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可见的光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e063006300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推荐书目(导读版)/语文必读丛书》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作了明确的规定,高中学生必须要阅读,需精读,还要能够浅显的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文学名著的阅读和赏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作品之一。正如鲁迅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①如果说《红楼梦》对贾府衰败过程的描写,使读者看到的主要是人生黑暗的一面,那么《红楼梦》所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则表现了时代的希望和人性的美好。可以说《红楼梦》在揭露黑暗的同时,赞美了光明;在表现衰败的同时,写出了新生力量;在诅咒腐朽的封建社会的同时,更拥抱了新的时代和人生。这正是《红楼梦》远远高于当时一般世情小说的独特成就。而这一切,集中反映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之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上,鄙人就此浅谈一下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公子。作为四大家族之首贾家的公子,宝玉的人生道路,应该是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封建社会男子最看重的仕途上,表现了极强烈的叛逆性。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家,贾母、贾政等统治者本来对宝玉寄予很大的希望,盼望宝玉读书、中举、扬名显赫,成为封建社会的忠臣孝子。可宝玉却走着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成为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新生力量,这种新生力量正是黑暗社会中依稀可见的光明。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宝玉平时最懒于与士大夫诸男人如贾雨村之流交谈,最厌恶世俗礼仪,当贾府的重要亲戚王子腾过生日时,贾母命宝玉前去拜寿,他却私下里极不耐烦地抱怨:“一年四季闹生日闹不完!”这种“贺吊往返”,在封建社会是关系到家族的荣辱休戚的大事。对此,贾宝玉却毫不热情。可见贾宝玉是极不愿意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道路。
  贾宝玉还富有平等的思想。他从不以“主子”的身份自居,有时甚至甘愿为丫鬟当“仆人”。 例如:晴雯和宝玉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丫鬟和主子,但宝玉从没把晴雯当丫鬟看待。晴雯对宝玉也是格外亲密,这是因为晴雯最欣赏宝玉的是他不以封建主子自居,并且宝玉从不把她们当下人看待。她们与宝玉在一起也从不感到约束,还可以自由自在的任其所为,宝玉有时还喜欢为她们“服劳役”,“折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其实质,正是对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秩序”,有两个重要的支柱,一是等级制度,一是男尊女卑。贾宝玉在反对等级制度的同时,对男尊女卑的腐朽传统更给予了彻底的否定。在《红楼梦》一书中,他不只一次的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他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混浊”。②宝玉的这些惊世骇俗的思想,正是他反对男尊女卑传统道德观念的彻底性,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贾宝玉還以自己的行动,表示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作为一个封建宗法制度下豪门贵族的子弟,他的婚姻应当以“门当户对”为前提,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决定。那么“金玉良缘”,既是门当户对的象征,也是封建大家庭家长意志的体现。但是,贾宝玉完全无视这些封建教条,他把与自己有共同思想、志趣相投的的林黛玉视为红颜知己,把自己全部的爱情都给了“木石前盟”。而“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正是封建礼教与反封建礼教的对立。因此,贾宝玉的爱情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叛逆性。而宝黛的爱情及其悲剧,虽然表明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和新生力量的弱小,但却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显示出人性与真情的美好,也是现代爱情婚姻制度的雏形;宝黛的爱情及其悲剧,既是对毁灭纯真爱情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最强有力的控诉,更是对封建礼教叛逆者坚贞爱情的赞美。《红楼梦》正是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的关键人物,才使整部小说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作品。
  从《红楼梦》成书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学”。并且这么多年来,红学的发展又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成就。但由于《红楼梦》本身的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将会不断深化,可是依然会有分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只是《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特成就永远都会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37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其他文献
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世界排名第三大经济体数百年来一直在欧洲以及世界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秩序、严谨、认真、果断、进取等文化精髓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特质体现在他们尖端的科技以及精密的制造,随着宝马奔驰享誉世界,更化身为足球以团结、进取、开拓、拼搏的精神让世人折服。身体和精神质素绝对不是凭空而来,从娃娃抓起是必须的途径,日前有幸随南京市幼儿教育赴德考察团对德国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考察,通过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改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兴趣  前言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应有含义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
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引导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先导,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前提。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不容质疑。由于教师的绝对权威,不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影响学生心理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笔者认为少点"师气",多一点"生气"这是有效途径。具体可从课前、课中、课外为切入口,拉近师生距离。   一、课前降"师气"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场,注重基本笔画写法和认识的学习和“常见偏旁部首”的变化;另外,要教会学生怎样区分容易混淆的字。引领学生主动寻找识字的一些规律,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识字教学规律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
高校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精英的储备库,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将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成为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现在就以下两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能力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引导大学生展开科研项目的导师,是科研项目中展开传帮带的重要一环,导师的存在大大的拓宽了大学生
【摘要】课程管理规范了,语文课时量削减了,课程标准却更明细化了,要求也更切实具体了,开放的语文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了。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怎样高效求精?学生为学习做准备的课前预习活动交逐渐成为决胜课堂,决出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环节。学生预习活动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浅尝则止者居多学生不容易掌握与自己年段学习相匹配的系统预习方法农村学生预习能力发展的“列车”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牵引——家庭辅导。因而农
摘要:《庄子·天道》中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言传身教"。教师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因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基于此,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而其关键则在于“六心”——责任心、爱心、童心、耐心、诚心、信心。  关键词:师德六心  在我国2008年
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主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语文工具,养成良好人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呢?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开始的起始环节,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成功的导入能立疑激趣,启迪智慧、诱发思维,振奋精神,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本文阐述的是对数学课堂导入在新旧联系、情、趣、疑方面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导入以旧拓新情趣疑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犹如乐曲中的前奏,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
又接一年级了。虽说教一年级也算是我的老本行了,不算稀奇。再者,一年级年年都有,不是我教就是别的老师教,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我还是得边行边思。一学期下来,还真收获了不少,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治班策略:粗细适中,智勇相间,凝聚文化。  一、粗细有度  一年级的班主任像个班妈妈,班中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需要有粗细之分,该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