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训课的魅力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年少时,酷爱芭蕾舞,经过不断的练习,舞蹈技艺大有长进,他创造了一些芭蕾舞的手、脚的动作和跳跃的动作,于是编排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芭蕾舞剧,自己担任芭蕾舞剧中的男主角,这一下,征服了王公贵族、大臣及法国民众,同时在外交上用芭蕾舞拓展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海防、文化的发展,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今天的欧洲芭蕾舞,大致上可分为:俄罗斯舞、西班牙舞、意大利舞、奥地利舞、波兰舞、法国舞、匈牙利舞等,这些舞蹈,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
  外国代表性舞蹈课也称之为性格舞课,产生于欧洲各国的本土舞蹈,这种舞蹈来源于各民族的民问。代表性课里的舞蹈,以芭蕾基训为基础,也要求脚下和腿部的开、绷、直、立,例如:Battementendu(擦地)芭蕾基训的训练规范要求和代表性课的Battemen tendu(擦地)训练规范要求是一样的,从学生训练的总体要求上,都要内收胸腔腹部,双脚平贴地面,双腿伸直,从骨骼到肌肉自下而上将踝、膝、胯、胸、肩五位一体地全面打开,挺立脊椎,上提背部的下端,优雅自如地绷出脚背,伸直膝盖,确保芭蕾美学在动、静态舞蹈造型中的“开、绷、直、立”四字要领得到充分体现,并为随后在舞蹈动态过程中体现出“轻、高、快、稳”提供身体形态的基础,更加完美地展现跳跃和旋转时复杂的技术技巧。
  芭蕾教学基训课有严格规范,较为科学的训练程序的划分,从把杆部分包括地面的辅助训练,中间部分,跳跃部分,旋转部分,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代表性课程的程序划分和芭蕾基训课程的程序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会像芭蕾基训课上强调和加大训练力度。代表性课的内容和起源来自于欧洲各个国家,其对民族民间舞蹈是有所取舍、保持、发展、夸张,展现不同国家民族民间舞蹈的风俗、风格、性格、特点、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异域性文化。
  无论芭蕾舞,还是民族民间舞,都涵盖了音乐、戏剧、哑剧、语言、文字、雕塑、雕刻、美术绘画、服饰、建筑、饮食、人文环境等。代表性课程虽然程序和方法训练要求上与芭蕾基训课基本相同,但代表性课根据不同民族属性的舞蹈特点,它的动作也会区别于芭蕾基训课堂训练时对身体的方正、刻板、规规矩矩,一招一式的严谨和规范,头、手、脚、身体都是有规格标准的尺度位置要求。而代表性课具有独特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比如:代表性课除了脚位外开的站立位置,它有时会有六位脚的站立,丁字步的脚位站立,双脚脚尖朝正前方的四位脚的站位,大四位(弓箭步)也是双脚脚尖朝正前方的站位,在这些不同脚位站立的位置上进行一系列舞蹈动作的训练变化和连接。
  Batten Fondu(单腿蹲)芭蕾基训课要求是双脚、双腿、骨骼肌肉关节要向外转开,而代表性课的双脚、双腿、膝盖有时是关回来的做动作,身体也会转动变化方向做屈伸的律动,也有双脚在六位的位置以脚掌、脚跟交替击打地板,按照音乐节拍情绪构成轻缓、沉稳或快速激昂有变化地击打出不同的节奏,同时配合手的舞蹈动作。有很多勾绷脚的动作,脚后跟起落击打地板的动作,有单腿或双腿跪地的动作,这些在把杆部分和中间部分都会经常出现,也是必不可少的特性动作,这一点在相当程度上有别于芭蕾基训课的动作要求和取向风格。
  芭蕾基训课和代表性课在动作气息速度、节奏力度、重拍的突出,肢体的塑造变化是有所区别的,二者在动作表现情感的浓厚与清雅,热情与含蓄,奔放与内敛,由里而外都是有本质特性上的表象区别。
  从音乐上的体会和感受来说,二者相同之处在于运用的都是西洋音乐,曲式节奏规整,都有舒缓、悠长、流畅、快速等特点,常见的节拍类型都是单拍子或是复拍子。从旋律调性上,芭蕾音乐的旋律大多简洁、明朗、流畅,根据动作的需要可以随意选择,而外国代表性舞蹈的音乐是有针对性的,旋律的装饰音、颤音及滑音的运用要比芭蕾音乐多,音域跨度大,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音乐都极为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
  如代表性课里的西班牙舞,其形体动作特点是左肩或右肩膀向身体前方拧过去,下颚要往回收,脖子要往回往上梗,胳膊肘在身体的侧前方,手掌的虎口撑开插胯骨的位置上,上身往后要靠一点,胯往前立一点,脚下做动作或有节奏地打点,双眼明亮有神,有点火辣辣的野性味道。舞蹈动作和音乐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符点动作节奏运用很多,动作夸张、幅度大,而且鲜明有力、斩钉截铁,重拍突出也有手脚配合打出不同节奏的拍子,动作干脆有力,西班牙的音乐加以配合会更加具体突出和把握它的舞蹈风格。这样一个活灵活现具有浓烈的西班牙地域风格且极富民族特性的舞蹈,强烈夸张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舞蹈特征和西班牙的本土民族文化,包括西班牙历史悠久的传统竞技“斗牛”是密不可分的。
  中亚、西亚的代表性舞蹈柔和持重,动作的雕塑感很强,线条优美流畅,在音乐上用颤音和滑音的音乐装饰来模仿阿拉伯乐器所发出的音响特点,舞蹈动作和音乐融合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仿佛波斯少女手掩面纱从远方款款走来,其扭胯动作以及手放头上或肩上的动作更显得女性健美的曲线和浪漫妩媚的神韵。
  俄罗斯代表性舞蹈,手和腿脚的动作幅度比较大,脚下打点的动作比较多,单腿或双腿跪地的动作也常出现,有时动作热情奔放,有时动作如歌唱流水般的抒情,也有跳跃、快速旋转的激烈动作,舞蹈中常常带有竞技精神。
  意大利代表性舞蹈以《塔兰泰拉》为主,动作节奏急促、强烈,跳跃性很强,手持铃鼓抖动或击打,双脚交替快速地踢45。。波兰代表性舞蹈“玛祖卡”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舞蹈特色,其特点是欢畅、奔放,动作节奏丰富而多样化,舞步以滑步,脚跟相互碰擊,有时男的单腿跪地,女的以舞步绕行,以及双人旋转的动作,音乐以三拍子为主,动作也是轻快有力、热情奔放、活泼欢快,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感。舞蹈具有波兰民族自豪开朗的性格特点,歌舞艺术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东欧民间歌舞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代表性舞蹈课中也是独树一帜。
  和芭蕾基训课一样,外国代表性舞蹈也有把上、把下的动作,其把杆的动作顺序和芭蕾基训课基本相同,只是在芭蕾规范及细节当中加入了不同民族舞蹈的元素,如:匈牙利、吉卜赛、西班牙、格鲁吉亚等,让把杆的动作更加生动,更有舞蹈感觉和民族风格,把下的训练是各个不同民族的小组合。古典芭蕾舞剧中的片段,更趋向于集体圈舞、双人舞、独舞的特定形式。
  近些年来,在代表性舞蹈课的教学上,出现了一些让人失望、遗憾、担忧的现象,代表性舞蹈课的动作气息已经非常接近芭蕾基训课了,没有了应有的“棱角”,严重缺失了代表性课里应具备的不同地域民族的性格、气息和色彩,缺少了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张力也看不到了,唯一有区别的是,代表性课脚上穿的鞋子和芭蕾集训课穿的软鞋是不一样的。外国代表性舞之所以是“性格舞蹈”,就要把舞蹈的个性、特质表达出来,不能把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做得“软绵绵”的,没有张力,没有风格特点,不能把性格舞的动作与芭蕾基训课里的动作相互混淆,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不同的民族地域具有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代表性课里不同民族舞蹈表现的特性、要素、特点、人文地理环境、民族精神文化以及风土人情贯穿在教学和示范当中,把握住民族的特性,这样才能够充分表现出代表性舞蹈课的魅力。
  “乐中有舞,舞中有乐,歌舞辉映”——舞蹈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艺术整体,不同风格的舞蹈与音乐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一  年过半百,中等身材,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说起话来爽快、果敢,三两一杯的白酒,一碰就干。  他叫孙广柱,一位地地道道的内蒙古汉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学田乡西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孙广柱小学没上完,就跟着父亲放牧、植树,成了父亲得力的助手和家庭的顶梁柱。他熟悉从家到山间、到草原、到荒漠的每一条小路,他喜欢路边和山上的每一棵树木和花草,他喜欢一看望不
土豆  椭圆的光泽,密密集集  是呼啸的落日森林  让紫色的抒情抚平泥土的伤痕  盛夏的亲吻不再强大  蹦蹦跳跳地前行  坚守沉默是金的诺言  就算流浪吧  让双脚丈量大地  下一盘巨大的棋  即使一生一世埋入黑暗  也让视野长出火焰的种子  这又鲜又嫩的圆月  从旧朝代池塘  瞬间滑向  后工业时代的花园  默然地穿越刀山火海  它熔尽骨肉里一点一滴的金子  面对普天下沧桑的灵魂  又堆积成一个
那天也下着这样的雨,父亲远在塞外戍边,我们也随迁到了长城脚下的一座小城。  妈妈领着我和弟弟去部队营房找爸爸。路上,墻角处的一簇簇蘑菇吸引了我,我蹦蹦跳跳地跑过去,揪起那挂着雨露的大蘑菇,仿佛看到了晚餐桌上冒气的佳肴!  果真晚上,在我的欢呼声中,妈妈端上一盆鲜美的蘑菇汤,父母不停往我碗中夹蘑菇,他们没舍得吃一口。  不料,我食蘑菇中毒了。  父母连夜将我送到二百里外的部队医院。雨中,我伸着可怜的
我觉得,柳青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我看了柳青事迹,基石先生写的《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我看了很痛苦,真是很痛苦。我觉得一个作家遭了这么大的罪,他这么严格地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他经历了咱们新中国成立之后重要的一些政治运动,始终能够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努力做事情,而且写出了不朽的名作《创业史》,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我觉得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66年左右,这个时期咱们过去
如果去非洲一定要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草原。   近乎原始、一望无垠的东非大草原,威猛的狮子、迅捷的猎豹、憨厚的大象、硕大的犀牛和“四不像”的角马……最让人神往的更是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本能与野性结合的“天国之渡”。   但,“天国之渡”可遇不可求。   去之前,当地友人就提示我们,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她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居住16年,去过12次马赛马拉大草原,一次也没遇上动物大迁徙。动物大迁徙是
那一年,王兰50岁时,从矿山设备厂退休了,由于丈夫早逝,且无儿无女,退了休显得很孤单。她爱笑,白白净净的,看起来也就40岁。  春天的一个早晨,王兰又来到公园晨练,在公园中心一亭子里,突然传来了孩子的哭闹声,王兰禁不住循声过去,只见一个刚会爬的小女孩正喃喃地哭着找妈。王兰抱起女孩,试着与孩子对话,孩子光会喊妈,什么也说不上来。这可急坏了王兰,她想,是什么人这么心狠把孩子扔这里?王兰等了一上午,也有
在雪花飘舞里,新年又到了!  腊月二十三四,家家户户蒸馍,不管日子穷富总要蒸上几锅白面馍。大人蒸馍的时候,小孩子不得乱讲话,比如:“蒸完了吗?还有吗?”这一类的话不吉利,说了要挨训的。  枣山一定要蒸。大的、小的,单层的、双层的,还要蒸带枣的小花馍,小鸟、兔子、小猪等,象征着来年的丰收景象。蒸完了几锅白面馍,再蒸些黑面皮的干菜角子。那时候,白面很少,过年蒸的馍不够吃。初一,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训练主题】  “文贵出新”“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些古训都在传达着一个共同信息—选材新颖。写文章是为了给人看的,内容新颖有趣才能吸引读者,对于大家熟知的材料谁都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文章新颖是赢得读者和使读者从中受益的重要因素。而且,为了避免和别人“撞车”,我们也应该有创新的意识。那么,怎样选材才能使文章显得新颖呢?  【指点迷津】  一是选择新鲜素材。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时代的进步一
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想一想,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她有哪些特点?本期的《畅所欲言》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小作者笔下的妈妈吧!  “标点符号妈妈”  安徽省怀宁县一德实验学校六(1)班 汪明寒  我有一个“标点符号妈妈”,她在日常生活中一会儿是个“问号”,一会儿是个“感叹号”,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省略号”……  妈妈喜欢追问,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问号”。前天,我正准备出门玩耍,妈妈却像“门神”一样挡
十九年后,故鄉已不再是故乡,那些前朝的执着故事已经逐渐地被遗忘,宛如林黛玉吟葬花词、祝英台化蝶后翩翩起舞。  那些曾经的爱情终成悲剧,而悲剧成就了残缺的美,残缺到名字和情节逐渐被人们遗忘。就像赫斯嘉总是会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仿佛昨天已经远去。”  爱就是不爱,痛苦也不是那般痛苦,于是春暖花开、草木葱茏、四季更替。痛苦生活与幸福生活之间的距离,其实是遗忘。  责任编辑:曹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