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之中的成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孽子》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长篇小说,以一束强光照亮了那个隐秘的世界,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挣扎与绝望赤裸裸地呈现在小说里。本文主要关注小说中的父子关系,试图从父子之间相互对抗的徘徊与纠结中,洞悉《孽子》的隐含深意。
  关键词:《孽子》;父与子;对抗;成长
  作者简介:袁晓涵,女,汉族,青岛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孽子》是白先勇创作的唯一一部同性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开篇就是那句著名的话:“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1]这是一个被社会所排斥的、隐晦而暧昧的世界,故事里被称为“青春鸟”的少年们在暗夜里穿梭,有恐惧、绝望,亦有快乐与温暖。
  在《孽子》中的许多孩子的父亲形象大多是军人身份,其父亲的权威性显而易见,李青的父亲虽然在台湾并无作为,但曾经也是四川军区的一位团长。但是这个团长也是无数过气的头衔被时代巨轮碾压下的一个。当李青被父亲逐出家门后,却始终不能忘怀父亲对自己的失望,每次想念家里,李青总是会避开,他总是认为自己“不敢正视他那张痛苦不堪灰败苍老的面容”;王夔龙被身为将军的父亲送到美国,直到其父母双双离世,也并未见到其父母一面,龙子回到台湾后早已不是当年模样,他堕落、无奈。而对于到死都未原谅他的父亲,也只能悲痛地說一句:“为什么他连最后一面都不要见我呢?”;傅老爷子本是军中将领,其儿子傅卫也成为父亲所期待的军官,然而傅卫与下属之间的不伦之恋被揭穿后,父亲非但没有理解安慰,反而厉声呵斥,自尊心极强的傅卫在事情败露后,吞枪自杀。
  李青被赶出家后,失去了精神的依靠,只能靠出卖肉身来维持生计,空荡灵魂的无所归依时常让他在寒冷的冬天直冒汗;王夔龙一个人流浪漂泊,在国外熬过了十年,但他没有办法回来;傅卫面对父亲的放逐则草率结束了生命。在儿子的内心里,始终把父亲的放逐当做自己流浪生命中怨毒的符咒和坚硬无比的禁锢,他们只能远远离开,再没有别的办法。父亲对儿子的放逐,其结果也是两败俱伤,爱得愈深,恨也愈重。就像傅老爷对龙子所说:“你愈痛,你父亲更痛!”在白先勇接受PLAYBOY采访时他说道:“天下间有无数的孩子在找爸爸,《孽子》可以说是寻父记吧,书中的人物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伊甸园,在乐园之外沦落为娼。但他们并不放弃,为了要重新建立家园,找父亲,找自己。”
  虽然有对抗,同时我们也可在小说中看到孽子们渴望回归的一面。李青被父亲驱逐以后始终不敢见父亲一面,但他猜想父亲心里对他还是想念和不舍的,从他将母亲的骨灰盒送回家,看到自己的房间里“枕头上还叠着我的一套制服,衣物鞋袜,文具书籍,统统未曾移动过……”,看到墙上还挂着一家人的照片,那是被父亲拿下又挂上去的。李青还是不敢面对父亲,他回家的这一次刻意避开了父亲,当他走出家门,迎面而来的是刺骨的风和雨,泪水便大量涌了出来,对父亲感受的在意,对父亲痛苦的疼惜,成为儿子逃离的原因,后来,李青被师傅要求照顾生病的傅老,其对父亲的爱发生了移情作用,转移到傅老身上,李青对傅老无微不至的服侍,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可以看出,李青的内心对父亲有多么在乎。
  对于父亲来说,除了盛怒之下的放逐,还有对儿子的一种爱与关切。李青的父亲虽然喊着“畜生”,将他赶出家门,但却一直保留着儿子的房间;龙子的父亲之所以不见他是因为不忍心见到他的那般模样。尽管在故事中,两位父亲都未曾正面原谅自己的儿子,但是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于儿子的感情并未彻底埋没。傅崇山一开始他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捍卫者,对同性恋行为更是无法容忍,战争期间,当他发现两位士兵的苟且之事,当场就被他一声令下出去枪毙了,而后来当他知晓了儿子的事情时,当场气得昏死过去,并绝情地放逐了傅卫,造成了后者的自杀,至此自己也感到了无生趣,对于人世间的苦乐,也都无动于衷了,可是当傅老爷子遇到阿凤,知晓了他的身世,目睹了他的横死之后,“那颗枯竭的心,如同死灰复燃,又重新燃起了生机。”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期待尚未到达,到最后傅老爷子盼来的是死亡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和解。不过所幸的是在这位“父亲”的葬礼上,之前未曾为父亲的死掉过一滴眼泪的龙子,竟然跪倒在傅老爷子的坟墓前,放声痛哭起来,“青春鸟”六个人,也在师傅的带领下,一起跪拜了下去。这一幕颇有象征意义,不论是李青还是龙子,还是这一群“青春鸟”,在与父亲对抗和冲突之后,也逐渐在救赎之路上获得了成长,缠绕在他们身上的,是无法扭断的亲情之爱。在小说结尾,李青带着罗平在空无一人的街道奔跑,迎着寒流喊着口号:
  一二
  一二
  一二
  白先勇使用这样的文字排列方式,是有其深意的,虽然是在寒夜里,跑步的口号却响亮而充满前进的情绪。李青从最初的恐惧逃避和对欲望的麻木,到最后顿悟式的理解与改变,经历了背叛、逃离、仇视、却无时无刻不在回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痛苦的经历,人才能够从欲望和虚伪所带来的短暂满足和麻木中走出来,去追求心灵深处的珍贵。这是真实的父亲,同样也是真实的儿子,父与子之间的冲突终于在傅老爷子的墓前汇聚成了一个温暖的对峙,在李青的口号声中听到了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
  注释:
  [1]白先勇:《孽子》,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第3页。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孽子》,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
  [2]白先勇:《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其他文献
一  瓷也有灵魂,我向来如是认为。  最少,在景德镇的诚德轩,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器物,我倾听到了其兰卉般的呼吸。瓷,构建了一个玲珑的别样世界。  据说,诚德轩的创始人乃东坡先生的后裔。这让我亲切起来,感觉到一种来自宋朝的气场。看不尽的陶瓷艺术品,忽然间充满故事情节,有民间传奇,有诗词文赋,有阴晴悲欢。在“芳菲玉锦”这套盖碗中,便埋伏着东坡的梅情节。他说:“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眼前,梅
摘 要: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本能论框架中,将人类的本能划分为以下两种:生的本能(Eros)和死的本能(Thanatos)。二者既共存又相互制约,影响着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本文从弗洛伊德本能论的视角出发,对爱德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主人公杰瑞的悲剧性进行阐释,分析杰瑞选择自杀的原因,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探寻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
摘 要: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耽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备受好评的近代日本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刺青》是谷崎的初期之作,这部作品时其女性崇拜思想的最早体现,也是研究谷崎文学一部不可缺少的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刺青》中主人公的解读而对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进行分析,探究该思想这部作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女性崇拜;刺青  作者简介:李天琪(1994.1-),女,甘肃省天水市人,四川大学
摘 要:敬语又称为敬谦语,可分为敬语和谦语两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谦语部分进行分析。汉语谦语表现在用词的准确度,而日语从两方面体现:一是特有的自谦词汇;二是在词尾接续上。本文试图比较汉日谦语的不同构形方式,并总结和归纳汉日谦语在构形意识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汉语;日语;谦语;对比  作者简介:杨淳媛(1987.8-),女,湖南怀化人。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洞开,出洋留学被视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佳途径,受到国人的持续热捧。学成归来者,多被视为具有纵横捭阖、叱咤四海之力的天之骄子,被寄予改造落后中国的厚望,他们自己也多怀有“国人导师”般的自信,希望能指点江山、引领时代。  然而,这些“海归”精英,是否真的具备扭转历史进程之功力,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不少人先后卷入政见及意气之争,或相互吹捧,或相互诋毁,致使留学者本人的真才实学
摘 要:丹·布朗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天使与恶魔》、《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地狱》、《本源》等作品无不展示了他深厚的经院哲学知识功底,他对于宗教的了解和解读在其小说中展露无遗,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读者对宗教知识展开研究和学习。在数学和宗教音乐双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丹布朗,将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摘 要:圣女贞德的故事数百年来为人们竞相传颂。本文拟从心理批评的角度,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本我、超我、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吕克·贝松版《圣女贞德》中贞德短暂的人生。她的奋斗过程充满了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贞德自我意识的错位和迷失。这也是导致贞德人生悲剧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关键词:圣女贞德;本我;超我;自我  作者簡介:杨岚,女,汉族,安徽人,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
摘 要:对古代公文的评价除了运用传统的文学作品评判思维之外,还应从文体学的角度,挖掘作品本身包含的信息。公文的形式是公文区别与其它文章的重要特征,在评价公文时可以运用“从形式深入意义”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文学;古代公文;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正如文学作品需要文学批评来介入、引导和推动一样,古代
摘 要:潇贺古道是一条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通过该古道南迁汉民把中原传统文化带入富川瑶乡。风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美学等理念,南迁的汉人根据区域地理特色,因地制宜地将风水理念折射在富川古村落建筑中,从选址、水系、图案等方面形成了富川古村落建筑的良好风水格局。  关键词:古道;风水文化;选址;水系;图案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狂人日记》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好评如潮。人们对《狂人日记》主题的解读与认识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狂人日记》作为一篇象征主义小说,主题意蕴丰富复杂,既有社会现实批判,又有文化批判,更有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是社会、文化、人生与人性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狂人;礼教吃人;悲剧性;忏悔意识  作者简介:代柯洋(198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