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学程,一种品质生活 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学会学习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背景,教育工作者需重新理解“学习”的内涵,回归到更为本真、扎根于日常生活的学习观。由此,更加彰显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促成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基于新学习观的班级建设,呼唤着学校领导、教育政策、家校合作等相关支持体系的建设。
其他文献
据报道,广东东莞漳澎村刘家姐弟三人相继考入北大清华。而制造这一“传奇”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他的教育方式也毫无深奥之理,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之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没有特别的方法,顺其自然。”这话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去帮助人自然成长的过程。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依托人的自然本性,顺应人的自然天性。这是因为,越是自然的东西,就越是符合人的本性,越是能深入到人的心灵与血脉之中,成为
“教育部门是一个神圣的部门,也是一个最可以有所作为的部门。”采访黄冈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学时,他坦言,担任教育局局长他感到很幸运,因为自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为教育做更多的事。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写字教学。郑州市教育局提出“引导学生规范、端正、准确地书写和运用汉字,逐步提高书法水平和欣赏能力”,为我校国学汉字课程探索点亮了一盏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素养的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在“责任、细节、创新”六个字上下功夫。  “责任”为先  哲学家说,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目的。离开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种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对于学生,我们
腐植酸,一个高度科学文明的新产业从东方升起。2014年6月5日第43个“世界环境日”·“让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类”的主旨报告,通过联合国舞台揭开了人类科学认识腐植酸新产业
如果要评选出最近几年来的社会热词,“创新”应该是其中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来说,创新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过分。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创新,每所学校的领导言必谈之、行必趋之。  在创新的大旗下,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或独创,或引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就没有创新可言。实际上,把各校教育教学模式比较一下,会发现大同小异。  
施健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党总支书记,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当新一轮课改走过10年光阴的时候,学校德育投入大而收效不佳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德育亟须深度变革,如何变革?路在何方呢?笔者以为,立足儿童生活,着力推进校本课程的构建工程、行动策略的提升工程、实施方式的优化工程,实实在在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生命之中,真正让德育生动起来,美丽起来,扎实起来。  一、
中国学生在埃及神庙刻字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爱在景点刻字,这是习惯使然。  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我采访的一所学校。那是一所农村小学,我去的时候,尽管该校已经使用五年了,但校园光亮如新,墙壁上看不到一个脚印。每间教室门口都铺着一片装化肥的编织袋,孩子们进教室前会自觉地在上面使劲跺几脚,把尘土跺掉。我很是惊讶。探究原因,原来当初建校时,乡里副书记跑到省里申请项目,没有脱鞋就进了领导的家,在木地板上留
吴遵民  華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教育政策学入门》《实践终身教育论》《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等。  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出版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有关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由此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亦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我国来看,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那是我国采纳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开端。此后,伴随着新中国
面对学生的自私行为,一个老师疾言厉色历数自私的危害,明言谁再自私就惩罚谁。对此,学生无动于衷,一如既往。  而另一个老师则是语重心长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原因。他说:“我提灯笼照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讲完故事,全班同学鸦雀无声,若有所思。后来自私的现象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