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五核国合作机制:历史贡献与未来机遇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sh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2日,美俄两国在维也纳进行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首轮续约谈判,但未取得成果。美国军控特使比林斯利表示,“美国将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延期该条约”。而所谓的特定情况,指的就是包含中国在内的、具有严格核查措施的新的三边军控条约。近年来,美国“退约成性”,还动辄将“失约”责任“甩锅”于中国。针对美国的战略施压和隔空喊话,中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三边军控谈判”。事实上,除了表明拒绝态度,也有必要在此关键时刻回顾和阐述中国在国际核军控与不扩散进程中做出的历史性贡獻。作为国际多边核裁军进程的主要机制之一,五核国机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有效成果,而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五核国合作机制中的中国贡献 所谓五核国,即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所承认的美、俄、中、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推动国际核不扩散与裁军进程中负有特殊责任。所谓五核国合作机制,即五核国在NPT审议进程中形成的协调机制。2009年,五核国在英国召开了首次会议,标志着该合作机制的建立,计划每年召开一次,由五核国轮流举办。自2009年至今共召开了九次会议,其中2017和2018年因西方国家联合对俄制裁,五核国进程遭遇停滞。2019年在中国的努力下,五核国会议在北京重新召开。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明确指出:“中国不会参加所谓的三边谈判,但不意味着中国拒绝参与国际核裁军努力。中国随时准备在五核国框架内讨论所有涉及战略稳定及降低核风险的问题。”就五核国合作而言,中国于2015年和2019年主持召开了两次五核国会议。在中国的牵头下,五核国工作组于2012、2013和2014年召开了三次小组会议,并于2015年提交了首版《五核国核术语》手册。该手册共包含227个词条,涵盖核军控裁军、核试验检测、核材料生产、核不扩散与核安全等多个领域,并被翻译成五国文字。在2019年的北京会议上,各方支持中国牵头核术语工作组第二阶段工作,并决定将第二版本的核术语提交2020年NPT审议大会(因疫情原因已延期召开)。此外,在中国的协调下,五核国还与东盟国家就《东南亚无核区条约》议定书问题开展磋商。中国还在核裁军核查、战略互信与透明、降低核风险等领域与其他有核国家展开积极合作。
  未来前景与中国的作用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军控机制面临崩塌风险。受全球疫情影响,预定于4月下旬召开的NPT审议大会被延迟,预定于9月份召开的五常国峰会杳无音信。New START续约谈判进程曲折,续约前景渺茫。另一方面,大国竞争与博弈激化,战略武器军备竞赛与核武器实战化苗头日益显露,给国际社会安全、大国战略稳定带来极大风险。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是五核国理应抛弃传统冷战思想和绝对安全思维,转而进行合作以共筑和平。
  基于五核国机制这一平台,中国未来可从下述领域着手推动:一是鼓励主要核国家降低核武器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例如放弃先发制人核打击方案、降低核武器戒备水平或状态、将核武器视为维护安全的最后手段等。主要核国家应该重申并秉持冷战时期美苏关于“核战争打不赢也永远不能打”的理念,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对战略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保持理性克制。二是尊重非核武器国家的安全关切。《禁止核武器条约》(TPNW)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非核武器国家对有核国家和当前国际核军控与不扩散进程缓慢的失望情绪,五核国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无核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通过新闻发布、学术研讨等形式展现五核国合作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并就相关问题与广大无核国家进行广泛讨论。三是继续尊重以NPT为基石的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和以联合国、日内瓦裁谈会、五核国机制为基础的国际多边核裁军进程,反对个别国家违背NPT决议承诺另起炉灶。四是考虑高超音速、人工智能、导弹防御、网络太空等新兴领域和技术的复杂影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动包含此类新兴领域在内的综合性战略安全对话。
其他文献
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国牛年春节相互拜年,并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拜登向中国人民拜年,祝愿中国人民春节快乐、繁荣发展。习近平再次祝贺拜登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并祝中美两国人民新春愉快、牛年吉祥。  习近平指出,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虽然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和困难,但总体不断向前,
徐凤江  一般而言,研究阵地至少包括研究机构和研究期刊。过去70年来,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机构经历了从建后停顿到恢复新建及骤然减少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研究期刊则大体日渐式微。  20世纪60年代国外问题研究启动时,东欧研究便受到重视。当时研究机构主要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属文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196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196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
东京一个商业区。  今年以来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给日本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为日本反思社会发展得失提供了一面镜子,带来社会发展和政策启动的新契机。疫情对女性问题、居家办公、东京一极化、构建数字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最新动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后疫情时代的日本社会发展态势。加剧了女性的贫困问题  疫情对女性雇员占多数的服务业带来巨大冲击,导致大量店铺歇业,女性失业率升高
近年来,拉美地区整体陷入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公平赤字的泥潭。在不利的国际市场环境和结构性痼疾困扰下,拉美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新冠疫情的冲击使拉美经济更加举步维艰。在各种不利因素下,拉美政治生态加速演变,政治对立极化加剧,波动性上升。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多国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与社会骚乱,地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当前,拉美地区合作的去区域化趋势明显,一体化组织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区域经济合作制度
三次大选后,以色列终于组阁成功,内塔尼亚胡再次出任总理一职。  自2018年11月以色列议会宣布解散以来,以色列先后经历了2019年4月、2019年9月和2020年3月三次大选。在前两次大选后,以色列议会各党派皆无法组建过半数议席的联盟,组阁之路连连受挫。第三次大选后,以色列国内舆论沸腾,要求各政治党派摒弃分歧,避免出现第四次大选。在此背景下,拥有15个议席的坚韧党领导人班尼·冈茨宣布,将与现任总
7月3日,爱丽舍宫发布公报说,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让·卡斯泰为新总理,负责组建政府,这项任命是在前任总理菲利普向总统提交辞呈并获批准后做出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法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法国国内政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的共和国前进党影响力严重下滑,本次法总理更换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除此之外,疫情也使法国的对外政策更注重建设“欧洲力量”。绿党强势崛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应在3月底进
16世纪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笔下的农村生活和风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是天气  中国朋友一听说我住在荷兰,十有八九会说,那里风景优美。稍懂艺术的还会脱口而出个“伦勃朗”或“梵高”。起初我没觉得这评论有何英明之处,毕竟我在荷兰呆久了,一来审美疲劳,二来知道荷兰有不少比其风景和画作更引人注目的长处。可当我对荷兰这小国寡民居然孕育了如此之多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巨匠感到不解时才意识到,中国朋友们无意中“点了穴”。还
张蕴岭  中俄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邻居相处,特别是两个大国相处,注定不易。现在的俄罗斯脱胎于1991年解体的苏联,是苏联的继承者,而中俄关系不仅可以追溯到中苏时期,甚至更远,可以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  在两国久远的相处中,既有敌对的历史,也有亲密的记录。近代,沙俄通过强权,从中国获取了大片的领土,与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人来说,这是痛苦的记忆。而在现代交往中,苏联为中国的抗日、共产党的
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2017年上台、2018年反腐、2019年修法、2020年抗疫,执政四年亮点频现。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以对华“30000只羊外交”刷屏中国互联网。他算是蒙古国少有的一位强势总统,通过反腐打造出了自己“铁腕总统”的形象。通过反腐和司法改革提升总统权威  执政次年的2018年4月11日,巴特图勒嘎签署总统令,宣布2018~2019年为“反腐败之年”。2018年10月,有记者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深入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碳中和(净零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