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五种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教育失衡现象的深刻反思,促使人们把数学教學改革的视线不再囿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到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于是,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便引起现代数学教学改革者的重视。而情感中的身心轻快感、学习愉悦感、感觉新颖感、逻辑严谨感和成就喜悦感都是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理想的落脚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策略
  G623.5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失衡现象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教学规律的惩罚:一方面现代数学教育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致使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等不良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对教育失衡现象的深刻反思,促使人们把数学教学改革的视线不再囿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到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于是,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便引起现代数学教学改革者的重视。对此,笔者就情感中的身心轻快感、学习愉悦感、感觉新颖感、逻辑严谨感和成就喜悦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赘述如下。
  一、身心轻快感
  众所周知,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傳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就加速了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正由于学生没有胆怯怕错的心理包袱,享有充分的“心理自由”,就形成了一种心悦意爽而无任何压抑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才会出现上面新颖别致的妙法,使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一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笔者以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营造轻松的情感气氛。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疑。二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积极情感体验。教学中要重视“三基”的落实,精讲多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别差异,采用多层次,多起点的教学手段,使每位学生都享受到轻松感。
  二、学习愉悦感
  学习愉悦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加速,新信息很快被吸收,而贮存的信息也容易被提取。培养学生愉悦感的重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对教学活动的情感能够相互激发,相互影响。教师课堂上所表现的热烈感情、生动语言、娴熟技巧,能够引发学生的愉悦感。二是从教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愉悦感,让学生明白“应用而学”,体验“越学越有用”,明确“越有用越要多学”,形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三是解题活动中,暴露题目的构造过程,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是思维本身的魅力。四是利用数学史、数学的简捷美、统一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诱发学生的愉悦感。
  三、感觉新颖感
  感觉新颖感是人们对新鲜事物奇异现象的敏感直觉与好奇心态。每当人们遇到一件新事物,发现一个寻常现象时,必然会被深深地吸引住。情不自禁地对遇到的“新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思考,由此可见,新奇感容易形成学习的“内化”,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良性“循环流程”,即感觉新颖感发展为求知欲到形成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必然会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力的是高又刺激、强化学生的新奇感。感觉新颖感是学习的一种“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多以设问置疑入手。设计一些新颖奇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常常能够引发学生的感觉新颖感,使他们主动地加入探索者的行列。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特点,还可以设计出猜想归纳式、开放探求式、类比迁移式、数形结合式等,诱发学生的新奇感。结合数学方法,可利用问题教学法、发现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培养学生的新奇感。结合思维方法,可利用发散思维、整体思维、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新奇感。
  四、逻辑严谨感
  逻辑严谨感是指人们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养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这种良好品质,正是数学活动所追求和培养的目标。这是由数学的立论严谨、推理有据、系统严密等特征所决定的。心理学告诉人们:严谨作风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数学教学活动又能促使形成逻辑严谨的作风。所以培养严谨感既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养成,也可以从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学过程中,重视概念的形成,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谨,不允许有任何遗漏与念糊之处。有效利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重视解题后的回顾。学会特殊否定,利用图象印证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逻辑严谨感。
  五、成就喜悦感
  成就喜悦感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后所带来的情感(如自豪、满足感等),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绩,如能及时肯定和鼓励,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果一个学生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成就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自我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这样他们才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心态。所以平日改作业或试卷时,一但发现好的解法,巧的真理,准的表达,都要给予“解法精彩”这类评注。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举行数学竞赛、开展课外数学活动小组,做数游戏等。这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烈的成功欲望,而且会把老师的评语、活动中的成绩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加油站,努力地从成功向成功。最佳学习心态,主要同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严谨感和成就感构成,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轻松愉悦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新奇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检控器,而成就既是关键又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勇君.浅谈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师,2011(27).
  [2]陈江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41).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很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对策  G633.3  在新課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初中语文的综合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感与美感正在形成,美育教育通常是以提高學生审美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而在中学历史的课堂当中,有很多的优秀美育教学素材,因而历史教师将美育教育的观点融入到了日常的历史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美育;教学  G633.51  忘记历史,犹如背叛。历史是一本庞
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5月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3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有病理证实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人才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问
工资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如今,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200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96个县(市、区),398个乡(镇、街道),5049个调查小区进行,共调
小儿脑外积液系指硬膜下积液或(和)蛛网膜下腔积液。本文报告我院自1998年至2007年小儿脑外积液52例,结合有关文献,就其诊断与治疗加以探讨。1临床资料1·1原发性脑外积液:17
老年人健康状况研究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等级变量的分组比较,如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年龄间、性别间、城乡间的比较、当采用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比较时,通常只能说明等级构成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