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s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短视频的形式能让受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恶搞”作为这个时代大众宣泄情绪的出口以短视频为载体顺应时代潮流。本文从文本分析、符号片面化、语境论、分岔衍义、能指所指等角度,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传播学理论,以“淮秀帮”视频配音团队的短视频为例,探究恶搞短视频在当前的符号学意义。
  关键词:恶搞;符号学;短视频;狂欢
  作者简介:曾婧婧(199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恶搞一词从最初起源于日本,日文为“KuSo”,是日本电子游戏中的一种“次文化”意思是认真地“玩烂游戏”,后经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传入大陆,并在青年人中流行[1]。从符号学的角度讲,“恶搞”指的是利用先文本的某些特点,对先文本进行解构、重构,形成后文本。
  一、恶搞的发展历程
  2006年胡戈将陈凯歌的电影《无极》改编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网络,“恶搞”也由此成为2006年的热词,之后恶搞之风更甚,网民也开始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它甚至开始参与其中。
  在此前恶搞还没有形成气候,作品数量少、类型单一,多为ps图片、动画flash。典型的恶搞形象:小胖、凤姐、后舍男生都是当时的“标出项”:通过树立与平常人不同的形象,博人眼球。
  二、文本层面的解读
  符号一般总是与其他符号形成组合而很少单独出现,那么由符号组成的一个“合一的表意单元”就可称为“文本”[2]。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恶搞文本是通过割裂原文本能指和所指的意义,而创造出新意义的“拼贴”手段完成的。关于“拼贴”这一概念,克拉克曾在《风格》中如是说:在一整套的符号系统里,把物体重新进行排序和语境更新,以此来产生新的意义。
  在“淮秀帮”作品中,台词中贴近大众生活的话语,比如“臣妾做不到”、“给力”等,正是通过拼贴完成的。可以说“淮秀帮”这一配音团队的走红,证明了恶搞文本重组成功的功效。
  三、符号意义的片面化
  片面化不是简单化,它是感知对相关意义的汇集,是物源的自我取消[3]。在“淮秀帮”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经典影视剧的视频引用,但对于受众来说“淮秀帮”选取的他们不曾看过的影片段,实际上是脱离了元语境、片段化的内容,没有对元语境的理解,就可能会对后文本的解码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片面化也能创造出更有趣的内容。意义完全或者多数依靠语境才能确定的符号属于“弱符号”,不依靠语境、能够独立表意的符号为“强符号”[4]。在“淮秀帮”的恶搞视频中经典人物形象如白娘子、紫薇都是“强符号”。但恶搞的魅力就在于将“强符号”的表意变模糊。比如在传统大众眼中紫薇是温婉、睿智女性的代表,但配音者以紫薇之口说出与其形象不符的臺词,使其变得刁钻泼辣,将强符号转变成弱符号,这样的片面化更使喜剧意味极强。
  四、语境论
  语境,就是符号的使用环境,有的符号学家称为“情景”[5]。语境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符号文本自带的“内部”语境。当前先进的技术支持,短视频的文本形态符合当前互联网时代语境的,才能为受众所追捧。
  第二种是符号文本之外的语境。这些外部语境因素的汇合,经常被称为“语义场”。“淮秀帮”作品《蓝瘦、香菇》就是根据当时较火的网络流行语蓝改编而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境,该作品也很难被受众理解。“淮秀帮”借助热词进行创作,很好的使用符号文本之外的语境,让热点话题带动作品的热度。
  五、“分岔”衍义
  艾柯所说的“无限衍义”概念令人惊奇地预示了后结构主义的开放势态:符号表意,必然是“无限衍义”[6]。对于“淮秀帮”的配音视频,不同解释社群中的受众由于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会给出不同的解释,最终产生分岔衍义。但是,对恶搞视频来说,它们的目标就是要逗乐受众、增强粉丝粘性,所以“淮秀帮”也在尽量为作品设定意图定点,防止受众理解错误而影响效果。
  六、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符号外在可感知的部分,所指则是符号内在的意义。在恶搞视频中,能指与所指之间原本的规约被打破,两者分离产生新意义,通过犀利的语言对热点进行反讽,从而获得社会关注。比如针对最近困扰大众的雾霾现象,“淮秀帮”发布了《雾霾是会呼吸的痛》的恶搞视频。单从片名上看,它是仿照梁静茹的歌曲“会呼吸的痛”改编而来,改编后它的能指所指的对象改变,产生了与原文本不同的内涵。
  七、结论
  恶搞文化作为“标出项”所承载的风格和价值观往往与正项也就是主流文化相背离,但是恶搞文化也并非是对主流文化的摒弃,相反它能够适应时代的大环境,体现出文化的勃勃生机与不竭动力。在创新动力不足的当下,“恶搞”其实也是带动创新、标新立异的方法,通过夸张、反讽、搞怪的符号引起社会的关注,或许这就是日后大众与社会进行沟通交流的另一方式。我们在研究当前流行的恶搞视频的时候,不能仅以“刻板印象”只看到其负面影响,还要看到它为我们建立的重构的美丽新世界。
  参考文献:
  [1]陆健泽.网络传播时代的恶搞文化解读--一个符号学的分析[J].新闻界,2016,(2):58.
  [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2.
  [3]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8.
  [4]魏伟.伦敦奥运会会徽的符号传播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28-29.
  [5]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78.
  [6]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1.
其他文献
摘 要:丹·布朗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天使与恶魔》、《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地狱》、《本源》等作品无不展示了他深厚的经院哲学知识功底,他对于宗教的了解和解读在其小说中展露无遗,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读者对宗教知识展开研究和学习。在数学和宗教音乐双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丹布朗,将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摘 要:圣女贞德的故事数百年来为人们竞相传颂。本文拟从心理批评的角度,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本我、超我、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吕克·贝松版《圣女贞德》中贞德短暂的人生。她的奋斗过程充满了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贞德自我意识的错位和迷失。这也是导致贞德人生悲剧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关键词:圣女贞德;本我;超我;自我  作者簡介:杨岚,女,汉族,安徽人,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
摘 要:对古代公文的评价除了运用传统的文学作品评判思维之外,还应从文体学的角度,挖掘作品本身包含的信息。公文的形式是公文区别与其它文章的重要特征,在评价公文时可以运用“从形式深入意义”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文学;古代公文;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正如文学作品需要文学批评来介入、引导和推动一样,古代
摘 要:潇贺古道是一条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通过该古道南迁汉民把中原传统文化带入富川瑶乡。风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美学等理念,南迁的汉人根据区域地理特色,因地制宜地将风水理念折射在富川古村落建筑中,从选址、水系、图案等方面形成了富川古村落建筑的良好风水格局。  关键词:古道;风水文化;选址;水系;图案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狂人日记》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好评如潮。人们对《狂人日记》主题的解读与认识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狂人日记》作为一篇象征主义小说,主题意蕴丰富复杂,既有社会现实批判,又有文化批判,更有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是社会、文化、人生与人性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狂人;礼教吃人;悲剧性;忏悔意识  作者简介:代柯洋(198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铜仁学院
摘 要:《孽子》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长篇小说,以一束强光照亮了那个隐秘的世界,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挣扎与绝望赤裸裸地呈现在小说里。本文主要关注小说中的父子关系,试图从父子之间相互对抗的徘徊与纠结中,洞悉《孽子》的隐含深意。  关键词:《孽子》;父与子;对抗;成长  作者简介:袁晓涵,女,汉族,青岛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日渐紧密起来,因而翻译的作用愈加重要。但是在中英翻译,特别是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语用方面的失误,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拟探讨在英语翻译中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语用失误;成因及对策  作者简介:康大伟(1968-),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誰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摘 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更是著名的戏剧家、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理论家。王尔德有非凡的文学天赋,他的文学造诣成就了他艺术的经典。王尔德一生创作了九篇童话,结集为《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屋》这两部童话集。这些童话塑造了不同的代表性人物,用词唯美却又泛着一股淡淡的忧愁。王尔德童话的精彩之处在于与唯美主义相矛盾的对现实的描述、伦理道德的加入以及对“美”的消极态度,体
摘 要:在古代,渔民的生活难以做到悠闲自若,放达自然。有意思的是,中国文人用文学的情思将这一社会底层的平民职业审美化,使其超越了职业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文学的渔翁所折射出的独立出世的理想之象一直闪烁着光芒,慰藉着无数在世俗泥淖挣扎的人。梳理渔翁意象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唐代是渔翁入诗的第一个高峰。在唐代,经过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创作,渔翁意象变得更加丰富立体,从而正式确立了“文学的渔翁”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