对400 km/h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特征及其缓冲结构设计的研究相对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和室内动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400 km/h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的微气压波特征及其缓冲结构设计。结果表明:(1)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峰值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急速增加,400 km/h速度下隧道洞口的微气压波峰值为350 km/h速度下的170%,远超规范允许值,且受隧道长度的影响规律与350 km/h速度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