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本科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因素之一,学校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演变,为满足社会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现代职业本科教育也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投入社会工作之中。而现代职业本科教育理念对于职业大学学生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大学学生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职业大学的管理模式同样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上,对于现代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探索,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122-02
   职业大学学生管理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职业大学管理人员在现代职业教育本科教育背景下能够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就可以显著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所以院校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职业大学学生的特性,创新学生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拓展课堂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纳入管理系统之中,发挥自主性。而且在现代职业本科教育中,学校应该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管理,以学生为中介,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管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一、现代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国家教育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并且在意见中指出“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这是国家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地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标志着本科职教开始进入了政策设计。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现代職业本科教育院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逐步成为社会重要人才的主要输出地。
   二、现代职业本科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在管理中所处的地位
   现代职业本科教育形势对职业大学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正确认识学生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依据教学要求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就可以显著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学生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管理体系的主要承受人,其参与管理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职业大学管理质量,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院校管理中,就可以提高职业大学管理效率,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但当前现代职业本科教育对于学生的管理仅是为了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学校管理中常常只将学生当成被管理者,管理者高高在上,要求学生顺从不违抗即可,这也就导致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举措时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然而管理的对象始终是学生,职业大学的本科学生思想已经较为成熟,因此,学校单方面强硬式的管理似乎并不奏效,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在学生管理中缺乏对互联网设备的运用
   职业教育更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现代本科职业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实践教育,其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扎实理论基础,又要有实操能力,以便于成为更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而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职业大学也开始逐渐运用互联网设备进行教学,这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质量。但是就当前现代职业本科学生管理来看,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将互联网设备运用到理论教学中,而没有将其充分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工作实践中,这无疑会影响职业大学学生管理质量。
   (三)没有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职业大学提高学生管理质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进而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这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其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并且依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来创建合理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管理质量。而这种合理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反馈机制的完善,如果没有反馈机制,管理部门也就无法了解职业大学管理体系的漏洞。但当前部分职业大学都没有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即使学生对管理体系存在不满也无法向上级反映,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厌烦学校的管理。
   三、现代职业本科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打造高水平管理团队
   职业大学的管理事务更为繁多复杂,而且学校内分为多个学院专业与多个年级,学生的专业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身心发展条件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应“一刀切”和模式化。学校管理者应该结合学生特性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群体,进行分层化管理。简单事务可以交由学生管理者负责,统筹工作则应由院系领导主办,层级化扁平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此外,学校管理者还要在教师中选择合适人选,在学生中选拔有管理能力者,组成一支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将管理工作量化、细化,让团队成员跟进办事进程,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管理效率。    在日常事务中,职业大学管理人员应以学院为基础,分配落实工作,而在院系的整体工作中,可以划分为日常管理、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创业创新等多个模块,根据每一模块组织专门的管理团队,由管理团队负责落实具体的事务。进行团队管理,一来可以集合多数人的智慧,实施最佳方案,二来可以细化工作,保证每一环节都落实到位。以职业素养这一模块为例,在职业大学,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学校应多为学生创造职业实践的机会,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成立学生职业素养部门,打造专门的职业素养团队,专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职业素养部门可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实习渠道,举办职业技能、职业规划比赛等,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充分实践自己所学知识,做好就业的岗前培训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学生管理路径
   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本科职业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学校的管理的创新。互联网+思维主要是指将其他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的管理教育,同样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现代职业大学的学生普遍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移动终端,现在学校在发布信息公告时,也多采用新媒体的方式,这样信息的传达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学生的反馈也更为及时。由于学校的学生人数众多,要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管理系统,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而将学生统编入互联网系统中,则更方便查取资料核实信息。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创新管理路径,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
   学校通常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已收集好学生的各项信息,建立属于学生的个人资料库,在学生发展的各阶段,学校都应进行统计管理,及时更新学生的信息,尤其在学生临近毕业之时,学校更应精细化管理,为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让学生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在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互联网是很好的桥梁,学校的管理者应加以利用。例如:在学生毕业求职时,学校可以与求职平台合作,将有人才需求公司的招聘信息整合起来,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對各个公司的职位需求以及本院校学生的能力素质,选取较为合适的职位信息,整理成集,统一发放给学生,利用学校的整体优势,在公司与学生之间搭建桥梁,提高学生面试通过率。此外,在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其进行辅助,如提供相应的简历撰写建议,帮助学生完成一份较为出色的简历,或是进行相关的职业介绍,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每一份职业,从而做出更加理智的职业选择。
   (三)完善管理反馈机制,弥补管理中的不足
   职业大学教师在现代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而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学生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在新的教学要求下,职业大学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完善管理反馈机制,弥补管理中的不足。
   例如:在学生管理中,首先,学校可以选取优秀学生建立专门的“学生意见反馈部门”,并且规定该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学生对于学校管理政策的意见,并且将意见整理后上交到学校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为学生反映学校管理问题提供途径。其次,职业大学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备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说出自己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同时学校也应当派遣专人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收集处理,并且对学生进行信息回复。最后,学校还应该开通领导热线,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电话直接向校领导反映管理问题。上述信息收集渠道的开通,不仅仅可以体现职业大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工作中多多关心学生,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而且也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模式运行质量,进而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大学学生的教育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很多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职业大学学生管理应得到重视。教育理念日新月异,因此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时代的发展对于职业大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所以学校应该从学生的特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拓宽管理路径,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瑞容.信息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林区教学,2021(1):40-42.
   [2]王蓉霞.“1+3”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2):102-105,112.
  ◎编辑 马花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物质条件和学生、家长的信息技术能力已基本具备,但由于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低,校园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展缓慢,教师使用信息手段进行家校共育的意识不强,家校联系还处于社交阶段。学校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决定着“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深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决定着“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广度,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提高“互联网+”家校共育水平的
[摘 要]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护理专业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外科护理常规工作设置5个考站,对120名护理学生进行OSCE考核,分析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了解OSCE成绩分布及考试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考核的评价。[结果]OSCE考试成绩为(75.35±6.25)分,成绩在总体上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校标关联效度系数为0.72(P<0.05),考试难
[摘 要] 详细描述了开设高等数学线上课程的优劣势,并选取某专科学校201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超星学习通平台(慕课、学习资料下载、先进经验学习等)、腾讯课堂(教学直播、点名、师生互动、答疑等)、QQ群(作业布置、课件发布、交流研讨等)和微讲师(录课、课程编辑等)四个教学平台或软件来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线上授课任务。通过期中检测,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与2018级学生同期数学测试成绩
一yí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家jiā家jiā户hù户hù都dōu会huì包bāo粽zònɡ子zi。你nǐ知zhī道dào粽zònɡ子zi是shì怎zěn么me包bāo的de吗mɑ?走zǒu进jìn课kè文wén《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起qǐ来lái包bāo一yí个ɡè自zì己jǐ喜xǐ欢huɑn的de端duān午wǔ粽zònɡ吧bɑ。  课文理一理  端duān午wǔ節j
期刊
[摘 要] 采用大学生家庭责任心问卷与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研究大学生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心的关系。结果显示,情感性与婚姻性的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规划都存在显著正相关,面子性的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认知、责任规划呈显著负相关,功利性的恋爱动机与责任认知显著负相关。  [关 键 词] 大学生;恋爱动机;家庭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大众化、创新化、结构化推进,不断满足全国人民多元化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