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都会对物理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他们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公式复杂难背。似乎物理学科成为了学生眼里的“老虎”。那么物理教师应如何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正视物理学习,重新树立自信?接下来笔者以实验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应如何利用实验消除高中生畏“物”心理。
【关键词】物理实验 高中生 直观形象 就地取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58-02
物理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身实践,做到手脑并用。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一、简单化一,用简单的小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一: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教学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对于静摩擦力的产生、方向等问题“茅塞顿开”。而对于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一边用黑板擦擦黑板,一边让学生观察,黑板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再让学生进一步确定黑板与黑板擦受到的摩擦都是滑动摩擦,而黑板是静止的(相对地面),黑板擦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所以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
总之多举例子,如人走路和滑冰的比较等,深化学生理解。实验二:重力与正压力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生困惑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东西,如学生的大字典、书、本等,使其平放、斜放和竖直压在黑板上三种情况的比较让学生归纳出压力不总和重力有关。教师将原本复杂的实验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能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实验的具体技巧。那么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定能用全新的学习方式应对遇到的困难。
二、增加实验的神秘感,勾起学生好奇心
实验一:用啤酒瓶和百元纸币演示物体的惯性或动量定理。取两只酒瓶和一张崭新的一百元纸币,把两只酒瓶口对口竖直放置,并把钱放在瓶口之间,提出问题:如何把钱取出而不碰倒瓶?学生跃跃欲试,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按要求把瓶和钱放好已属不易,安全取出钱谈何容易!此时教师是轻轻拉直纸币,用一手指快速击打它,纸币顺利取出,酒瓶纹丝不动。全体学生惊叹!这个实验可见度高,演示过程精彩,吸引人。这个实验无论用来解释惯性现象还是用来解释动量定理效果都很好。
实验二: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在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其一,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其二,具体生动,直观明了。该实验全体学生均眼见为实,一睹为快,激发了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实验的神秘感,充分展现实验的神奇效果,会很快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规范操作课本上的实验,发挥实验的功能
把实验教学提升到它应有的高度和意义,则必须坚持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物理教学。教师演示实验,把操作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学物理必接触实验器材,亲自使用基本实验仪器,从而将物理实验的教育价值体现出来。物理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实验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以让学生在实验时目的任务清晰。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结合实验内容布置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有准备地思考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实验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原理、实验目的、所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能了然于心。实验时提出的要求要循序渐进,要注意分出层次。在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在刚开始做实验时可以只提出简单要求,循序渐进,然后逐步提高。
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页的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做这个实验之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会了解到一些学生说“看不懂”,就要进一步了解哪方面原理、情景、测量不懂,让学生细心阅读、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问题。上课时教师要充分地提问引导,多花时间让学生们讨论,然后师生一起对比向心力两种求法的表达式。探究最终发现,只需测量“周期和圆锥摆的高度”,若圆锥摆线较长顶角不大,高度就近似等线长。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分工操作,很快完成实验。通过做这个实验,同学们会有莫大的收获,学习兴趣变得浓厚。教师要高度重视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演示实验示范性强,教师演示时的每一个细节性的操作都会是学生独立操作时的样板,教师要注重演示实验的规范性,实验的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应多次演练示范,规范化地使用仪器。
可见,做好演示实验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一线物理教师应该尽量想方设法操作好演示实验、改进好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物理现象,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从“怕物理”到“爱物理”的转变,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琳琳.新课改视野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1.
[2]郑军.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9.
[3]张江峰.高中物理实验设计原则及应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6.
[4]陈国雄.浅谈高中物理实验的“云教学”模式[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1.
【关键词】物理实验 高中生 直观形象 就地取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58-02
物理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身实践,做到手脑并用。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一、简单化一,用简单的小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一: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教学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对于静摩擦力的产生、方向等问题“茅塞顿开”。而对于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一边用黑板擦擦黑板,一边让学生观察,黑板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再让学生进一步确定黑板与黑板擦受到的摩擦都是滑动摩擦,而黑板是静止的(相对地面),黑板擦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所以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
总之多举例子,如人走路和滑冰的比较等,深化学生理解。实验二:重力与正压力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生困惑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东西,如学生的大字典、书、本等,使其平放、斜放和竖直压在黑板上三种情况的比较让学生归纳出压力不总和重力有关。教师将原本复杂的实验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能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实验的具体技巧。那么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定能用全新的学习方式应对遇到的困难。
二、增加实验的神秘感,勾起学生好奇心
实验一:用啤酒瓶和百元纸币演示物体的惯性或动量定理。取两只酒瓶和一张崭新的一百元纸币,把两只酒瓶口对口竖直放置,并把钱放在瓶口之间,提出问题:如何把钱取出而不碰倒瓶?学生跃跃欲试,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按要求把瓶和钱放好已属不易,安全取出钱谈何容易!此时教师是轻轻拉直纸币,用一手指快速击打它,纸币顺利取出,酒瓶纹丝不动。全体学生惊叹!这个实验可见度高,演示过程精彩,吸引人。这个实验无论用来解释惯性现象还是用来解释动量定理效果都很好。
实验二: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在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其一,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其二,具体生动,直观明了。该实验全体学生均眼见为实,一睹为快,激发了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实验的神秘感,充分展现实验的神奇效果,会很快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规范操作课本上的实验,发挥实验的功能
把实验教学提升到它应有的高度和意义,则必须坚持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物理教学。教师演示实验,把操作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学物理必接触实验器材,亲自使用基本实验仪器,从而将物理实验的教育价值体现出来。物理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实验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以让学生在实验时目的任务清晰。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结合实验内容布置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有准备地思考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实验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原理、实验目的、所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能了然于心。实验时提出的要求要循序渐进,要注意分出层次。在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在刚开始做实验时可以只提出简单要求,循序渐进,然后逐步提高。
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页的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做这个实验之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会了解到一些学生说“看不懂”,就要进一步了解哪方面原理、情景、测量不懂,让学生细心阅读、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问题。上课时教师要充分地提问引导,多花时间让学生们讨论,然后师生一起对比向心力两种求法的表达式。探究最终发现,只需测量“周期和圆锥摆的高度”,若圆锥摆线较长顶角不大,高度就近似等线长。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分工操作,很快完成实验。通过做这个实验,同学们会有莫大的收获,学习兴趣变得浓厚。教师要高度重视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演示实验示范性强,教师演示时的每一个细节性的操作都会是学生独立操作时的样板,教师要注重演示实验的规范性,实验的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应多次演练示范,规范化地使用仪器。
可见,做好演示实验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一线物理教师应该尽量想方设法操作好演示实验、改进好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物理现象,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从“怕物理”到“爱物理”的转变,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琳琳.新课改视野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1.
[2]郑军.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9.
[3]张江峰.高中物理实验设计原则及应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6.
[4]陈国雄.浅谈高中物理实验的“云教学”模式[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