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成自然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jjjjj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在埃及神庙刻字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爱在景点刻字,这是习惯使然。
  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我采访的一所学校。那是一所农村小学,我去的时候,尽管该校已经使用五年了,但校园光亮如新,墙壁上看不到一个脚印。每间教室门口都铺着一片装化肥的编织袋,孩子们进教室前会自觉地在上面使劲跺几脚,把尘土跺掉。我很是惊讶。探究原因,原来当初建校时,乡里副书记跑到省里申请项目,没有脱鞋就进了领导的家,在木地板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领导的夫人就不客气了,说了一些难听的话。他当时无地自容,“不知道怎么走出人家家门的”。
  在返程中,这位副书记心里“翻江倒海”:“进门还要脱鞋?我真的不知道呀!”他暗暗发誓:“我绝不让乡里的孩子再受这样的羞辱!”于是,在学校落成仪式上,他提出了这个要求。孩子们很懂事,每天进教室时,总要跺跺脚。很快,进门跺脚成了孩子们的习惯;后来,家家门前也都有了一块垫子。在跺掉尘土的同时,很多不好的习惯也“跺掉”了。由此,这个乡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看来,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改变的。
  个人习惯影响的是个人的形象,市民习惯影响的是城市的形象,国民习惯影响的是国家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城市、国家的名片就装在我们每个人的兜里,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
  习惯大多是在童年养成的,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或者没有“知耻而后礼”的经历,一个人的不良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当周边的人大都认同这种习惯,或者对这种习惯不以为然的时候,这个习惯改变起来就异常艰难。更为严重的是,自己不知,或者明知不好也不愿意去改变,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甚至带到国外去。
  现代社会交往是跨城市、跨国界的,你的形象不好,别人就不愿意与你交往。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抓文明素养。文明素养不妨从习惯抓起,从孩子抓起。
  个体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在教育普及的时代,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很多,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并不是很多,一旦错过,将来是要付高额“利息”的。所以,学校要营造良好习惯的气场,让个体在这个气场中修炼,自觉养成、形成良好的习惯。当好习惯成自然时,学校就等于给孩子储备了一笔财富。这样的学校是功德无量的,会让学生感恩一辈子的。
其他文献
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试验状黄姑鱼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因为体带银灰色与鱼相似,故群众称为"白"。状黄姑鱼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于底质岸礁、沙砾的海域,喜群居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原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是集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
2014年,拜耳集团在运营和战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公司的销售额和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创下全新的记录。“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我们生命科学业务的持续增长,
据报道,广东东莞漳澎村刘家姐弟三人相继考入北大清华。而制造这一“传奇”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他的教育方式也毫无深奥之理,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之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没有特别的方法,顺其自然。”这话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去帮助人自然成长的过程。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依托人的自然本性,顺应人的自然天性。这是因为,越是自然的东西,就越是符合人的本性,越是能深入到人的心灵与血脉之中,成为
“教育部门是一个神圣的部门,也是一个最可以有所作为的部门。”采访黄冈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学时,他坦言,担任教育局局长他感到很幸运,因为自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为教育做更多的事。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写字教学。郑州市教育局提出“引导学生规范、端正、准确地书写和运用汉字,逐步提高书法水平和欣赏能力”,为我校国学汉字课程探索点亮了一盏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素养的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在“责任、细节、创新”六个字上下功夫。  “责任”为先  哲学家说,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目的。离开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种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对于学生,我们
腐植酸,一个高度科学文明的新产业从东方升起。2014年6月5日第43个“世界环境日”·“让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类”的主旨报告,通过联合国舞台揭开了人类科学认识腐植酸新产业
如果要评选出最近几年来的社会热词,“创新”应该是其中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来说,创新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过分。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创新,每所学校的领导言必谈之、行必趋之。  在创新的大旗下,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或独创,或引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就没有创新可言。实际上,把各校教育教学模式比较一下,会发现大同小异。  
施健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党总支书记,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当新一轮课改走过10年光阴的时候,学校德育投入大而收效不佳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德育亟须深度变革,如何变革?路在何方呢?笔者以为,立足儿童生活,着力推进校本课程的构建工程、行动策略的提升工程、实施方式的优化工程,实实在在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生命之中,真正让德育生动起来,美丽起来,扎实起来。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