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中,体育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竞争、合作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正确面对挫折,实现心理的自我调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在克服困难中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注重提高竞争意识,发扬团结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发挥模范作用。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舞学生的士气,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个个都成为身心健康的快乐少年,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竞争合作 勇敢顽强 心理调控 言传身教
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健康人格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关键,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小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发展期,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极好手段。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呢?
一、竞争合作,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教学过程蕴藏着很强的竞争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通过分组训练来完成教学活动,如跑步、游戏、球类项目等。这样,学生会与学生间进行较量,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暗暗鼓劲,希望自己的成绩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的意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完善。
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更应培养他们团队意识和善于合作的精神,这一点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在球类、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体会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在学校的运动会中,要求各班级安排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组成服务队,为参赛运动员服务;组织“小记者”到场上报道班级参赛运动员的情况。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集体意识空前高涨,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到个人的努力没有别人的帮助指导是不行的,没有合作精神个人的竞争力不可能提高,让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团队意识,进而获得成功。
二、勇敢顽强,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
体育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体育水平在同一年龄阶段和班级,虽然大体是比较接近的,但仍存在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特别要关心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提高信心,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也要通过课余训练等方式,提高运动水平,发挥他们的运动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生的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难。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磨砺性格,加强心理自我调控
体育运动最富竞争性的,首先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技能等要素,其次要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爱迪生说:“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人对失败的态度和认识。”面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不能被一时的失败所吓倒,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取胜的对策和办法,重新参与竞争,争取胜利。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同学、朋友间尽情玩乐后感受到心情的愉快舒畅;学会新动作,取得新进步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次困难的克服,第一次障碍的攀越,每一次新高度的征服都是对人的意志的一次考验。这些对帮助学生增强改正错误、努力上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心理的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控制包含迫使自己去实现自我所确定的目标,也包括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动作、语言等控制能力。意志力是进行自我控制的必备条件,体育运动中形体锻炼和意念锻炼是同步进行的,如在寒风凛例的冬日,顶着严寒去跑800 m,在800 m跑过程中要克服途中所出现的生理“极点”现象,当气喘不过来,腿酸痛得迈不开时,仍需奋发坚持跑完全程,所有这些都需要去克制生理的本能欲望,以实现预期目标。
四、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模范作用
“以身立教”,提倡教师的楷模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可见学校教育的直接体现者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知的对象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仪表、体态、语言、示范、风度、气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炎热的夏季,教师冲着太阳方向站立,风雨天气老师迎着风向,严寒的隆冬老师保持着坚定、沉着的精神面貌……这种严于律已,让方便给学生的教态,会给学生心灵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练好身体,建设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所以说,体育
活动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的最好方法,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体育课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努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体育老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多作正面引导。运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特殊地位,积极想办法,早发现,早干预,帮助他们抹去心灵上的一丝“灰尘”,不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留有遗憾。让他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永远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让他们个个都成为身心健康的快乐少年,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竞争合作 勇敢顽强 心理调控 言传身教
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健康人格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关键,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小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发展期,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极好手段。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呢?
一、竞争合作,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教学过程蕴藏着很强的竞争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通过分组训练来完成教学活动,如跑步、游戏、球类项目等。这样,学生会与学生间进行较量,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暗暗鼓劲,希望自己的成绩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的意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完善。
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更应培养他们团队意识和善于合作的精神,这一点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在球类、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体会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在学校的运动会中,要求各班级安排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组成服务队,为参赛运动员服务;组织“小记者”到场上报道班级参赛运动员的情况。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集体意识空前高涨,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到个人的努力没有别人的帮助指导是不行的,没有合作精神个人的竞争力不可能提高,让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团队意识,进而获得成功。
二、勇敢顽强,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
体育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体育水平在同一年龄阶段和班级,虽然大体是比较接近的,但仍存在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特别要关心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提高信心,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也要通过课余训练等方式,提高运动水平,发挥他们的运动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生的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难。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磨砺性格,加强心理自我调控
体育运动最富竞争性的,首先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技能等要素,其次要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爱迪生说:“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人对失败的态度和认识。”面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不能被一时的失败所吓倒,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取胜的对策和办法,重新参与竞争,争取胜利。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同学、朋友间尽情玩乐后感受到心情的愉快舒畅;学会新动作,取得新进步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次困难的克服,第一次障碍的攀越,每一次新高度的征服都是对人的意志的一次考验。这些对帮助学生增强改正错误、努力上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心理的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控制包含迫使自己去实现自我所确定的目标,也包括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动作、语言等控制能力。意志力是进行自我控制的必备条件,体育运动中形体锻炼和意念锻炼是同步进行的,如在寒风凛例的冬日,顶着严寒去跑800 m,在800 m跑过程中要克服途中所出现的生理“极点”现象,当气喘不过来,腿酸痛得迈不开时,仍需奋发坚持跑完全程,所有这些都需要去克制生理的本能欲望,以实现预期目标。
四、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模范作用
“以身立教”,提倡教师的楷模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可见学校教育的直接体现者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知的对象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仪表、体态、语言、示范、风度、气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炎热的夏季,教师冲着太阳方向站立,风雨天气老师迎着风向,严寒的隆冬老师保持着坚定、沉着的精神面貌……这种严于律已,让方便给学生的教态,会给学生心灵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要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练好身体,建设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所以说,体育
活动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的最好方法,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体育课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努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体育老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多作正面引导。运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特殊地位,积极想办法,早发现,早干预,帮助他们抹去心灵上的一丝“灰尘”,不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留有遗憾。让他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永远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让他们个个都成为身心健康的快乐少年,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