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初年,平民出身的宰相吕蒙正,写过一篇著名的《命运赋》:“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说明时运对人的重要,“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所谓时运,应该是天下大势吧?时光被天下大势揉成了无数的皱褶,人行走在那些皱褶里,有的顺畅,有的艰险,然后湮没于时光的无情烟云。
  于是,人就走成了各色各样,万径人踪。
  如他,走着走着,便走到了一个边缘。
  失去了编制,似乎就进了边缘。这是他没有料到的。那一年,他无法忍受自身的处境,在一片打破铁饭碗的热情高涨的大潮声中,他决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义无反顾地走出了体制。心里轻松,身上也轻快。他觉得在那样的一个崭新氛围里,自己就像刚刚从水里捞上来的一网虾,满是活力。他是那种浑身透明的小虾,但是,他这只小虾必须立刻回到水里。只有在水里,他才有活力。
  在那座城,他是最早一批成为虾的人。其后,许多人跟随着他,也成了自由泳的虾,渐渐成了边缘人。
  编制之外为何就成了边缘呢?生命本来是平等的,一旦落草为民,便如落草为寇,自然就分成了三六九等吗?
  给大厨洗菜、在学校当门卫、在医院里当勤杂工、坐在观众席上激动万分地鼓掌……这些角色感受的总和,成就了他内心边缘的感受。也就是说,菜馆之于大厨、学校之于教师、医院之于医生、礼堂之于舞台,才是主流。除此,不就是边缘吗?
  边缘倒是没有什么不好,自由,低调,不被关注,丰衣足食靠自己,而后,渐归于隐,自己是自己,享受纯粹的生活。边缘,其实风景无限。
  然而,生活不会如此简单。
  离开了编制的樊篱,并非就能离得开它的灵魂。许多时候,仍然要依赖于它。这让他尴尬,难堪,愤愤不平。当记者,做编辑,圆他的新闻梦,他就只能进入编制内!边缘的他,站在主流的岗,做着主流的事,说着主流的话,却找不到主流的犒赏和安全感。他的面前,有一道高耸的分水岭,一道无法逾越的篱笆墙。
  25年前,杂志社女领导安慰他:“这都是暂时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最终大家都会一个样。”他那时信了,以为大势所趋,天下终会大同。如今,他老了,换了一个新单位,报社的男领导仍然如此告诉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形势就是这个样。”他们说话的语气、声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是时间停止了前行,还是他穿越了时光?
  摔了铁饭碗的结果,是他失去了许多编制内的机会。他披着主流的外衣,跳动着一颗边缘的心脏。
  主流的外衣却让他周身笼罩了一层炫目的光环。许多人为他的那些光环而鼓掌。曾经,他正儿八经思索过,觉得自己边缘的感受没有错,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对他的光环的感觉也没有错。最终,他无话可说,任凭脑海里一根胡乱挥舞的棍子,像金箍棒,搅得风斜雨乱。自己不过是一只憨厚的狐,有点痴呆的狐,跟着老虎一起招摇过市的狐。
  外表的光环,并不能抵挡他内心的惶惑、恐惧、无所适从、无从安放,像漂在水上,浮在空中。他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无师自通地表演。痛恨与自责的是,他竟然化了妆,作了感情上的酝酿和准备,甘愿虚假。他知道,许多人离不开虚假,享受着虚假带来的雨露阳光、鲜花掌声和世俗的实惠。那些陌生的熟人,只看到了他身上流光溢彩的鲜艳,却没有人知晓那鲜艳的背后。那里盛放着他的痛苦、焦虑、不安、惶恐、无可奈何,甚至绝望。这是鱼和水、人与生活之间的悖论、宿命、滑稽、错位、虚无、无能为力,是一幕怪诞的戏剧。他被时光揉进了一个尴尬的皱褶里。
  他像一枚落叶,浮于生活之水,随波逐流。
  当年,他是那么的主流,就像样板戏中的英雄,额头上写着正气,刻着品质。然而,他厌倦了人浮于事、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他渴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般的奋斗激情,他渴望生活在一个有活力的世界里,他以为那满世界的亢奋可以善始善终,以为那汹涌的激情可以熔化世界,所以,当春风春雨迎面冲来,他以为辽阔的世界就此长满了长春藤、迎春花和四季青,他天真地相信了那一场春雨,于是,他义无反顾,大义凛然,决定去燃烧自己,做一只欢蹦乱跳的透明的小虾。
  他太天真了。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少吗?仅一个北宋,就有包拯改革的铡刀无疾而终、范仲淹被贬、王安石郁然长逝。然后他发现,雨停风过,人们把铁碗捧得更紧了。似乎在一夜之间,铁碗成了金碗,甚至还成了某一种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的通行证。
  当年的慷慨激昂,他只不过是像许多人一样,玩了一个前仆后继的游戏。
  前仆后继。前与后,绝不可能表现为同一个品质。狡诈的灵魂,只是悄悄地“后继”,眯着小眼窥视,而不会让自己傻瓜似的“前仆”。英雄既已“前仆”,掌声和鲜花便只有献给“后继”了。那些后继都成了“胜利者”。如此,纵容了一颗心的权衡、苟且、自私、虚伪和无耻。他不愿意让自己的话被当成一个“仆”者的呓语。很多时候,他都选择了沉默。
  一只小虾怎么能成为一条鱼?从透明变成黑褐的苍老,才是小虾的唯一归宿。
  后来,他在微信中看到有人如此戲谑:无人虐我,我也没有自虐,是编制虐我。编制是什么?为什么占绝对多数的人成了边缘?为什么占绝对少数的人却成了主流?想不明白,他干脆不再去想了。让他无憾与快乐的是,梦想再一次回到身边,他的心紧紧贴在了大地。透过重重云雾,他似乎望穿了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他甘愿修行,一心向善。这本身,不就是一个更大的善吗?
  他的身上长满了时光的苔藓,打满了时代的烙印,像舞台上一件缀满五彩鳞片的演出服,每一片鳞甲都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出耀眼的芒光。脚随心,心跟感觉,感觉应该不会欺骗自己的脚吧?
  一只虾活在一洼辽阔的野水,还是挺自在的。不信,你试试?!
  责任编辑:海霞
  美术插图:娄师白
其他文献
如果去非洲一定要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草原。   近乎原始、一望无垠的东非大草原,威猛的狮子、迅捷的猎豹、憨厚的大象、硕大的犀牛和“四不像”的角马……最让人神往的更是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本能与野性结合的“天国之渡”。   但,“天国之渡”可遇不可求。   去之前,当地友人就提示我们,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她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居住16年,去过12次马赛马拉大草原,一次也没遇上动物大迁徙。动物大迁徙是
那一年,王兰50岁时,从矿山设备厂退休了,由于丈夫早逝,且无儿无女,退了休显得很孤单。她爱笑,白白净净的,看起来也就40岁。  春天的一个早晨,王兰又来到公园晨练,在公园中心一亭子里,突然传来了孩子的哭闹声,王兰禁不住循声过去,只见一个刚会爬的小女孩正喃喃地哭着找妈。王兰抱起女孩,试着与孩子对话,孩子光会喊妈,什么也说不上来。这可急坏了王兰,她想,是什么人这么心狠把孩子扔这里?王兰等了一上午,也有
在雪花飘舞里,新年又到了!  腊月二十三四,家家户户蒸馍,不管日子穷富总要蒸上几锅白面馍。大人蒸馍的时候,小孩子不得乱讲话,比如:“蒸完了吗?还有吗?”这一类的话不吉利,说了要挨训的。  枣山一定要蒸。大的、小的,单层的、双层的,还要蒸带枣的小花馍,小鸟、兔子、小猪等,象征着来年的丰收景象。蒸完了几锅白面馍,再蒸些黑面皮的干菜角子。那时候,白面很少,过年蒸的馍不够吃。初一,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训练主题】  “文贵出新”“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些古训都在传达着一个共同信息—选材新颖。写文章是为了给人看的,内容新颖有趣才能吸引读者,对于大家熟知的材料谁都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文章新颖是赢得读者和使读者从中受益的重要因素。而且,为了避免和别人“撞车”,我们也应该有创新的意识。那么,怎样选材才能使文章显得新颖呢?  【指点迷津】  一是选择新鲜素材。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时代的进步一
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想一想,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她有哪些特点?本期的《畅所欲言》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小作者笔下的妈妈吧!  “标点符号妈妈”  安徽省怀宁县一德实验学校六(1)班 汪明寒  我有一个“标点符号妈妈”,她在日常生活中一会儿是个“问号”,一会儿是个“感叹号”,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省略号”……  妈妈喜欢追问,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问号”。前天,我正准备出门玩耍,妈妈却像“门神”一样挡
十九年后,故鄉已不再是故乡,那些前朝的执着故事已经逐渐地被遗忘,宛如林黛玉吟葬花词、祝英台化蝶后翩翩起舞。  那些曾经的爱情终成悲剧,而悲剧成就了残缺的美,残缺到名字和情节逐渐被人们遗忘。就像赫斯嘉总是会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仿佛昨天已经远去。”  爱就是不爱,痛苦也不是那般痛苦,于是春暖花开、草木葱茏、四季更替。痛苦生活与幸福生活之间的距离,其实是遗忘。  责任编辑:曹景峰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年少时,酷爱芭蕾舞,经过不断的练习,舞蹈技艺大有长进,他创造了一些芭蕾舞的手、脚的动作和跳跃的动作,于是编排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芭蕾舞剧,自己担任芭蕾舞剧中的男主角,这一下,征服了王公贵族、大臣及法国民众,同时在外交上用芭蕾舞拓展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海防、文化的发展,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今天的欧洲芭蕾舞,大致上可分为:俄罗斯舞、西班牙舞、意大利舞、奥地利舞、波兰舞、法国舞、匈牙
日本的大城市生活节奏非常之快,路上行走着的、奔跑着的,是焦急奔赴职场的公司白领或深夜满身疲惫的归客,他们没有时间在家里或是在餐厅喝早茶,而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则是他们流动的“能量补给站”——随意拿起一个饭团或是一个热狗,付完钱后便继续赶路……  如果说日本的传统精髓是菊与刀,那么现代精髓中最常见的则是便利店。为什么说便利店俨然成为了文化?原因自然有很多,且听我徐徐道来。  首先必然是因为便利店自带的便
罕达犴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学名驼鹿,因两肩高耸而得名,属鹿科动物,俗称“四不像”,意指“头似鹿而非鹿,尾似驴而非驴,背似驼而非驼,蹄似牛而非牛”。其实,它还有个鄂伦春名字叫“悲运”(音)。原本觉得这两个谐音汉字颇有意涵,便想以此做题,以引发读者对驼鹿命运的联想与担忧;同时,避熟就生,也图个耳目新鲜。但这难免就有做作卖弄之嫌,几经思量,还是用了惯常名称。  我从未见过罕达犴。第一次见到,是在一位老猎
汉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但汉字又不是简单的图示符号,因为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独立的、生动的、鲜活的精神世界,是一张张可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因而识字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过分的理性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功利化,这样的教学是苍白的,没有活力的。识字教学应该从过于理性中走向适度的感性,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的意境,调动起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生字带着音、形、义的印象,意味和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