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总是想办法让每一节课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上,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实践证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课是最有效益的课,也是成功的课。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呢?这就必须具体研究和分析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些因素。
  
  一、情感因素
  
  情感是影响师生互动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它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小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重视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师对教材本身内在情感的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都与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感情越亲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会越顺畅,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自然地流露,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碰撞,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转变。
  
  二、语言因素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是成功地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在恰当的时间内,用一种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表达出知识内容、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表达中,可激情迸发,也可以平缓抒情,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要求,而且是我们驾驭课堂能力的外现。
  
  三、组织因素
  
  一堂好的课在备课时就应有充分的预设过程,什么时候教师点拨引导,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什么内容又需要学生进行表演体验,都需要通盘考虑。只有优化组合,才能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得到具体落实。整个课堂应环环紧扣,过渡自然,掀起一个个高潮,吸引着学生。师生间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组织因素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师生互动最明显的因素。一个教师假如在外面环境异常嘈杂或者是学生内心急躁不安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不管其教学水平是何等的高超,都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搞好师生互动,就必须保护内外部环境的和谐。外部环境指的是教室内或教室附近的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学生心理所关注的问题。只有确保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优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因素
  
  教好一堂课,应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记得曾经上小学语文《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课前动手做了狐狸和乌鸦的头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了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得很有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这里,教具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好的教具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六、教态因素
  
  这里的教态因素是指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并辅以形象化的姿态来完成某个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好,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用欣赏的目光和积极的心态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地提高,他们才会有学习的乐趣。所以,老师的教态对师生互动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充分调动以上的互动因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给教和学带来轻松,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活動目标  1. 欣赏人物变形的创作过程,感受自由变化的创意乐趣。  2. 用点、线、形大胆想象,给头像设计夸张变形的身体、四肢。  3. 体验自由想象的奇妙,感受无拘无束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魔法大变样”课件,作业纸贴好大头照片三张(自己、爸爸、妈妈),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 观看课件“魔法大变样”,打开思维禁锢,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他哪里被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益始终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成不变的模式瓶颈:一是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实践体验,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二是教师总是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模式中游走,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经验不够,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不够。因此,改变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可持续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
借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东风。笔者和几位领导一起听了中年级两堂品德与社会课。  [镜头一]《从一滴水说起》教学  师:“……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这样浪费水的现象吗?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马上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不一会,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以为是要讨论教室里浪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    一、嘗试实践,体验生活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体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区情,认知社会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辩论一般是在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个对立面之间进行的。辩论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学生们大多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趣味,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点点见生活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当前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师常常把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知识的积累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忽略幼儿自主的感知与生活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正确把握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强调通过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一、提问的原则    1.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间”其实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这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