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详细描述了开设高等数学线上课程的优劣势,并选取某专科学校201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超星学习通平台(慕课、学习资料下载、先进经验学习等)、腾讯课堂(教学直播、点名、师生互动、答疑等)、QQ群(作业布置、课件发布、交流研讨等)和微讲师(录课、课程编辑等)四个教学平台或软件来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线上授课任务。通过期中检测,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与2018级学生同期数学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学生线上教学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线上教学;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64-02
线上教学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空中课堂”“网络课程”等全新的线上教学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可以选择在线教育作为教育的创新尝试,尝试在传统的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适当地增设线上教学模式,作为线下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势必有它的利与弊。
一、线上教学的优势
(一)打破了线下教学的场地限制和生源限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
以某专科学校为例,目前在校生8000余人,自从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被列入“专升本”考试必考科目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选修它。但是受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每年大概只能满足1500多名学生参与学习,仅占所有学生的七分之一左右,即便如此也需要外聘部分教师,大班(每班200人以上)授课,授课时间也得安排在晚上6点半以后,教学效果一般。而如果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就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线上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一个班级,如果总是有一两个人临时有事请假不来上课,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同时,线下课堂也需要实体空间,需要固定的教室或实验室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而线上教学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这能让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
(三)线上教学可以让更多的思维得到碰撞,促进知识的新陈代谢
线上教学使得线下课堂的物理边界消失,因此,师资得到更多的共享,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也会存在优胜劣汰,老师会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学生也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学内容也将加速更新进化。而不会像过去,一份教案可以講很多年,一本教材可以很多年不变。所以,这也逼得老师们改进自己的陈旧、过时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线上教学的劣势
(一)线上教学录播形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师生缺少互动
虽然大家近在眼前,却又似远在天边,因为不是真实的面对面上课,所以学生和老师很难实时互动反馈。如果不借助摄像头,对于上课的老师而言,只是单方面地讲授的过程,看不到真实的学生,老师没办法和学生实时互动,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缺乏眼神的交流。线上教学的录播形式也会让老师难以把握上课内容的深浅快慢,容易变成单方面的教,而学生的学会打很大的折扣。
(二)互动性不够,导致学生的自律性堪忧
许多学生在线上学习很容易会走神,加上自律性较差,本身就没有很强的学习目的,他们更多觉得学习是一种家长和老师强行给予的任务,所以,自觉性很差,管不住自己,可能会存在电脑、手机在上课,人却不在的现象。
(三)老师对学生的监管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因为学生比较分散,学生学习的环境各异,老师对学生也不容易监管,和学生的互动不能很好地进行,所以学生在干什么,是不是真正地听课,还是干其他的,老师并不清楚,这样就很难把握教学的效果。
(四)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过长时间的接触,不但有害身体健康,还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兴趣,助长了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长时间运用这些电子产品,美其名曰是在学习,其实不然。有的学生不自觉,表面在上课,实际上是在玩网络游戏。同时长时间地坚守在屏幕前,对他们的眼睛以及正在发育的身体也存在很大的隐患。这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教师的角色转化
综上所述,如何正确地对待线上教育的利与弊,如何发挥“利”的最大化,保证“弊”的最小化,是我们当前每一位授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研讨合理、合适的线上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找最适合所教课程、所教学生的授课方式,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如何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利用多种直播、录播平台和方式实现“互联网+教育”;如何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进入学习平台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暂时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孩子的学习问题;如何进行“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线上批改”“线上反馈”等日常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工作,成了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攻克的“难题”。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该做什么呢?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认为老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应至少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一)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
大学里有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导师制度主要不是给入门的学生教课,而是让学生跟随导师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导师提供指导、答疑,并主要在非课堂的沟通中树立榜样,激发问题,组织研究。许多导师不仅从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方面甚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扮演亦师亦父母的角色。做好“导师”就要求教师从个体差异方面更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予差别化的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居家学习缺乏师生共同在场的感染,教师只有像导师一样,像教练一样,给予每个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才能有效。
(二)教師应该扮演好“导购”的角色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等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联通主义,万物互联,信息海量,而其难点也正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和课程中选择自己合适的内容。居家学习尽管不只是线上学习,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更无法回避线上学习。当数十个平台、数万门课程推送到学生面前,一名出色的教师,其优势不仅仅在于充分了解这些资源和内容,更在于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甚至要比学生本人还要了解。这样的优势,足够让教师做好一个“导购”的角色,在海量可选的线上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内容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度。
(三)教师应该扮演好“学伴”的角色
在学生居家学习缺乏学友和同伴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身边可以信赖的“学伴”,一种远程在线但时刻在场的智慧“学伴”。当学生有感想时,当学生有疑虑时,当学生有情绪时,老师能够成为学生随时倾诉、分享或者求助的可信赖对象。如此,教师就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了。
四、教学效果比较
经过两个多月的高等数学线上课程学习,对某专科学校2019级学生开展了期中检测,测试题目的题型、题量、难度等与同期2018级学生相当,采取线上提交方式,测试结果如下:
五、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实施线上授课之后,学生的测试成绩有所上升,尤其是8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例高于传统课堂比例,线上授课实施后的教学成效显著。但也应客观地认识到,毕竟线上考试无人监考,对学生的自律性和诚信度要求更高,不排除查阅资料、上网搜题、同学互相交流等非正常考试因素存在,所以成绩的客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授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的补充,今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如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教学模式,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取长补短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线上教学为我们丰富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虽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优点也很明显,比如灵活性、多样性、丰富性等。总之,线上教学要摸索进行,放慢脚步,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方法,相信只要我们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争取线上学习一个不掉队,达到甚至超越课堂教学效果,为今后更好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汪彩梅,李正茂.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J].软件导刊,2019(11).
[2]付晓丽.近十年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3(1):34-37.
[3]牛牧华.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融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
[4]郑静.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44-48.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线上教学;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64-02
线上教学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空中课堂”“网络课程”等全新的线上教学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可以选择在线教育作为教育的创新尝试,尝试在传统的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适当地增设线上教学模式,作为线下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势必有它的利与弊。
一、线上教学的优势
(一)打破了线下教学的场地限制和生源限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
以某专科学校为例,目前在校生8000余人,自从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被列入“专升本”考试必考科目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选修它。但是受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每年大概只能满足1500多名学生参与学习,仅占所有学生的七分之一左右,即便如此也需要外聘部分教师,大班(每班200人以上)授课,授课时间也得安排在晚上6点半以后,教学效果一般。而如果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就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线上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一个班级,如果总是有一两个人临时有事请假不来上课,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同时,线下课堂也需要实体空间,需要固定的教室或实验室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而线上教学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这能让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
(三)线上教学可以让更多的思维得到碰撞,促进知识的新陈代谢
线上教学使得线下课堂的物理边界消失,因此,师资得到更多的共享,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也会存在优胜劣汰,老师会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学生也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学内容也将加速更新进化。而不会像过去,一份教案可以講很多年,一本教材可以很多年不变。所以,这也逼得老师们改进自己的陈旧、过时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线上教学的劣势
(一)线上教学录播形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师生缺少互动
虽然大家近在眼前,却又似远在天边,因为不是真实的面对面上课,所以学生和老师很难实时互动反馈。如果不借助摄像头,对于上课的老师而言,只是单方面地讲授的过程,看不到真实的学生,老师没办法和学生实时互动,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缺乏眼神的交流。线上教学的录播形式也会让老师难以把握上课内容的深浅快慢,容易变成单方面的教,而学生的学会打很大的折扣。
(二)互动性不够,导致学生的自律性堪忧
许多学生在线上学习很容易会走神,加上自律性较差,本身就没有很强的学习目的,他们更多觉得学习是一种家长和老师强行给予的任务,所以,自觉性很差,管不住自己,可能会存在电脑、手机在上课,人却不在的现象。
(三)老师对学生的监管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因为学生比较分散,学生学习的环境各异,老师对学生也不容易监管,和学生的互动不能很好地进行,所以学生在干什么,是不是真正地听课,还是干其他的,老师并不清楚,这样就很难把握教学的效果。
(四)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过长时间的接触,不但有害身体健康,还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兴趣,助长了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长时间运用这些电子产品,美其名曰是在学习,其实不然。有的学生不自觉,表面在上课,实际上是在玩网络游戏。同时长时间地坚守在屏幕前,对他们的眼睛以及正在发育的身体也存在很大的隐患。这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教师的角色转化
综上所述,如何正确地对待线上教育的利与弊,如何发挥“利”的最大化,保证“弊”的最小化,是我们当前每一位授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研讨合理、合适的线上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找最适合所教课程、所教学生的授课方式,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如何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利用多种直播、录播平台和方式实现“互联网+教育”;如何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进入学习平台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暂时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孩子的学习问题;如何进行“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线上批改”“线上反馈”等日常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工作,成了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攻克的“难题”。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该做什么呢?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认为老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应至少扮演以下三种角色: (一)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
大学里有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导师制度主要不是给入门的学生教课,而是让学生跟随导师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导师提供指导、答疑,并主要在非课堂的沟通中树立榜样,激发问题,组织研究。许多导师不仅从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方面甚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扮演亦师亦父母的角色。做好“导师”就要求教师从个体差异方面更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予差别化的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居家学习缺乏师生共同在场的感染,教师只有像导师一样,像教练一样,给予每个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才能有效。
(二)教師应该扮演好“导购”的角色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等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联通主义,万物互联,信息海量,而其难点也正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和课程中选择自己合适的内容。居家学习尽管不只是线上学习,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更无法回避线上学习。当数十个平台、数万门课程推送到学生面前,一名出色的教师,其优势不仅仅在于充分了解这些资源和内容,更在于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甚至要比学生本人还要了解。这样的优势,足够让教师做好一个“导购”的角色,在海量可选的线上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内容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度。
(三)教师应该扮演好“学伴”的角色
在学生居家学习缺乏学友和同伴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身边可以信赖的“学伴”,一种远程在线但时刻在场的智慧“学伴”。当学生有感想时,当学生有疑虑时,当学生有情绪时,老师能够成为学生随时倾诉、分享或者求助的可信赖对象。如此,教师就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了。
四、教学效果比较
经过两个多月的高等数学线上课程学习,对某专科学校2019级学生开展了期中检测,测试题目的题型、题量、难度等与同期2018级学生相当,采取线上提交方式,测试结果如下:
五、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实施线上授课之后,学生的测试成绩有所上升,尤其是8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例高于传统课堂比例,线上授课实施后的教学成效显著。但也应客观地认识到,毕竟线上考试无人监考,对学生的自律性和诚信度要求更高,不排除查阅资料、上网搜题、同学互相交流等非正常考试因素存在,所以成绩的客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授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的补充,今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如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教学模式,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取长补短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线上教学为我们丰富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虽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优点也很明显,比如灵活性、多样性、丰富性等。总之,线上教学要摸索进行,放慢脚步,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方法,相信只要我们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争取线上学习一个不掉队,达到甚至超越课堂教学效果,为今后更好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汪彩梅,李正茂.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J].软件导刊,2019(11).
[2]付晓丽.近十年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3(1):34-37.
[3]牛牧华.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融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
[4]郑静.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44-4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