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o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日渐紧密起来,因而翻译的作用愈加重要。但是在中英翻译,特别是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语用方面的失误,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拟探讨在英语翻译中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语用失误;成因及对策
  作者简介:康大伟(1968-),男,汉族,副教授,河南孟津人,研究方向为翻译和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引言:
  从整体上看,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俗等方面均有差异,从而也就导致各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文化、审美、思想观念与交流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我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上述的差异而导致语用的错误,从而引起一些误会。因此,在进行翻译的前期,首先要对当地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保留本国特点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使语言更加符合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有效促进交流工作的完成。
  1.英语翻译中跨文化比较
  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以及思维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其中也有相同的地方。语言是一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人们可以通过一个国家语言的发展与表达来透视一个国家的文化本质。因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各阶段社会的反应,也是各阶段民族文化的集合。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把词汇、语句进行翻译,还要把其中蕴含的文化翻译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于跨文化的理解和联想。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只有将其中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才能有效地进行翻译。
  在对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需要将英语原文的内容精准翻译,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翻译内容不能有任何的质疑;但是在翻译者将其转化为译入语言的时候,工作内容就更加灵活,可以在保持翻译原意的基础上,将其进行适当的修正,以此来提高交际水平。但是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并且要考虑到文章内容以及情境的建设,运用合适的语句进行翻译,提高跨语言间的对等水平,有效减少翻译过程中的失误。
  2.跨文化语用失误
  2.1基本含义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托马斯提出来的,她认为跨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国家之间,也可能是民族之间,阶层之间甚至于两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都可能导致跨文化现象的出现。她认为语用失误是指在交流的过程中,听者不能理解说者的言外之意,所理解的含义与说者的本意存在偏差,因而产生了语用失误。
  2.2跨文化语用失误分类
  2.2.1语用语言失误
  这一失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语言方面的问题,可以具体分为语用理解和行为上失误。语用理解失误产生的原因就是不同的民族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有着各自的喜好,因此就会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本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对说话者的语言产生错误的理解。语用行为失误是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下,说者没有认识到不同语言文化下言语行为准则存在较大的不同,而是盲目地将本民族语言文化加入到其他民族的语言中,从而产生语用失误。
  2.2.2社交语用失误
  首先是话题范围产生的失误,不同的文化之间对于某些特定的话题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在免费和非免费的问题上,通常在中国的餐厅吃饭,一杯水都是免费的,但是在德国就不是。这就导致有些话题对于某些人来说可以随意的讨论,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就是不能提及的。在一些英语国家对于年龄、婚姻等方面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是不可以提出的,但是在中国,这些问题在初次见面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谈论,这就是话题范围内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
  其次是语用基本准则,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对于一些类似的话语在深层含义中的理解就不相同。在美国一些习惯性的表达中,很可能就是客套的用语,但是在非美国的人来看就比较真诚,导致因为说话人没有履约而对听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人们对于相同语言的含义的不同理解也会造成语用失误。
  最后是语用的优先准则方面,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地区以及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准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位外国学生向中国的教师询问自己的考核成绩水平时,很多教师都会说:还可以、还行,这时候外国学生就无法对这一表述准确地找到标准,但是在中国学生听来,这就是说明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在跨文化英语的过程中,要明确的进行语言的表述,防止因为不同的语用准则而带来的语用失误。
  3.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
  第一,目前国内普遍认为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是说者与听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是由于两者之间没有对彼此的民族文化以及语言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导致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只依据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从本民族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人的语言含义,产生文化冲突,导致在理解上出现误差,从而引发不好的行为发生。
  第二,魏本力(2002)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语用语言失误主要涉及语言)54)的语用问题,托马斯将其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力 ( pragmatic force)的错误认识。托马斯所称的语用之力其实与话语的言外之力 ( illocutionary force)同出一辙,即话语在听话人方面产生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语言失误分析是以奥斯汀及塞尔的言外之力的有關论述作为理论基础的。社交语用失误起因在于对话语社交条件的错误认识。托马斯的社交条件指的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所需的交际知识和限制,社交语用失误表现在对社交条件的限制过大、不能满足及滥用误用上。   第三,在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中,文化的差异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产生了干扰,形成了负迁移。母语的学习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习得的,导致他们的思维以及行为都成为了固定的模式,这就影响外来语言的学习。文化迁移在跨文化交流以及学习中有明显的表现,人们在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人或民族的语言和思想,导致在文化迁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导致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困难。
  第四,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设计到的逾越语言以及文化的规约。对于语言规约的逾越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词汇层面,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英语与汉语一一对应,并且将自身的语言习惯带入被翻译的语言中,导致翻译出的汉语与原本的英语之间产生一定的误差。在翻译的过程中,忽视了英语的结构、文化以及表达上的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可能因为文化间的差异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第五,在翻译的过程中盲目套用本国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产生语用失误。英语与汉语在问候、邀请等各类语言中的表达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人们仍然用本国的语言方式套用对方国家的语言,就会导致语用错误的出现。
  第六,产生语用失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有意识到文化之间的渗透,对于我们本国的语言也没有进行过语用规则的讲解。在教学方面的缺失导致学生在语用方面的表达不够恰当,但是这却是在交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4.针对跨文化语用失误提出的对策
  在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中,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就是指听者能够通过对语境的认识理解来了解别人的意思,并且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述出自己的意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与我们缺少语用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先它作为外来语言就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见一定的困难;并且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还要结合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此,根据上述的原因总结出以下具体的对策:
  4.1明确语言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两者之前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样的语言可能在不同国家或者民族的人听上去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同样,同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4.2要注意使用准确、得体的语言
  我们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统称为语用失误而不用错误这个说法,因为这类错误不是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导致词不达意,而主要是因为谈话的方式不妥,或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或者说得不合适宜。故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尽可能提供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信息,介绍英语的语用习惯,使用恰当的、得体的英语,避免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3了解目的语文化,传授语用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语法进行语用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语法形式只能有一种交际功能,比如,所有的疑问句都表示詢问,所有的祈使句都表示命令,过去时表示的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时只是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对于这些错误的倾向,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让学生知道一种语法形式并不是只有一种交际功能。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语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能力的培养。
  4.4尽量创造语言环境,不断开展交际活动
  创造目的语环境,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用知识。由于我国的学生在汉语环境中长大,他们不习惯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习惯在母语环境中去运用第二语言,因此,教师要开展各种交际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来运用所学的语用知识和语言知识,在实际的交往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角色扮演、外语口头报告、外语辩论赛、课堂讨论等等;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选择和设计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中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结起来都是因为文化以及风俗等之间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英语国家的文化表现、风俗习惯等因素进行翻译,同时要结合情境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脱离原文的意思。在跨文化语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语用上的错误,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参考文献:
  [1]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探析[J]. 袁劲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2]试论英语翻译技巧与方法的应用[J]. 郭文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3]对英语翻译的研究和思考[J]. 周丁丁.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7).
  [4]高职英语的翻译教学策略分析[J]. 牛玫. 亚太教育. 2015(05).
  [5]英语翻译过程中笔译的要点探究[J]. 李云,李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25).
其他文献
摘 要: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本能论框架中,将人类的本能划分为以下两种:生的本能(Eros)和死的本能(Thanatos)。二者既共存又相互制约,影响着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本文从弗洛伊德本能论的视角出发,对爱德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主人公杰瑞的悲剧性进行阐释,分析杰瑞选择自杀的原因,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探寻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
摘 要: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耽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备受好评的近代日本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刺青》是谷崎的初期之作,这部作品时其女性崇拜思想的最早体现,也是研究谷崎文学一部不可缺少的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刺青》中主人公的解读而对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进行分析,探究该思想这部作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女性崇拜;刺青  作者简介:李天琪(1994.1-),女,甘肃省天水市人,四川大学
摘 要:敬语又称为敬谦语,可分为敬语和谦语两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谦语部分进行分析。汉语谦语表现在用词的准确度,而日语从两方面体现:一是特有的自谦词汇;二是在词尾接续上。本文试图比较汉日谦语的不同构形方式,并总结和归纳汉日谦语在构形意识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汉语;日语;谦语;对比  作者简介:杨淳媛(1987.8-),女,湖南怀化人。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洞开,出洋留学被视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佳途径,受到国人的持续热捧。学成归来者,多被视为具有纵横捭阖、叱咤四海之力的天之骄子,被寄予改造落后中国的厚望,他们自己也多怀有“国人导师”般的自信,希望能指点江山、引领时代。  然而,这些“海归”精英,是否真的具备扭转历史进程之功力,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不少人先后卷入政见及意气之争,或相互吹捧,或相互诋毁,致使留学者本人的真才实学
摘 要:丹·布朗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天使与恶魔》、《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地狱》、《本源》等作品无不展示了他深厚的经院哲学知识功底,他对于宗教的了解和解读在其小说中展露无遗,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读者对宗教知识展开研究和学习。在数学和宗教音乐双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丹布朗,将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摘 要:圣女贞德的故事数百年来为人们竞相传颂。本文拟从心理批评的角度,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本我、超我、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吕克·贝松版《圣女贞德》中贞德短暂的人生。她的奋斗过程充满了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贞德自我意识的错位和迷失。这也是导致贞德人生悲剧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关键词:圣女贞德;本我;超我;自我  作者簡介:杨岚,女,汉族,安徽人,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
摘 要:对古代公文的评价除了运用传统的文学作品评判思维之外,还应从文体学的角度,挖掘作品本身包含的信息。公文的形式是公文区别与其它文章的重要特征,在评价公文时可以运用“从形式深入意义”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文学;古代公文;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正如文学作品需要文学批评来介入、引导和推动一样,古代
摘 要:潇贺古道是一条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通过该古道南迁汉民把中原传统文化带入富川瑶乡。风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美学等理念,南迁的汉人根据区域地理特色,因地制宜地将风水理念折射在富川古村落建筑中,从选址、水系、图案等方面形成了富川古村落建筑的良好风水格局。  关键词:古道;风水文化;选址;水系;图案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狂人日记》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好评如潮。人们对《狂人日记》主题的解读与认识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狂人日记》作为一篇象征主义小说,主题意蕴丰富复杂,既有社会现实批判,又有文化批判,更有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是社会、文化、人生与人性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狂人;礼教吃人;悲剧性;忏悔意识  作者简介:代柯洋(198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铜仁学院
摘 要:《孽子》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长篇小说,以一束强光照亮了那个隐秘的世界,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挣扎与绝望赤裸裸地呈现在小说里。本文主要关注小说中的父子关系,试图从父子之间相互对抗的徘徊与纠结中,洞悉《孽子》的隐含深意。  关键词:《孽子》;父与子;对抗;成长  作者简介:袁晓涵,女,汉族,青岛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