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给予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心源性脑梗塞;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8-02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1]。包括心源性脑梗塞和非心源性脑梗塞两种,心源性脑梗塞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脏导管、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用药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08例在我院脑外科接受心源性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在患者接受诊断期间,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腰穿检查、脑血流测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确诊108例患者均符合心源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3.6±8.5)岁;患者的病程为3-10h之间不等;梗死部位:基底节34例、脑叶22例、脑干8例。对照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4.6±10.8)岁;患者的病程在1-8h之间不等;梗死部位:基底节31、脑叶11例、脑干8例、多发性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状况,给予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以及胞二磷胆碱(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45)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复方丹参注射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40-80mg/次,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1次/d。疏血通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6ml/次,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滴入,1次/d。胞二磷胆碱的用法用量为:口服。200mg/次,3次/d。
1.2.2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滴注前,应先行静脉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17)100mg/次,1-2次/d。用生理盐水配置后,按6000单位/分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h,或将注射用尿激酶200-300万单位配置后静脉滴注,45-90min内滴完。
1.3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
1.4疗效判定标准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但<90%,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未得到任何改善和控制,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从旁照顾的治疗效果为无效[3]。
1.5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38.89%,总有效率为79.6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昏迷、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控制,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脑梗塞患者7000万人,其中60%的患者为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心源性脑梗塞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运动障碍,导致患者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心源性脑梗塞的复发几率较高,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约有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10天内出现了复发情况,不仅使患者饱尝痛苦,还使患者的家属备受折磨。由于心源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心源性脑梗塞的复发率较难控制。我院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用药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合本次研究活动的所得数据,笔者发现,尿激酶溶栓能够充分的溶解心源性脑梗塞患者的脑血管内的栓子[4],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预防和抑制血栓的形成。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尚未完全阐明。本品静脉给予后经肝脏快速清除,血浆半衰期≤20分钟。少量药物经胆汁和尿液排出。肝硬化等肝功能受损患者其半衰期延长[5]。与常规的用药治疗相比,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更安全、无痛苦、副作用小恢复快等方面的优点,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产生的降低患者免疫力,恢复缓慢等方面副作用。
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显著的改善和加速了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康复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幸福指数,值得更大范围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尹福君.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43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12(23):183-184.
[2]刘阿力.7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24):287-288.
[3]彭幕立,李银娇,梁东霞,苏赤,欧文森.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56-1257.
[4]許冬梅,冷文萍,杨高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39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2):1770-1771.
[5]谭向红.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体会[J].2012,18(34):190-191.
[6]熊殿辉.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评价[J].求医问药,2012,10(17):513-514.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心源性脑梗塞;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8-02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1]。包括心源性脑梗塞和非心源性脑梗塞两种,心源性脑梗塞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脏导管、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用药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08例在我院脑外科接受心源性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在患者接受诊断期间,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腰穿检查、脑血流测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确诊108例患者均符合心源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3.6±8.5)岁;患者的病程为3-10h之间不等;梗死部位:基底节34例、脑叶22例、脑干8例。对照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4.6±10.8)岁;患者的病程在1-8h之间不等;梗死部位:基底节31、脑叶11例、脑干8例、多发性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状况,给予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以及胞二磷胆碱(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45)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复方丹参注射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40-80mg/次,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1次/d。疏血通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6ml/次,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滴入,1次/d。胞二磷胆碱的用法用量为:口服。200mg/次,3次/d。
1.2.2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滴注前,应先行静脉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17)100mg/次,1-2次/d。用生理盐水配置后,按6000单位/分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h,或将注射用尿激酶200-300万单位配置后静脉滴注,45-90min内滴完。
1.3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
1.4疗效判定标准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但<90%,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未得到任何改善和控制,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从旁照顾的治疗效果为无效[3]。
1.5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38.89%,总有效率为79.6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头昏、昏迷、眩晕、复视、呐吃、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控制,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脑梗塞患者7000万人,其中60%的患者为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心源性脑梗塞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运动障碍,导致患者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心源性脑梗塞的复发几率较高,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约有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10天内出现了复发情况,不仅使患者饱尝痛苦,还使患者的家属备受折磨。由于心源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心源性脑梗塞的复发率较难控制。我院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用药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合本次研究活动的所得数据,笔者发现,尿激酶溶栓能够充分的溶解心源性脑梗塞患者的脑血管内的栓子[4],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预防和抑制血栓的形成。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尚未完全阐明。本品静脉给予后经肝脏快速清除,血浆半衰期≤20分钟。少量药物经胆汁和尿液排出。肝硬化等肝功能受损患者其半衰期延长[5]。与常规的用药治疗相比,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更安全、无痛苦、副作用小恢复快等方面的优点,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产生的降低患者免疫力,恢复缓慢等方面副作用。
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显著的改善和加速了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康复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幸福指数,值得更大范围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尹福君.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43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12(23):183-184.
[2]刘阿力.7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24):287-288.
[3]彭幕立,李银娇,梁东霞,苏赤,欧文森.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56-1257.
[4]許冬梅,冷文萍,杨高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39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2):1770-1771.
[5]谭向红.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体会[J].2012,18(34):190-191.
[6]熊殿辉.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评价[J].求医问药,2012,10(17):5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