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多层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本文就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概括。
  关键词:综合能力;课堂;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课堂上,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价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二、活跃的课堂气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只有进行活跃的气氛,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优化的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四、课堂上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問。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学生学习能提出问题,表明他已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表明他对前人的学问和现成的知识有疑难或产生怀疑,同时更表明他已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学生的积极性初步被调动,所以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体现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致力于学生自学、思考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最后还要进行反思,这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有效的。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从而使学生实现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的效果。提出问题又讨论解决了问题,还需让学生进行反思,看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注意在让学生形共成识的基础上去求异,去发散,去质疑,以期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极大地增强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思维、不断实践,必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有效地提高自然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
  [2]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指出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方向。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快新型人才的培养,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多数教师所认可。作为一名教师,该怎样理解科学探究,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
摘 要: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文献分析,总结出这次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应对对策。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体育教师应该教学的内容,因而体育教师只要按规定的内容教学就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新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未规定具体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的重点和方法也随之改变。数学应用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现在使用的高中教材也给很多知识添加了实际的应用背景,反映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在高中推幵数学建模这一项活动,帮助
摘 要: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之一。新课程把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来,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三方面反思策略。  关键词:教师反思;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按实施反思的时间可分为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其中教师往往会容易忽视教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智力发展的过程
苏联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提出:“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热于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初中政治教学实际谈几点浅见:  一、优化必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摘 要: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目前,数学课程改革在我国已全面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己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数学表现性评价恰好符合这些要求。本文分析了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数学表现性评价;初中数学课堂;必要性;可行
摘 要:生活是学习的资源和老师,语文教学能够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语文学习课堂更加生动、丰富多彩。因此,本文就巧设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再现生活,学习课文;运用生活,开发自主创新的潜能;作文教学生活化,让作文鲜活生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精彩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再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摘 要: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积累  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