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词句巧用,掌握作文诀窍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写出一篇精彩的好作文,除了选题好之外,还需要有优美的词句。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关键取决于词句运用得精彩与否。因此,要想作文精彩,必须要洞悉词句的巧用。
  写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很多高中生都苦于不知道作文该如何写,写些什么,因此,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抱着一种十分畏惧的心理。其实,要想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除了选择一个好的题材之外,必须要有优美的语言与之相匹配,语言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整体质量,优美有条理的语言不仅可以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想法,还能够使整个文章的质量锦上添花。因此,洞悉词句,是作文训练的关键性内容。
  一、学会积累词句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要想在写作的时候下笔如有神,就必须在平时多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子,看看优美的句子是如何写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时候准备一个本子,将课本中的优美语句以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都分门别类地记在本子中。比如,可以把描写与人物有关的句子放在一起,包括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性格特点等;可以将描写景色的句子放在一起,包括四季景色、晴天、阴天等;将描写物的词句放在一起,包括动物、景物等。当学生学会将碰到的好的词句都收集起来,日积月累,自己所掌握的好的词句就越来越丰富。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词句之后,还要学着分析好的词句是从何而来的,应该怎样进行应用,当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的时候,作文自然而然就变得更加精彩了。
  二、巧用修辞,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加入生动的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就会让作文形象生动。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作文中如果直接描述某一事物则会显得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观点,而且语言也更加精彩。在教学苏教版高中作文“用形象说话,要有描写意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加入一些比喻,生动形象地将要描写的东西以更加形象的手法展现出来。例如,摘自于《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的句子:“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容灾爱人的酒杯里,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甜;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的剑,握在敌人手里,纵然轻轻挥下,也觉伤痕累累。”作者就将感情进行了比喻,比作药和剑,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理智比情感更加重要。通过加入一系列的比喻,不仅可以丰富作文的词句,还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观点。
  2.运用排比,增加气势
  在写作中运用排比句不仅可以让文章的行文结构显得更加的规整,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和力度。例如,在与“赏识”有关题材的作文中,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共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美丽的真诚。”学生通过排比句式将对赏识的观点表达出来,还增加了文章的精彩程度。所以,在训练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增加一些排比的应用。
  三、巧用叠音,增强文章的节奏性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较著名的运用叠音的文本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叠音开头,将作者的心理描写和情景描写融为一体,不仅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还增加了一定的韵律节奏感。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定的叠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曲曲折折、脉脉、密密,等等,不仅可以增加语意,还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加的有节奏性。
  四、巧用诗词歌赋,塑造文学色彩
  古代的文言文和诗词中有很多的精彩词句,沿用到今日,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借助一些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一定的文学色彩。例如,学生在写积累重要性有关的作文时,就可以引入学过的《劝学》中的一些词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当学生运用这样的文言文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不仅十分清晰有逻辑,还让文章更加具有文学色彩。
  因此,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仔细分析遣词造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词句进行一定的累积,在丰富了自己的累积之后,应用到写作过程中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修辞写法、叠音和诗词歌赋,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观点,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让文章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并不轻松,甚至是困难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趣味性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去,只有充分发挥出趣味教学的优势,才能使学生将数学学习的“苦学”转化为“乐学”。  一、激发运算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从以往教材和各种练习册上的题型来看,小学数学运算练习多为单纯的数字组合,毫无新意,甚至会出现同类题型的大量堆砌现象,这使得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运算练习
《新课标》对学生习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是,纵观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功利性”“应试性”仍然比较明显,“学生谈写作文色变,教师谈教作文变色”“学生写不好,教师难教好作文”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在紧扣生活、基本要求、训练重点、修改评价等四个方面做了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
让小学语文教学“立”起来,贵在立人,立人重在立德,立德重在好习惯的养成;让小学语文教学“立”起来,贵在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多层次、多联系,读出文本背后的支撑,撑得起,才能立得起来;让小学语文教学“立”起来,要树立“大语文观”,这样才能居高声远,一览群山。  一、立足习惯,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很重视良好习惯的教学和培养,从识字、写字,查字典、到课文解读、课外开拓都有所涉猎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吸收,倾吐是积累的内化。”这里所讲的积累是指小学生课堂知识和课内生活逐渐积聚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等,倾吐主要指根据积累的内容和眼前所见所想,尽量抒发意见或感情。  一、学习文本,将相关知识进行关联  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我们发现可以归纳出许多文化元素来,如月文化、水文化、春文化等。当我们把同类的课文放在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要求自己“须听将令”,现在,这四个字基本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与工作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