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大势所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行生活,去理解生活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涵义意义大势所趋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将生活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增强数学意识。我认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大势所趋,为此,本人谈一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让数学教学向社会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存在着数学思想。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学习数学,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牢固的、灵活的,才使学生更加地喜欢数学,学好教学,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生活化的意义
  生活是知识和经验的源泉,知识是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活经验的积淀中提炼、抽象出来的产物。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有重大意义。首先,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活动本身的需要。杜威也曾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活动本身的需要。教学活动与师生日常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生活化教学不只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它还是教育活动的本身。其次,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但它一经独立,变为学校教育,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育人活动,它就有了自己的特殊性,它就会与日常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实施生活化教学是解决教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最好方法,这就是教师要尽可能采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物、模型、原型、模拟等方式进行讲解、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发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沟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阐述所学知识的来源、形成和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第三,生活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只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在教育领地上立于不败之地。数学教学要将所学知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大势所趋。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可以说,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之所以说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大势所趋。是因为以下两点: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就是指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生活世界数学化是指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二,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
  四、回归生活空间,鼓励学生“用”数学。
  在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用以服务和指导生活,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有人说得好,能运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拥有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广大教师应多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提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五、在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生活之中,养成爱数学的情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为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而努力。
  总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大势所趋,是数学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行生活,去理解生活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情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生活和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朱凌
  [2]试论联系生活实际使小学数学简单化的做法,李海霞
  [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程娟
  [4]浅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认识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实践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课前不认真预习;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练习;对教师所带学科不感兴趣……。总之,在你的学科上没有积极性,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消极”,为何会形成这种局面呢?本文通过从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探讨,来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消极因素的成因,从而警示广大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下重力度转变学生的学习消极因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是高中教育实施新课标的重要资源,绝大多数老师认可新教材中的问题设置,但同时认为需要对实验教材所列习题的难度进行调整。一些教师对实验教材的满意度不高,这要求人们注意加强对实验教材有关资源的建设,注意多开展新课程的研习活动等,促进实验教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验教材是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热衷探讨的问题,师生关系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反映在教学方式上就形成了“填鸭式”、“诱导式”和“共享式”三种模式。  如果把知识比作是食物,那么“填鸭式”中教师是强迫孩子吃饭的家长,觉得食物对孩子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唯恐学生吃不饱,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诱导式”中教师是会些手段
期刊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因激励性评价方式而更加有效呢?  一、分时机进行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必须善于抓住评价的时机,让评价诱发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