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信息 唤醒经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升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解题思路形成的过程,具体而言,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来准确理解题意;二是适时适机追问引导学生深度反思,提取有效经验,从而科学地厘清解题思路。由此不断催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好念头”,逐步积累经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提升能力。
  【关键词】题意 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日常的解题教学中,笔者经常可以看到“读一遍题目=审题”“听一遍怎样解答=解题思路”的现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能练就依样画葫芦的“本领”,而无法积累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相应策略。因此,当他们遇到未曾谋面的题目(以下简称“问题” ),即便是问题本身的难度并不高时,也会有很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或凭感觉盲目解题。实际上,解决问题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包含这样四个环节:理解题意,厘清思路,列式解答,检验反思。其中,准确理解题意和厘清解题思路是关键。由此,学生才能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催生出“好念头”,积累起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能力。
  一、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面对问题,准确理解题意是催生解题“好念头”的前提。教师应在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来准确理解题意。
  (一)巧编有效的学习材料
  首先,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到准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可以将日常习题略作改编,在有效信息的提取上设置适度障碍。
  1.嵌入原生态材料
  将原来习题中直接呈现的简单信息改用生活化的原始材料,嵌入原题中,使该信息的读取产生困难。例如将下面这道习题改编成材料一。
  张叔叔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每张地铁单程票7元。他买票是用可打9.1折的市民卡,如果按每月工作22天计算,他每月上、下班乘地铁的花费共是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原题中“每张单程票7元”被一张色彩斑斓的地铁票价说明图替代,迫使学生从图中去搜索并提取出相关有效信息。
  在材料二中,已知信息从分类排列变为四条信息穿插排列,前后信息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要求的问题也从开放式的提问走向封闭,审题难度高了不少。
其他文献
【摘要】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比较学前教育专业系统培养模式和体育教育专业针对性培养模式下本科生的幼儿体育教育能力,并据此提出建议:一是要重视实践,二是要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合作培养模式。  【关键词】幼儿体育教育能力;比较研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05-0024-04  体育教育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专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7页“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利用平板技术,及时反馈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验信息,并提升观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
开学伊始,笔者便与学生一起进入全新的学习领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本着一贯的教研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全组数学教师纷纷“动”了起来,人人成了心灵手巧的手工爱好者,一个个自制教具层出不穷,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帮助学生顺利突破了一系列的学习难点。  “活动”的正方体  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常规思路是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或用若干个正方体纸盒实际剪一剪。实践发现,多媒体演示固然清晰,但呈
“综合与实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课程内容之一,理应引起密切关注,扎实实施。《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并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扎实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在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每位儿童都享有受教育权,农村幼儿理应享有与城市幼儿同等的受教育权。浙江安吉县在发展农村幼教、促进幼教公平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安吉县政府为发展农村幼教事业采取了给予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凝聚教师力量、提升教师素养等重大举措,从而大大推动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协调、优质发展。他们的具体做法为其他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
[教学案例]  一次随堂听课中,听到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57页第3题(见图1)。  教师逐题让学生说一说拉出了什么卡片,并在黑板上有序整理出算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据笔者观察,当交流得数是2和3的算式时,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个个争着举手发言,并也能够说出其中的规律。当研究得数是4和5的算式时,参与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当研究得数是6和7的算式时,班级里只剩了几个非常活跃的学生在积极
有一种花,叫彼岸花,一听这名字就很美,就很有深意。   为什么叫它彼岸花呢?   据传,彼岸花春季长叶,秋季开花,它长叶时只长叶不开花,而开花时只开花不长叶,叶与花永不相见。   彼岸花,叶在花的彼岸,花在叶的彼岸,所以才有彼岸花的雅名。   彼岸花开的花,很美,长的叶,也很美。彼岸花美,我想,正是由于它的叶与花相互隔着彼岸,所以葉与花才有了相遇彼岸的希望和期待。   世间什么最美?希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交流,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  2.通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反思本组及他组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進一步明确长作业研究的基本策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  3.通过展示交流,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提升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
【摘 要】“温度”作为“生活中的负数”单元起始课,在正负数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教材出发,阐述了温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具体反思了“专一”情境的“多能”作用。在温度的情境中,既完成了知识教学的任务,又使学生得到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温度 教学设计 反思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
[摘要]分析当下沸沸扬扬的“幼儿教育义务化”讨论中的正反两方主要观点,研究者发现双方各有理据,但都有失之偏颇之嫌。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研究者认为逐步开展幼教学券制试验,可能更符合当前幼教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幼教体制改革;幼教义务化;幼教学券制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6-0001-04    2008年“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