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区情,认知社会,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
  2.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业情况,生活情况,学习农村儿童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生活的自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丰富北塘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初步培养热爱自然、启发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
  4.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向手拉手学校的困难学生捐赠钱物,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通过各类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
  
  1.“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
  活动激励机制——手拉手达标标准:
  (1)在手拉手活动中表现好,听从辅导老师安排,遵守纪律;
  (2)与对方学校的小朋友结对,为有困难的小伙伴做好事(赠礼品和学习上给予帮助)。
  (3)与“手拉手”好朋友保持联系,活动期间坚持通信(通讯)。
  2.“与北塘同成长快乐你我他”北塘城乡少年手拉手夏令营
  活动方案(两天一夜)
  D1
  8∶30夏令营城市营员报到(积余街实验学校小学部)
  8∶40迎接“新市民”营员
  两地营员相互交流,做好开营准备
  9∶00“新市民’营员参观积余校园
  9∶30开营式
  10∶00“与北塘同成长——做做课间操”
  10∶15餐前自己动手包馄饨
  11∶15“与北塘同成长——共进盘中餐”
  12∶15午间休息
  13∶00“与北塘同成长——开心玩游戏”
  14∶00“与北塘同成长——健康知识竞赛”
  15∶00城乡队员填写手拉手友情卡
  16∶00“与北塘同成长——共同栽种象征友谊的万年青”
  16∶30“与北塘同成长——同唱一首歌”
  16∶45“新市民”营员随城市营员回家度假
  
  D2
  8∶00城乡结对营员返校
  8∶15前往电影院
  10∶00“与北塘同成长——同看一部影片”
  13∶30参加北塘区“秀出自我风采”文艺汇演
  22∶50结营式
  23∶00活动结束
  
  三、活动感言
  
  教育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弘扬互帮互助的社会新风,这既是少先队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充分扩展活动领域和教育领域,让孩子们通过“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用“拉小手”的联合带动“大手”的联合,带动家长之间,辅导员之间,学校之间,为他们提供信息、物资、技术等援助。充分体现活动的社会性,为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区已有多名优秀教师与新城镇校的青年教师拉起了手,对他们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手拉手”活动内涵极其丰富,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从这一活动对于培养跨世纪雏鹰的作用,对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教育内涵,这些都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世界观、道德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对于教育当代中国孩子从小窗口看大世界,从互助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促进城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区组织全体少先队队员与我区未来新市民学校——无锡市社冈小学的新市民孩子于2003年起开展了城乡少年手拉手的活动,活动使城乡学校少先队员心手相牵。广大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未来新市民”说,他们很感谢城区小朋友、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热情款待,他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把自己的第二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城区的孩子说,我们要学习“未来新市民”吃苦耐劳、节约朴素的好习惯,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城乡少先队员还通过写一封交友信、同种友谊万年青、互看一次朋友等方式,把友爱和平连在一起,把理想和智慧连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这一阶段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城乡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发展、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互助、学会了服务、学会了奉献、学会了负责,我们为造就一代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感到自豪!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成为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的过程呢?听了一节小学数学课,深受启发。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例:一块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铁片,要将其裁剪成半径是2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成几块?  板书题目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是如下解答:(20×12)÷(3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缺赞美,他们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生活中,他们能经常得到老师、父母、亲戚、朋友的称赞,感受着被赞美的愉悦、幸福,体验着赞美给他们带来的自信、成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家庭教育以他们为中心,导致他们不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被赞美的同时也要主动地真诚地为别人送出赞美。如何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感悟赞美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    一、感性
美术欣赏是践行新时代儿童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名画欣赏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现象。一些幼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少,甚至成为不敢涉猎的“禁区”。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名画的了解甚少,不知如何选择素材,不能将成人的赏析化解为幼儿的语言,认为“门槛”太高,无法驾驭。笔者近期在对幼儿园名画欣赏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一定经验,总结如下:  一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空间。    一、通过操作,培养探究精神    一位教育家曾说:
在进行艺术教育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这一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学生美术乐学三部曲,今表述如下跟大家探讨。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乐学的切入点    1.运用美术学习的功能引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术的教育功能总是缺乏认识,不知学习美术
活動目标  1. 欣赏人物变形的创作过程,感受自由变化的创意乐趣。  2. 用点、线、形大胆想象,给头像设计夸张变形的身体、四肢。  3. 体验自由想象的奇妙,感受无拘无束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魔法大变样”课件,作业纸贴好大头照片三张(自己、爸爸、妈妈),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 观看课件“魔法大变样”,打开思维禁锢,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他哪里被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益始终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成不变的模式瓶颈:一是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实践体验,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二是教师总是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模式中游走,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经验不够,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不够。因此,改变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可持续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
借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东风。笔者和几位领导一起听了中年级两堂品德与社会课。  [镜头一]《从一滴水说起》教学  师:“……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这样浪费水的现象吗?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马上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不一会,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以为是要讨论教室里浪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    一、嘗试实践,体验生活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体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