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作为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更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应怎样去做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思考与探索,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创新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好,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我在教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很多孩子很快从口袋里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看着那么多的钱,有些学生眼睛发亮了,他们的兴趣点被挑了起来。这时,我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你们都认识这些钱,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用到。但是你知道如何用它去买东西吗?你们知道该如何换算吗?”孩子们一下子懵了,我适时的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换算这些钱,好吗?”通过这样的设置,孩子们特感兴趣,他们也就很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创新热情
  孩子们因为天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所以他们总是有许多问题,也总喜欢问为什么,在问的同时,还会随之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那么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的加以引导,努力调动和培养。
  例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时,我故意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孩子们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摇头,我知道他们不相信我。但是他们仍然因为好奇,而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好多孩子都想试一试我的真假,还有的调皮鬼想难住我,结果我不仅说得快,而且说得对,惊叹之余,学生们的兴趣高涨,急于知道我是如何快速判断的,从而为探求新知创设了情景。
  三、创建和谐氛围,探索创新途径
  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积极构建开放有序、健康高效、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而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利于活跃思维,进而促进创新潜能的发挥。
  教学时,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独辟蹊径,求同存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教加法的分配律时,通过我的讲解得出结论:(a+b)×c=a×c+b×c,有的学生对(a+b)×c=b×c+a×c提出疑问,因为和公式不同,很多学生认为是错的,这时教师并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而是耐心讲解。这正是独辟蹊径的表现,这样不仅能够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开辟创新思维的新途径。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学习中,能学会提问,能发现问题,才能有新的发现。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然后通过适时的点拨,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在教乘法估算时,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又如:在教统计时,学生问:“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很快的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课堂的效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五、鼓励动手动脑,培养创新能力
  动手和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提供各种让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參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先让学生摆小棒,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摆小棒的过程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手脑都用到,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到新的知识,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们的智力发展。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任何习惯的培养一样,在培养过程中它都会自始至终地受到一些习惯势力的抗衡。为了较好地消除培养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教师应练好内功,不断的充实自己,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转变观念 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认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探
【摘 要】学习英语,兴趣为先。小学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的方面发展,兴趣高昂,全身心地学习英语。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也会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兴趣,我为之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兴趣培养 方法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要想培养出符合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利途径。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开展得顺利高效。  1.信息技术与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编委会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优秀作品,聚集了古今中外名人作家共同的智慧精髓,本文旨在探究如何立足于小学语文文本,丰富阅读内容。实现有效拓展阅读教学。  一个文本就是一种视野,而仅靠一种视野往往会限制孩子们对文本做出多元的、独特的解读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够为这拓展一些新的课程资源,为这拓展一个新的思考视野,那么,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就会显得更加灵活、更加创新。阅读是孩