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导思考
师:同学们,平时总是老师考大家,今天有一个让大家考老师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呢?
同学们一听说要考老师,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都急于知道怎么个考法. 于是我接着说:大家每人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把两根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个方程的一般形式.
大家非常积极,马上认真地解方程,不一会儿,就有部分同学解出了方程. 看到我顺利地猜出几个后,更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 于是我趁热打铁,问: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吗?从老师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测?
由于有了引导,学生不难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某种关系. 因此我顺着同学们的思路,问: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我就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进入第二环节.
二、细心观察,大胆猜测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填表,观察,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有了事先的猜测,再有同学们的合作,不难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
三、细心验证,得出结论
让学生阅读教材41页下面的探索材料,采取先讨论,后师生共同推导,从而达到验证上面的结论,即对方程x2 - px + q = 0 的两根x1,x2,有x1 + x2= -p,x1·x2 = q.
四、游戏揭秘,加深理解
在同学们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我把话题转回了前面的猜方程的活动,问:现在大家明白老师为什么能猜出你们的方程了吧?谁想来试一试,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个别同学非常兴奋,急着表现,于是我让同学们继续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就在这互猜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也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一,用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这节课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优秀的教学设计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我一直都很重视这一点. 在导入时,通过“猜一猜”活动,一方面达到复习巩固解方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氛围,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其二,适时使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相互竞争且充满创造性、探索性与激励性的课堂. 在第二、三环节,给学生创设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启迪灵感,相互弥补,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设疑激趣,引导思考
师:同学们,平时总是老师考大家,今天有一个让大家考老师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呢?
同学们一听说要考老师,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都急于知道怎么个考法. 于是我接着说:大家每人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把两根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个方程的一般形式.
大家非常积极,马上认真地解方程,不一会儿,就有部分同学解出了方程. 看到我顺利地猜出几个后,更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 于是我趁热打铁,问: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吗?从老师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测?
由于有了引导,学生不难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某种关系. 因此我顺着同学们的思路,问: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我就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进入第二环节.
二、细心观察,大胆猜测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填表,观察,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有了事先的猜测,再有同学们的合作,不难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
三、细心验证,得出结论
让学生阅读教材41页下面的探索材料,采取先讨论,后师生共同推导,从而达到验证上面的结论,即对方程x2 - px + q = 0 的两根x1,x2,有x1 + x2= -p,x1·x2 = q.
四、游戏揭秘,加深理解
在同学们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我把话题转回了前面的猜方程的活动,问:现在大家明白老师为什么能猜出你们的方程了吧?谁想来试一试,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个别同学非常兴奋,急着表现,于是我让同学们继续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就在这互猜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也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一,用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这节课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优秀的教学设计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我一直都很重视这一点. 在导入时,通过“猜一猜”活动,一方面达到复习巩固解方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氛围,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其二,适时使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相互竞争且充满创造性、探索性与激励性的课堂. 在第二、三环节,给学生创设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启迪灵感,相互弥补,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