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er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部分,为使学生能顺利学习,教师需要对数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概念,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及创造性。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重要意义,希望能为相关教学者提供概念教学的实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策略;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的概念的学习通常都是非常单调无趣的,但是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根本的知识,比较重要,所以同学们不管怎样无聊都要牢记这些难懂的数学概念。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個挑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假设不能够起到很好地指引作用,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还阻碍其进步,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反感,故教师一定要找到适宜的概念引入的方法。
  1概念引入的作用分析
  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对于概念的知识点教授比较困难,通过在具体教课中的时间总结得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点是他们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乐趣;第二点是数学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化,他们不容易掌握。但是教师运用概念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这些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感兴趣,学习的效果更佳。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概念,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述,不断降低其学习的难度,提高其理解能力,让学生得以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概念。
  其次,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的时候,不单单要用到数学的公式及相应的运算法则,还要使用数学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题。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重数学概念对整个数学学习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进而更快度的解答题目。
  2概念的引入的具体教学措施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使得数学概念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数学概念的表现方式的不同,促使其引入需“因地制宜”,而且教师在进行教课的时候需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2.1实例引入策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认识不强,而数学概念大多为抽象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保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进而让学生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例引入是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概念转化为相关实例或提供直观的模型,从而让学生能通过观察认识将抽象的内容归纳为形象物质。例如分数的意义是较为抽象性的概念,在教学中难以定义让学生学习,因而教师可采用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进行区分,可设计相关的圆形模型并将其等分为多个部分,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概念。此外,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图形求面积公式的问题,通过死记硬背虽勉强让学生运用但是难以理解实质,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可直接建立各类三角形及四边形等模型,而长方形能通过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拼合,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拼摆各个模型,从而找到各类拼摆的模型之间的组成规律,且能通过形象具体的模型进一步推导出抽象的相关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及模型的引入策略不但使教学课堂的生动有趣,更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
  2.2直觉思维训练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对其后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的边长或面积计算,只要有一固定值学生便能从直观的图形来猜测答案,其本身并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虑计算。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能直观判断的概念加以巩固,并设计出较为复杂但依然能通过灵活思维直观判断的问题让学生们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例如数学概念中大多利用几何形状计算一些路程问题,其实质也是在计算几何形状的边长、周长或直线长度等,部分图形虽较为复杂但依然可以利用直观表象来判断,让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图形周长的计算后再将其运用到相关问题中,建立更加独立直观的图形,进而能让学生通过表象便能判断相关概念。
  2.3言语感受引入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情况,一般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论知识只有表面意识,却未能理解相关概念的实质意义及规律,或是只有模糊的感觉便不再深入思考,往往导致后期学习上无法真正运用相关知识。通过言语读出相关概念,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其概念知识。首先是要求学生在粗读过程中知晓概念,了解概念的运用范围,之后便通过仔细阅读而进行断句分析,了解概念中各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随后可通过精读概念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概念的使用范围,同时为学生讲解概念的具体内容,并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相关概念知识。
  3结束语
  在概念教学的实现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积极地引导学生由要我学的状态进入我要学的状态,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出学习概念相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概念教学环节中,掌握概念固然应当是学习的重心,经过展示出直观丰富的典型素材实现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具体思维形象中相对应的具体性和概念抽象性的相关矛盾,能够引导学生达到概念本质属性的深刻学习目的,以实现概念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占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2]王耕,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8):99-101.
  [3]孙丽娟.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8):21-23.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科目,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将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初中化学,因而,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文中首先分析了开展趣味化实验的阻碍因素,其次探讨了趣味化学实验运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应用  趣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呆板模式逐渐退出了教育的舞台,新课改强调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更加注重初中语文课堂的活跃气氛,究其根本以往的语文课堂气氛低沉,主要是源于教师引导中的弊病,教师占据大量的时间滔滔不绝,学生鲜少有机会阐述独立的见解,现阶段想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完成新课改的变革就必要创建出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
结构决定性质,分子的微观结构与性质之间存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找出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预测分子的性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辛厚文[1]等用键参数来表达分子的
摘 要:新生入园时,都会有一段适应期,为了减轻和降低新生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缩短幼儿的适应期,我根据几年来的教育经验和自己的知识对新入园的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反思和整理,认为幼儿入园的“适应期”需要通过家长、教师、幼儿三方面的沟通和共同配合,家长积极引导,幼儿园创设温馨活泼的环境、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增强适应能力。  关键词:幼儿入园;适应性  
摘 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觉地接受创新教育思想的熏陶,把创新教育思想衍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断变革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
期刊
摘 要: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着在课堂上运用巧妙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学习融入生活,以激发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运用以上策略,近以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引导;自主学习;提问艺术;信息化教学,融入生活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
摘 要: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探究生物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参与,会科学地总结试验方法和实验策略,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比较和分析中,学生的认识会提升,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科学总结、主动对比、灵活应用以及关注细节的方式来探索生物实验,提高学
摘 要:在新《纲要》中,把如何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关注的焦点。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知识、塑造人格,养成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的乐园。现今的幼儿敏捷聪慧,活泼机智,对于知识能够很快的进行理解,但是由于这些特点对老师的教学与会带来困扰,幼儿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好动,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对于这些问题老师应当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最大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幼儿园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运动项目协会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协会管理体制,即“中心+协会”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特定时期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平稳发展,但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实体化”改革进程受阻甚至停滞。文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应明确改革目标;划清中心与协会的性质;完善协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法律建设。  关键词:运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