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讲授、轻探索;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求同、轻求异等不良现象。这是一种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多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课堂活动中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讲解教材为中心,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而参与式教学法与此相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教育目标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优化,如何面向学生的学习进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释放出身心的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内心的体验去创造,去发现知识和规律,同时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参与式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参与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连贯性,新知识是已知的延伸、发展或转化,每一个知识都有其生长点,也有与相关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积极性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给参与提供了可能。因而,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以自己的大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拼,通过联想和变迁,形成新的或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假如学生大脑中的某个部分是空白,亦即不具备相应所需知识经验,必然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是因为,参与过程,渗透着学生的想象过程,学生的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为转移的。
  所以用参与式教学知识时,必须先研究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讲完《同类项及合并》时,一些教师只知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提问参与: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学生可能会回答超市里,商店里摆放在一起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教师可再适当参与:现在同学们身边有哪些同类项情形?(学生可能会回答:板凳与板凳,桌子与桌子,书与书,本子与本子等)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50千克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千克与30千克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
  二、参与必须依据受教学对象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面向高层面发展的过程,低层面的活动成为高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对象;只有到高层面学习时,学生才会明白低层面活动的意义,产生新知,形成能力。教师的参与,必须沿着由具体到抽象,由肤浅到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形成清晰而合理的思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如:在讲完绝对值这个难懂知识点后,可提问:1、5的绝对值是多少?-5的绝对值是多少?2、绝对值等于10的数是什么?3、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8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4、数轴上与-1表示的点距离是8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老师再抽学生评价、补充。又如:在讲完“同类项”定义时,老师可这样提问,分别抽学生板书:1、写出两个同类项。2、写出两个含字母X的同类项。3、写出两个含字母X,次数是5的同类项。4、写出两个含字母X、Y系数分别是-2和3,次数是3次的同类项。最后抽学生分别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对同类项的知识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
  三、参与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兴趣,激活其思维。
  参与式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比较热烈,但教师必须紧抓教学中心,努力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趣,真正叩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扉,并给其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切实做到在师生的双向互动、高度融合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如:在学完多项式升降幂排列后,完成游戏:事先将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写在一块硬纸板上,抽几名学生上讲台一人一张面向其余同学,再抽一名学生上来指挥,使他们手中的单项式组成这个多项式,按某字母升幂排列,这样做,学生兴趣浓,交换某些项时,符号也随之交换,因为符号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再抽一名学生把这个结果记在黑板上面,老师评价。然后再抽一组同学按此游戏方式完成降幂排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兴趣,也突破了学习的难点,训练了学生的胆识,组织能力。
  四、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我们探究数学的水平,同时数学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成为生活的强者,增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圆中的有关概念时,可把学生带到球场中圆圈旁边,让学生演示:用尺子或木棍理解弦、半径、直径,用软绳理解弧,用三角板理解圆心角及所对弧和弦,用三角板理解圆周角,圆周角所对弧等知识,理解点和圆的有关知识,直线和圆的有关知识,圆和圆的知识。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好。
  总之,新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诱导学生如何动起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总结知识,而教师应该深挖教材,把参与式教学落到实处,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教学才能取得成功。让我们来共同钻研,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艺术,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是高中教育实施新课标的重要资源,绝大多数老师认可新教材中的问题设置,但同时认为需要对实验教材所列习题的难度进行调整。一些教师对实验教材的满意度不高,这要求人们注意加强对实验教材有关资源的建设,注意多开展新课程的研习活动等,促进实验教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验教材是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热衷探讨的问题,师生关系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反映在教学方式上就形成了“填鸭式”、“诱导式”和“共享式”三种模式。  如果把知识比作是食物,那么“填鸭式”中教师是强迫孩子吃饭的家长,觉得食物对孩子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唯恐学生吃不饱,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诱导式”中教师是会些手段
期刊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因激励性评价方式而更加有效呢?  一、分时机进行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必须善于抓住评价的时机,让评价诱发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学
期刊
【摘要】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行生活,去理解生活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涵义意义大势所趋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全球范围内,大肠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发病率居第三位,在男性中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在女性中仅次于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