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也可以净化和熏陶人们的心灵。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教学策略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支撑,需要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需要教师与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来践行。因此,从根本上说,阅读教学是综合性的,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注意引入情感体验
阅读,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感。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都是作者对事物、生活、世界的观察结果。学生要想真正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必须要寻找与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而这桥梁其实就是情感。这里的情感指的是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情感沟通。初中学生只有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把握文章的内涵,才能与文本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刻意义。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篇目的收录上是较为讲究的,所选的课文都是具有相当思想内涵和情感内蕴的文章。这就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文章。如何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渗入其中,是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阅读中,都会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图片资料引入,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之下,带着自己对济南冬天的认识进入文本阅读,以学生观看的体验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先导。在这样的引入之下,学生的阅读就会有个人主观印象,就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验证和比较,在阅读作者作品的同时,也在阅读自己的视觉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录音的方式导入课堂,让学生在富有韵律的朗读声中,联系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进行联系比较,以此突出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更深入地把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那份深情。
二、注意掌握文本主旨
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把握文本的主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要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就需要对全文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一般来说,文本的主旨都是蕴含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之中的,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关键词和句的把握,以小见大,把握整个文章的主旨。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认清哪些是作者描述的关键,哪些是文本的核心思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断地强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理解文章的段落、句子等,从一些细小之处发现文本的内涵。毕竟,初中语文的阅读材料大都是文学内容,而文学强调的是题中之义,是内在的韵味。如在《嫩绿的芽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芽儿”“花儿”“果儿”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以“芽儿、花儿、果儿这三者能随意调换位置吗”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提示后,在阅读中会特别注意这几个关键词出现的顺序以及作用,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充满朝气。”主旨的把握,是阅读的基本目标。只有能够掌握文本的主旨,才能将阅读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三、注意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永远都是“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探讨,没有双方的互动,就很难完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心理是影响行为和情感的内在因素。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内心活动是复杂的,其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如,在《论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心理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美进行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阅读体验,根据文本的“美”和自己心中的“美”的异同,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跳出以教材为纲的思维,在以文本为基础对美进行讨论的同时,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看法。如果不违背原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美,这样学生才会抱着一种讨论和学习的态度,进行文本阅读。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设定了美的范畴,那很难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种认同感,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语文的魅力在于文本内涵的多样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也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的因素,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欣赏到更多的美。
参考文献
[1] 谢理滔.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2]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8).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注意引入情感体验
阅读,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感。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都是作者对事物、生活、世界的观察结果。学生要想真正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必须要寻找与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而这桥梁其实就是情感。这里的情感指的是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情感沟通。初中学生只有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把握文章的内涵,才能与文本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才能理解文本的深刻意义。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篇目的收录上是较为讲究的,所选的课文都是具有相当思想内涵和情感内蕴的文章。这就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文章。如何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渗入其中,是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阅读中,都会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图片资料引入,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之下,带着自己对济南冬天的认识进入文本阅读,以学生观看的体验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先导。在这样的引入之下,学生的阅读就会有个人主观印象,就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验证和比较,在阅读作者作品的同时,也在阅读自己的视觉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录音的方式导入课堂,让学生在富有韵律的朗读声中,联系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进行联系比较,以此突出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更深入地把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那份深情。
二、注意掌握文本主旨
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把握文本的主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要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就需要对全文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一般来说,文本的主旨都是蕴含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之中的,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关键词和句的把握,以小见大,把握整个文章的主旨。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认清哪些是作者描述的关键,哪些是文本的核心思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断地强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理解文章的段落、句子等,从一些细小之处发现文本的内涵。毕竟,初中语文的阅读材料大都是文学内容,而文学强调的是题中之义,是内在的韵味。如在《嫩绿的芽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芽儿”“花儿”“果儿”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以“芽儿、花儿、果儿这三者能随意调换位置吗”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提示后,在阅读中会特别注意这几个关键词出现的顺序以及作用,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充满朝气。”主旨的把握,是阅读的基本目标。只有能够掌握文本的主旨,才能将阅读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三、注意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永远都是“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探讨,没有双方的互动,就很难完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心理是影响行为和情感的内在因素。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内心活动是复杂的,其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如,在《论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心理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美进行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阅读体验,根据文本的“美”和自己心中的“美”的异同,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跳出以教材为纲的思维,在以文本为基础对美进行讨论的同时,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看法。如果不违背原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美,这样学生才会抱着一种讨论和学习的态度,进行文本阅读。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设定了美的范畴,那很难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种认同感,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语文的魅力在于文本内涵的多样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也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的因素,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欣赏到更多的美。
参考文献
[1] 谢理滔.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2]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8).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