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也可以净化和熏陶人们的心灵。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教学策略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支撑,需要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需要教师与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来践行。因此,从根本上说,阅读教学是综合性的,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注意引入情感体验
  
  阅读,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感。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都是作者对事物、生活、世界的观察结果。学生要想真正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必须要寻找与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而这桥梁其实就是情感。这里的情感指的是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情感沟通。初中学生只有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把握文章的内涵,才能与文本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刻意义。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篇目的收录上是较为讲究的,所选的课文都是具有相当思想内涵和情感内蕴的文章。这就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文章。如何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渗入其中,是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阅读中,都会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图片资料引入,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之下,带着自己对济南冬天的认识进入文本阅读,以学生观看的体验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先导。在这样的引入之下,学生的阅读就会有个人主观印象,就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验证和比较,在阅读作者作品的同时,也在阅读自己的视觉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录音的方式导入课堂,让学生在富有韵律的朗读声中,联系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进行联系比较,以此突出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更深入地把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那份深情。
  
  二、注意掌握文本主旨
  
  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把握文本的主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要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就需要对全文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一般来说,文本的主旨都是蕴含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之中的,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关键词和句的把握,以小见大,把握整个文章的主旨。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认清哪些是作者描述的关键,哪些是文本的核心思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断地强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理解文章的段落、句子等,从一些细小之处发现文本的内涵。毕竟,初中语文的阅读材料大都是文学内容,而文学强调的是题中之义,是内在的韵味。如在《嫩绿的芽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芽儿”“花儿”“果儿”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以“芽儿、花儿、果儿这三者能随意调换位置吗”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提示后,在阅读中会特别注意这几个关键词出现的顺序以及作用,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充满朝气。”主旨的把握,是阅读的基本目标。只有能够掌握文本的主旨,才能将阅读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三、注意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永远都是“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探讨,没有双方的互动,就很难完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心理是影响行为和情感的内在因素。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内心活动是复杂的,其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如,在《论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心理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美进行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阅读体验,根据文本的“美”和自己心中的“美”的异同,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跳出以教材为纲的思维,在以文本为基础对美进行讨论的同时,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看法。如果不违背原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美,这样学生才会抱着一种讨论和学习的态度,进行文本阅读。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设定了美的范畴,那很难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种认同感,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语文的魅力在于文本内涵的多样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也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的因素,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欣赏到更多的美。
  
  参考文献
  [1] 谢理滔.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
  [2]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8).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中国卫星通信大厦地下车库防水在结构自防水的基础上,采用双层反应粘高分子防水卷材,底板空铺+干粘施工,侧墙与顶板湿铺+干粘施工的方案。本文对各环节卷材铺设工艺及永久性保
近年来,求最短路程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且形式多样,学生解题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笔者将各种题型进行整理、归纳,小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画展开图法  一般地,立体图形中的曲线型的路径长度很难直接求出,但是如果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则所求的最短路程就可转化为平面图形中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从而容易求得.  【例1】 如图1,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为边长6m的正△ABC,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  下面我就如何把握教学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开头  一个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设置问题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例如,由演示实验导入,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应该美观而温馨,健康而向上。詹.拉.洛威尔曾说过:"民主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实行全员参与、民主管理的小组自主化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
在长期的外语教学中,我发现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应是兴趣加扎实的语法功底的结合体。可以说,兴趣是学习语言的敲门砖,而语法则是语言习得的魔法棒。了解了语法,语言的使用就可以变得随心所欲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反思、摸索和总结,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学有所用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 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营造学习英语的快乐气氛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局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谈谈几点认识。一、新旧课程观的关系在旧课程观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主观愿望以及在知识经验积累过程中的主动获取能力.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也就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