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程改革,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培植创新意识;其次要大胆质疑,因势利导,架设创新桥梁;然后要传授方法,强化训练,拓展创新空间;利用作文,培养想象,张开创新翅膀;最后要多种竞赛,参与实践,增强创新活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空间 创新活力 创新思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根本任务,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少年来,受传统的教学影响,不少语文教学呈现出机械和程式化的特点,缺乏生机和乐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大大地受到制约,如何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在近几年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培植创新意识。
  要鼓励学生创新,首先要创设一个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氛围,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吹氧。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每次作文之前,我都是先让学生针对题目或所给材料认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如应从哪些角度立意、可选取哪些材料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变单项型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向型形式,也就是说,上课不是只是教师讲或问,学生听或答的单向直线往复,而应是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多种反映关系,相互交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如在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了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精读课文,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代表,与教师交流,最后一起总结出结论。这样师生互动、互相交流知识信息,互相启发,有助于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大胆质疑,因势利导,架设创新桥梁。
  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我在讲《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首先让学生借助学习提示、课后练习、时代背景等,反复研读课文,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引导他们相互讨论,互相启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是从旁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圆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利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打破了以前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使学生思维更加活泼,学生往往能发现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然后在与同学讨论、解决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便有了很大提高,创新能力便也一点点地滋生了。教师从旁因势利导,一是避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二是更能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这种质疑、解疑的过程,为培养创新能力架设了桥梁。
  三、传授方法,强化训练,拓展创新空间。
  创新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而创新性思维又离不开聚合思维,所以,在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中必须同时抓好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对“荷花与污泥”这则作文材料,一般人都赞美荷花,可偏偏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品质,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垦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荷花的美丽?尤其可贵的是,污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这样的立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只主张发散而丢弃聚合,是不能提高创新水平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有目的地加强聚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四、利用作文,培养想象,张开创新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切创造性的东西都由想象开始,语文教学可以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利用具有想象性的命题作文训练想象,如:“假如我是市长”,“太空历险记”等,帮助学生创设想象情境,开拓想象空间,鼓励大胆想象,激发写作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练习改写,丰富想象。改写是在原作的基础上,利用合理想象,创造出新的故事和形象。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假如菲利普一家在船上遇见的是发了财的于勒,结局会怎样?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他们一家见到发财的于勒之后欣喜若狂的情景。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多种竞赛,参与实践,增强创新活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性强,一个未来社会的创造型人才如果不具备竞争意识,显然是不合格的。因此,在语文课改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利用活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组织竞争时,我注意到以下三点:
  1、内容要丰富。
  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因此开展竞赛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学生就有新鲜感,有新鲜感就会产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我组织竞赛的主要内容有:复述课文、讲故事、猜谜语、演讲、作文比赛等。
  2、形式要多样。
  多样的形式可以冲淡学生由单一形式所带来的兴趣疲劳。诸多形式中,有个人抢答式,有小组对抗式,有分组集体接力式(古文翻译、成语接龙、背诵)等。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还要靠我们语文教师去研究,去探索,去总结,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我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语文教学一定会绽出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创新能力培育》 陶学忠 编著 海潮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朱芒芒 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案例】  在教学
摘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在美术中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独立动手动脑能力进行了教学探索,鉴于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着重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 独立动手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独立动手动脑能力过程中,教师只有紧紧嗣绕创新教育这一主旋律.大胆进行创造性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意科学管理和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以高昂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课堂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中下了很大苦夫,进行了不少尝试,现对初中语文新课改
近年来,番禺区委、区政府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番禺教育内涵提升,品牌发展。通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名教师、名校长建设”“质量进位争先建设”“区域品牌学校建设”等四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番禺教育理念提升,内涵发展,促进了番禺教育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已成为加
思想品德课一向被学生所忽视,认为其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实现“以乐激趣,以趣激学”的目的。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所有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当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
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样。大家亲如兄弟姐妹,班主任则充当了“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班主任,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在尊重、信任、关心、帮助、鼓舞中成熟,长大。  优秀的班集体,能给予班级的所有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而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则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遵循“民主、平等、引领、发展”的理念
【摘要】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形成活动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进而不断发展其创造力,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完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是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新的活动课程体系。活动课的理论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的主动活动在教学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从理论上说,语文活动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
【摘要】音乐作品中包含了诸多音乐要素,如节拍节奏旋律、节奏、织体、和声、力、速度、曲式等,从  中提取相应的音乐要素并运用与课堂教学,对于丰富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有着积极  的意义,通过认真分析音乐作品,对其各项细节进行研究,是了解音乐要素和提取要素的前提条件,本文  试图以599之20条为例,将最基础的音乐理论常识-----音乐要素的学习运用到钢琴集体课课堂教学中,以  达到抛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是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的客观事实。如果教师企图用统一的方式、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尺度去教学、限制、评估学生,那么学生就会从一个个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人变成不具个性的"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这对教育来说,是一种悲哀。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洛扎诺夫说:"理想的教育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珍贵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哪里的个性
【摘 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政治课教育实效从而扭转政治课形象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创新”三维复合教学方式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益尝试。本文试从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构建真实的教学情景,构建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和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空间三个角度构建“自主合作,知行互融”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复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