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主观愿望以及在知识经验积累过程中的主动获取能力.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也就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养成良好的善疑、多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一、落实课前预习,是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的基础
  做好课前预习,是教学中常做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预习.很多学生并不完全明确预习的方法和目的.预习后,这些学生并没有独立思考、自主质疑和自主发现,最后还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因此,在预习前,要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可列出所需旧知识点和新知识点的预习提纲,并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指导学生分层次有目的地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要学新知识的重难点,切实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可抽出3-5分鐘时间,采用抽查的方法,落实预习效果.然后,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
  二、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发挥主体意识的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为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我总是想方设法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概念”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入,第一步先给出实例:教室内的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黑板垂直于地面的边,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又如天安门广场上,旗杆所在的直线与长安街所在的直线,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接下来与学生一起总结答案: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平面,使该平面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最后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就是异面直线.结果学生个个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就高涨了.
  三、 坚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如何激发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自主学习是相当关键的.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可根据新学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他们想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在学过“余弦定理”后,布置如下课后练习思考题:如果小张家离学校5千米,小李家离学校10千米,问小张家和小李家相距几千米? 这个问题表面上似乎是一道小学算术题.事实上,它的内涵很丰富,涉及从自然数相加,有理数相减,圆的轨迹,两点间的距离,以至圆的参数表示,复数相减等许多数学知识.题目是开放的,又是可以演算的.条件可以由各人去添加,可依学生的数学修养而定.这道题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主动参与的余地较多,非常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延续.
  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增强.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以氟碳涂料与硅烷浸渍材料为主要组分,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复合氟碳防护涂料。以吸水率、抗碱性、粘结强度以及渗透深度为指标,研究了该复合涂料对混凝土结构的防护
以某培训研究中心外墙渗漏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在外墙渗漏治理中的应用。基层清理、细部节点增强处理、大面防水层施工、成品妥善保护是保证渗漏治理工程
中国卫星通信大厦地下车库防水在结构自防水的基础上,采用双层反应粘高分子防水卷材,底板空铺+干粘施工,侧墙与顶板湿铺+干粘施工的方案。本文对各环节卷材铺设工艺及永久性保
近年来,求最短路程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且形式多样,学生解题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笔者将各种题型进行整理、归纳,小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画展开图法  一般地,立体图形中的曲线型的路径长度很难直接求出,但是如果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则所求的最短路程就可转化为平面图形中两点间的距离问题,从而容易求得.  【例1】 如图1,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为边长6m的正△ABC,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  下面我就如何把握教学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开头  一个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设置问题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例如,由演示实验导入,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应该美观而温馨,健康而向上。詹.拉.洛威尔曾说过:"民主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实行全员参与、民主管理的小组自主化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
在长期的外语教学中,我发现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应是兴趣加扎实的语法功底的结合体。可以说,兴趣是学习语言的敲门砖,而语法则是语言习得的魔法棒。了解了语法,语言的使用就可以变得随心所欲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反思、摸索和总结,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学有所用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 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营造学习英语的快乐气氛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局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谈谈几点认识。一、新旧课程观的关系在旧课程观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