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核心概念解释培育历史解释素养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s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重要概念或者核心概念的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实践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包含对发生各种历史问题原因的解释,对同一类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从教学角度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事实性知识,属‘是什么’层面;而历史概念为概念性知识,属‘为什么’与‘怎么样’层面。” [2]我们不能简单地塞给学生一个概念,而应该带领学生从这些层面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下面我们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专制”概念进行举例说明。
  为何选择这个概念呢?一方面,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3]另一方面,平时教学中学生对 “专制”的基本印象就是“专制黑暗”。如果带领学生对这种认知上的矛盾从核心概念解释的角度进行探究,应该能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方面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专制黑暗”印象的来源
  我初步调查过自己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脑海中都存在“专制黑暗”的观点,他们用试题向我解释这一理解。
  例题: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 )
  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
  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
  看了题目后,我觉得他们是把皇权加强和君主专制是黑暗的画了等号。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识?这必然与我们的教材和教师教学有关。
  所以我首先梳理了教材与君主制度相关的知识(人民版必修教材):
  必修一: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P10)李斯:“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变成一个人的政治……皇帝对于官吏有奖赏和惩办的权力,有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也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P12、13)
  必修三:顾炎武锋芒所向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P20)王夫之猛烈批评“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P21)
  将上述必修教材古代史部分内容汇总在一起,扑面而来的都是君主制度的负面评判,其中只有李斯、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人引用了他们的原话,除此之外的表述,全部是教材编者的解释。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教材也只是一种历史解释,是编者按照已有的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君主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最后进行整编完成的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的历史解释。其次要让学生发现在中国古代没有学者或个人用“专制”一语来评判君主制度,凡是教材涉及“君主专制”这一说法的都是编者的解释。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近代史部分,必修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P52、53)必修三: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P50)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P54)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不能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專制政体;孙中山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P65)伏尔泰: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他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P111)
  学生可以觉察到,近代史部分对君主制度的评判更加带有负面性,而且要让学生仔细研读教材,去发现教材严格意义上使用到时人以“专制”一语来评判君主制度的,是孙中山的大总统誓词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还有一个更早的是伏尔泰的提法,其它涉及君主专制的说法也都是教材编写者的解释。
  而我们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更多依托教材,对古代君主制度讲解也是多缺点,少优点,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等,总是连着“暴君”、“昏君”、“穷兵黩武”等名词。在近代史部分更是将君主专制当作毒瘤来分析,客观上加深了“专制黑暗”的印象。
  因此,从平时的习题、教材的编排和教师的教学综合来看,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是一种“专制制度”,并且是一种比较黑暗的专制制度,这一印象就在学生脑海当中留了下来。
  二、探析“专制”的古今含义,回看教材“专制”提法
  通过上述教材内容的梳理,学生也感觉到“君主专制”这一说法似乎在中国古代是不提的,西方倒是在启蒙运动时有提这个概念,而在近代中国孙中山的大总统誓词中却出现了这一说法,近代东西方之间在“专制”概念上似乎是有某种关联的。
  王文涛教授在《“专制”不是表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词语》一文中提到:“在文渊阁四库全书3460多种典籍中‘专制’出现1800多次、‘颛制’(颛,通‘专’)75次,而用于君主的‘专制’仅有几条,其余全部用于臣民……‘专制’古今含义不同,应用语境有别,现代政治学的‘专制’与中国古代的‘专制’并不是意义严格对应的概念。中国古代表达君主专制概念的词语不是‘专制’,而是‘独断’、‘独揽’等。”[4]这样看来,中国古代的“专制”是指行为,并且多用于臣下。
  通过材料学生理解了教材在古代史部分所用的“专制”,必定不是中国古代含义,而是来自其它地方。再让学生回看教材内容,凡是提到古人对君主制度的评判都没有使用“专制”二字,而是以独治、独断等语评判,凡是使用君主专制说法的,都是编者的解释。这种说法到底是来自于哪里呢?钱穆先生说:“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5]我们带领学生对“专制”二字在近代的使用继续进行深究。   从学术上梳理来看,我们教材的专制是指政体,政治制度,取自于西方。近代含义的中国专制说始于孟德斯鸠。张昭军教授在《“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一文中提到:“1748年,他出版《论法的精神》一书,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孟氏主张理想的政治制度应以法律为基石,采取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制。该书把全世界的政体假定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认为专制政体具有无法律无规章、集权、暴力统治、恐怖、人的奴隶性和不自由等特点。孟德斯鸠声称,土耳其、俄国、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代表了专制政体的类型……该书对‘专制’有明确界定:夫专制者,以一人而具无限之权力,惟所欲为,莫与忤者也。他认为专制国家缺乏明定的法律规章,君主不受约束,以己意行事。”[6]那么,这种西方人对东方的观点又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呢?中国的政治制度到底符不符合这种说法呢?
  张昭军教授文中还提到:“1876年(明治9年),日本学者何礼之依据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英译本,将其译成日文,题名《万法精理》。译者明确把despotism译作‘专制政治’,该书卷八第二十一回译文‘支那是专制之国’,赫然把中国(支那)和汉字‘专制’联系在了一起。由于孟氏《万法精理》在近代日本知识界影响巨大……‘中国专制说’遂演变为日本知识界的‘共识’……包括留日学人在内的中国新知识界,受日本学者所著中国文明史等著作启示,豁然开悟,以为找到了中国落伍的总根源,认为‘中国专制说’可以针膏肓、起废疾……1903年以后,以‘专制政治’来概括中国历史传统的说法,在史书和报章中多见。”[7]
  通过这种梳理学生理解了近代意义上的“专制”汉语词,最早是日本学者使用的,大约甲午前后开始被中国学者采用,至维新变法失败后逐渐推广。让学生反观我们的教材编写,也透露出这一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君主制度的批判并无出现“专制”一词,而到孙中山等人的时候就明确使用了“专制”这一表述。这样,我们基本搞清楚了“专制”一词近代含义的来源和内容。那么问题又来了,经由日本而来的西方“专制”含义,到底符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呢?我们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孟德斯鸠的说法能在东方引起较大反响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东西方对于集权君主制的反对所产生的共鸣。
  三、中国古代君主制是专制吗?专制黑暗吗?
  有了上面的探究,其实对于“中国古代君主制是专制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要容易些了。学生对于教材编者在中国古代史部分所用的“君主专制”一说,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是一个来自于近代的“专制”概念,编者以这个概念对中国古代君主制度进行了历史解释,而且这种使用是符合主流学术观点的,所以中国古代君主制是“专制”。那么我们前面列举的部分教材内容,对中国古代君主制的负面评判较多,也从侧面反映了编者对“专制”的理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和解释之后,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等这些对君主制度的评判,成为近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的“中国专制说”的思想基础。
  还有另一问“专制黑暗吗?”近代以来孙中山等人在接纳西方的中国“专制”说之后,也反观中国古代历史,找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君主制的猛烈批判,基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也为了革命形势的需要,所以将中国君主专制描述成一种黑暗的政治体制。这种批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矛头直指整个专制的文化根基。如此,我们基本能对“专制黑暗”说的形成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客观看待和理解为什么教材在古代史部分对君主制有较多负面评判。
  其实笔者反观教材提到的古代“朝议”制度,还是更赞同白钢先生对古代君主制的提法:“把皇帝批示直降有司的决策方式,称作皇帝‘独断’;把皇帝主持的御前决策会议的决策方式,称作‘兼听独断’。”[8]
  歷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概念教学在历史解释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理清专制概念的流变之前,学生脑袋中只有一个模糊的专制概念,他们眼中看到的教材上所有“专制”二字并无区别,但是对专制概念进行了解释之后,学生有一种看清教材的通透感,他们会有更多收获。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黄海英:《中学历史课堂运用概念教学法的全新探究》,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教育硕士论文,第11页。
  [3][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4][8]转引王文涛:《“专制”不是表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词语》,《史学月刊》2012年第8期,第86、88页。
  [6][7]转引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3期,第114、115、116页。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思维发展、情感激发和行为创造,在促成学生学力生成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一、“学力课堂”的含义  “学力课堂”是以学生学力生成为要义的课堂。“学力课堂”中的“学力”是指学习主体的学习实力(learning power),即学习主体已经拥有和借助学校学习资源,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所习得的有益于未来发展的能力总和。学力要素
老小区门禁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安置小区品质提升、市场化小区物业费收缴率98%以上……这样的变化,是镇江市京口区着力打造红色物业,开出的美好生活幸福花。  镇江市京口区委书记徐申锋说,今年以来,该区将红色物业作为区委的“书记项目”,用党建引领破解社会治理难题,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了基层治理工作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取得了“小区换新貌、群众欢心笑”的阶段性成效。  老小区旧貌换了新颜  10月19
浙江省选考历史卷注重利用新史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建构历史解释能力。本文试以2019年4月选考卷第33题为例,通过对该题的命题“立意”探究,拓展历史教学视野,从更广阔的角度挖掘试题蕴含的隐性信息,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渗透历史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任务,培育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一、创设历史情境,凸显大历史观  “大历史”这一词为黄仁宇所创,取“宏观历史”之意,提出“将宏
史料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将“史料研读”作为重要的选修模块之一,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和认识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运用各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史料教学已经是中学历史教学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史料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设置问题,如何提高史料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以民族主义视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历史教学,而历史教学需要史料作为支撑。何成刚教授认为“史料教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图像史料作为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简明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图像史料优势,挖掘图像史料价值和择优选用图像史料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发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总结基层好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  通过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村庄”建设,有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
近三十年的高考命题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三个阶段,其中素养立意里的素养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本文拟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对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作一分析,阐述高考历史试题如何实现素养立意这一目标。  笔者对2017 年版《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解释水平分层进行分类整合,重新划分出三个水平层级,如下表:  《课程标
近期,国家颁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等系列文件,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也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路径。那么,在落实中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切入点?  全民健身行动  《行动》提出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等15项重大行动,涉及健康的方方面面。根据《行动》提出的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当前的各类健康促进举措来看
2016年12月,太仓市第四期高级研修班历史学科组成立。一年来,在卓佳老师的带领下,历史学科高研班成員在交流中争鸣、实战中砥砺成长,以“匠心”精神行走在学习、笔耕、岗位练兵的路上,谱写了中学历史教师的平凡与精彩。  怀揣教学理想有“初心”。历史教师要想在杏坛有所建树,必须永葆教育“初心”。资深名师卓佳老师指导学员们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技巧、发展规划制定,传授系统的学习历史教育教
一条小鲑鱼,已经游了10年。  3月26日,广州市北京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石卫兵进出各个商铺进行调研。亲自到市场考察,这是他多年保持的一个习惯,以便第一时间捕捉市场动态。  石卫兵是广州市湖北天门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朔杰世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制的SKEGGER小鲑鱼魅足鞋产品,采用中药及人体物理工学双重保护理念,目前已经走出国门,与国际知名鞋类品牌同台竞技。  南下与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