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预设和生成相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实质性的文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课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产的过程。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产。没有对生成心存期待,那么预设必然僵化。重视生成,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关键词:预设;生成;语文课堂
  
  一、预设是进行译文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总要千方百计地备好课,设计许多精彩的环节,甚至查阅很多教学资料,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预设。不言而喻,做好预设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非常重要的,预设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做好预设,一是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成教材中使用的教案。一是要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
  以下是预设《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计划。
  l.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2.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沟通的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丈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先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和困惑。再深入研究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最后整体感知课文,进行课外延展,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生成是语文课堂的一道美丽风景
  从以上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完全是在教师的设想中完成的。诚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因素,但仍然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也正是预设的不足之处。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后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具有巨大认识能力和主机能动性的,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客体,而且都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决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要时刻注意课文中发生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千万不能对这种资源视而不见,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预设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对我们的预设做出具有创意的调整,使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课堂。
  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时,我曾做好自己的事先预设,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结尾“我”满腹委屈地想:这能全怪“我”吗?请同学们帮“我”想一想事情该怎样处理才算妥当?学生们各抒己见,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案。我准备适时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时,一个同学又站了起来,他说:“这件事谁都不怪,得怪‘我’的奶奶,是她没将‘我’的父亲教育好,才导致父亲怕媳妇。”于是师生趁机讨论家庭中婆媳关系的问题,现场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许多同学还对如何处理婆媳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很有些独到的见解。
  三、预设与生成要做到和谐统一
  不难发现,预设是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体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展示了教师与作者思想的交流,融入了教师对文本情感的升华,可以说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们决不能误解了新课标的内涵,因为过分强调生成,从而忽视了预设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甚至对教师的课前预设全盘的否定。这样就会将语文教学引入另一个极端,完全由学生主体代替了教师的指导。但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为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艺术。
  总之,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参考文献:
  [1]陆志平,顾小白.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2]孟鸿冲.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分析.语文教学之友,2004(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确实,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视听结合、声图并茂,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
在中考高考的指挥下,语文课堂成了机械、呆板的诵经仪式,一篇篇鲜活的文章被肢解成一堆血肉模糊的“零件”,多少优美的文字被瓦解的支离破碎。加之语文阅卷的主观性,常常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跌宕起伏”,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经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而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点点地丧失殆尽。  语文课堂本该是富有诗意魅力的,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拯救语文课堂、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呢?
摘 要:情感教育是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堂这块阵地,以说理、引导、感染和熏陶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真诚的情感去关爱学生,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发散思维,建立平等关
期刊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突破口。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信息来源,学生应该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区广泛实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育,在这种情势下其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领域便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从开始的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