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看历史解释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的高考命题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三个阶段,其中素养立意里的素养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本文拟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对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作一分析,阐述高考历史试题如何实现素养立意这一目标。
  笔者对2017 年版《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解释水平分层进行分类整合,重新划分出三个水平层级,如下表:
  《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解释水平分层的表达 重新划分的三个水平层级
  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 1.判断、辨析他人的历史解释。
  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2.理解、解释他人的历史解释。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3.提出、论证自己的历史解释。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情境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1]情境化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精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历史學科的情境创设都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运用来达成的,这些材料在高考试题中表现为多种多样:图片、漫画、表格归纳、历史事实的陈述、历史现象的描述、历史当事人的观点表达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对历史的叙述,而“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过去的解释”[3]。也就是说,历史试题的题干大多就是历史解释本身。
  一、判断、辨析他人的历史解释
  这类试题的呈现方式是:题干通过材料的形式呈现对某一历史事物的解释,要求学生判断或辨析这一历史事物是什么。
  例1.(Ⅱ卷)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去性,以往的历史教学多是“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现今的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旧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一、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学习
中学历史原创题设计的理念是什么?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转化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适合新的任务,也就是通过各种加工方法,把所得知识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1]原创题的设计过程,就是把教材归纳出来的知识系统,加工、改组、分析、概括出新的认识角度或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或知识系统中的知识要点)演化为历史学科的常见题型与题目。这是原创题设计的理念。  一、对具有并列关系的知识系统的“加工与改组”
部编历史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以下简称“课文”)中,插入了漫画《时局图》(如下图,课文中插图为黑白漫画)。教科书的编者未对此图做文字注释,可能是限于课文的篇幅,也可能是此图有诸多问题尚无定论。中国史学向来有“左图右史”的传统,相对于文字而言,该图在课文中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史料。本文试着进行透析,拨开疑云
新课标指出,“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据此可知,“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表时序的纪年、断代、时间轴、大事年表和表空间的历史地图,更重要的是从时代特征及地理环境(尤其是其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的视角,也就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思维发展、情感激发和行为创造,在促成学生学力生成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一、“学力课堂”的含义  “学力课堂”是以学生学力生成为要义的课堂。“学力课堂”中的“学力”是指学习主体的学习实力(learning power),即学习主体已经拥有和借助学校学习资源,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所习得的有益于未来发展的能力总和。学力要素
老小区门禁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安置小区品质提升、市场化小区物业费收缴率98%以上……这样的变化,是镇江市京口区着力打造红色物业,开出的美好生活幸福花。  镇江市京口区委书记徐申锋说,今年以来,该区将红色物业作为区委的“书记项目”,用党建引领破解社会治理难题,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了基层治理工作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取得了“小区换新貌、群众欢心笑”的阶段性成效。  老小区旧貌换了新颜  10月19
浙江省选考历史卷注重利用新史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建构历史解释能力。本文试以2019年4月选考卷第33题为例,通过对该题的命题“立意”探究,拓展历史教学视野,从更广阔的角度挖掘试题蕴含的隐性信息,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渗透历史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任务,培育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一、创设历史情境,凸显大历史观  “大历史”这一词为黄仁宇所创,取“宏观历史”之意,提出“将宏
史料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将“史料研读”作为重要的选修模块之一,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和认识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运用各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史料教学已经是中学历史教学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史料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设置问题,如何提高史料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以民族主义视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历史教学,而历史教学需要史料作为支撑。何成刚教授认为“史料教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图像史料作为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简明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图像史料优势,挖掘图像史料价值和择优选用图像史料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发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总结基层好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  通过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村庄”建设,有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